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加入WTO以后,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在与国际经济竞争局面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反映出来的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论述了改革高等工程教育,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措施;并且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有利于企业和高校的发展,是培养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效果良好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与模式.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形成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在学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成就;理工科高校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塑造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功能表现为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能够促进大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今后,我国理工科高校如何选取积极有效的路径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关系到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的质量及未来,还关系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根据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构建了以综合化、现代化为特征的跨世纪高等工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提出了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当前我国现行高等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看法,就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应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会“作事”,更要会“做人”。我国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采用“通专结合”模式,更适合我国国情。提出加强基础、强化工程意识和素质,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同时,又开辟了企业办高校的新途径,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刍形。张謇在办学的探索中,构建了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思想,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优秀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我国近代纺织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教育应加强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工程技术人才供需结构失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对接新经济、新产业不够,学生新知识、新技术、新素养不足等难题。为支撑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重庆文理学院主动对接本区域智能制造相关新兴产业,积极探索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按照新工科的特征、内涵和要求转型发展机械工程专业,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将行业和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工业机器人新工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体系,重点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及未来变化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从朱兰质量螺旋模型看高校教育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质量螺旋模型是表征产品质量形成规律性的理论模型,而高校人才的培养类似于企业产品的生产,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理论模型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高校人才质量的形成过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教学、辅助教学、毕业分配等环节,涉及高校行政、教学、教务、图书、设备、医院、食堂、水电、环卫、保卫等每一个部门.鉴于高校中的每个部门都对人才的培养承担一定的质量责任,高校应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加强质量管理,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城市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基层就业项目需求数量有限等诸多问题,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需要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产、工、销"人才、乡镇企业创新人才等潜在需求数量大.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开拓大学生农村就业渠道,高校人才培养的农村导向,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农村就业的舆论导向,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医学科技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是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任务- 必须明确人文社会科学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探讨合理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多途径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面向21 世纪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
邮电高等函授教育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是有目共睹的。但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 ,邮电高函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同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相适应 ,在深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 ,还要继续面向经济协作区的信息领域 ,保持特色 ,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品质,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质量的必然要求。一、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1.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要求。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密集,且传播速度快,使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人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层与深层决策的复杂性,对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都给人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了过重的负荷。因此…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地方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人才培养的不均衡分布,称之为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性矛盾。"专业结构性矛盾,指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及其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人才的专业结构及其数量错位,或互不匹配,而产生的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并存的矛盾"[1]。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性矛盾的存在,造成就业率始终保持低位。由此又延伸出了两个新的问题,一是企业的人力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高校  相似文献   

13.
综合化与实践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文章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实际入手,分析了现存的两大问题,指出综合化与实践化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学院设置是高等学校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全国7所农业高校的学院设置、学科分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学院设置存在数量偏多,学科分割严重;设置的随意性较大,欠规范;以专业培养模式为主进行设置,对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关注不够等弊端。高等农业院校应在管理幅度、管理成本、学科群等理论的指导下,合理设置基础与应用学科学院,重视强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院(系)建设;科学确定学院数量,增加学院学科容量;加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高层次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其所在院校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力。高校高层次人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类型多种多样,其核心特征是高学历、高职称与高水平,同时具有事业上的高进取性、科研上的高创造性、需求上的高稀缺性和地域上的高流动性等一般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院校已基本形成了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共识,开设人文类选修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农业院校要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以人文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文理渗透,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紧密结合与互补,全面推进高等农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农业高校人文类课程体系的建立和教学实践效果,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女性领导人才作为领导人才的组成部分,其选拔培养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己被纳入世界各国政府的工作日程。当前,我国高校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导致女性领导人才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拔培养高校女性领导人才,提高其数量和质量,是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机关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现状的研究,分析女性领导人才选拔培养的潜在障碍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谈学会学习     
作为为祖国四化建设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摇篮的高等工科院校 ,必须培养大量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 ,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加强素质教育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并从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1月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国家教委教高(1991)3号文《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改革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中,专业教学改革正朝着以学科知识的应用性为主,加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方向迈进,以满足工业、工程第一线对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为了完成这一教学改革任务,必须加快高等工程专科学校中“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研究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完善经济新常态下校企合作体系的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模式包括创建实习基地、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双导师联合培养等。文章通过对上海三所本科高校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地调研,发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严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要,企业与高校合作动力不足,高校和企业合作考核标准不一致,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企业充分沟通、修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挖掘高校校友会资源、改革高校职称评定方法、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运作产业孵化基地等,成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