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是赢得区域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发展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的可行途径,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的缺陷,导致产业转型之路艰难而漫长,建立与完善区域创新系统,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可以考虑采取及早进行区域规划、深化矿产资源开采权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进外地企业与教育科技机构在资源型城市建立分支机构等措施,建立与完善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兵团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发挥好三大作用,必然要以经济规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支撑。兵团现有的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以水土资源开发为主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发展方式无法实现上述目标。要实现历史性的转变,必须依靠新疆的独特资源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战略。该文通过对兵团的农业资源转换和矿产资源转换的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对兵团资源转换的困境进行探索,认为兵团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加快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管理创新,优化政企关系;探索各种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可以为兵团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体系中,产业集群的作用不容忽视。经验证明,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往往最先在产业集群特征明显的地区形成。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评述,剖析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在互动机制,明确产业集群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结合成功案例,提出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与对策,目的在于推进我国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为增强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理论指南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及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在政策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经济欠发达的山西省通过政策创新来推动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文章就此提出了四条途径:1.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路创新;2.鼓励高新技术人才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人才机制创新;3.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温州近年来出现了企业家“跑路风波”和部分企业外迁等产业升级难的现象。本地创新资源不能满足企业升级的需要是温州产业升级难的重要原因。在丰富本地创新资源和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要形成基于创新的新优势,地方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要坚持长期的高强度的创新投入,积极塑造有利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国家创新政策应注重鼓励传统产业对高新技术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行业技术和质量标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激励和倒逼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7.
创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创新研究认为,创新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产品开发到产品的商业化,是一个线性的过程。现代创新的研究发现,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经济行为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创新必须和创新系统联系起来。从区域创新系统看,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内某些产业集群的企业与其他经济行为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可以得到相应的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发展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条件的稳定点进行解析,可以得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些结论:1.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彼此促进的作用是明显的;2.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发展不同步,以致供需不对称;3.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竞争与合作具有终端层面上的促进作用;4.在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中,合作的作用大于竞争的作用。由此提出了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源共生 产业互补——资源性城市结构调整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资源本身的特点 ,资源性城市在结构调整中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 ,传统的以资源深加工为主的结构调整成效不大。本文认为 ,资源性城市应从本地实际出发 ,充分利用资源的共生性特点 ,发展互补性产业 ,探寻一条新的结构调整之路。新的结构调整方式不仅提高了结构调整的成效 ,还提高了原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是一种“双赢”性的结构调整 ,为此国家要对这类城市的结构调整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是在国家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出现的,海洋产业区域创新则是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在特定区域海洋产业中的应用。通过梳理环三都澳区域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提出以创新体系构建带动环三都澳区域海洋产业的跨越发展: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创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立开放式的创新研究开发体系,引导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调控。只有构建与世贸规则相适应且又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产业政策,中国文化产业的“后发优势”才可能发挥出来。而要做到制度创新与政策创新的有机互动,加强文化产业政策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依赖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区域产业竞争力则体现为区域资源整合力,尤其是区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产业文化不仅具有区域性、宽松性和产业群人才观三大特征,还具有促进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区域产业文化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区域利益相关者在健全法规、扶持核心企业、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发展中介组织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服务创新的存在性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服务创新与制造业创新的主要差异,以及对制造业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产业链及区域内三个层面上阐释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最后提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六大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创新的实践,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政策创新体系.坚持创新,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煤炭运输的疲于奔命、天然气和电力输送的利益纷争以及能源产地对能源利益高回报的追求,国内的主要能源产地几乎都选择了能源就地转化。在低碳经济的战场,能源加工转换作为一种经济技术手段也鼎力相助。与能源实践中二者各显神通的景象相反,能源加工转换颇受我国能源立法与研究宠爱,能源就地转化却被彻底遗忘。这种反差使得从能源法理论上研究二者的关系尤为重要。然而,这一问题至今不为能源法学界所关注。以《能源法》为研究视角,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结合能源利用实践的研究表明,二者在能源产业链中的位置、实施的条件、实施的后果和法律管制基本相同;二者的来源、实施主体、实施目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不同。  相似文献   

16.
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充当着内容提供商的角色,然而"谷歌模式"虽然不拥有"内容",但拥有捕捉内容的能力、技术和配套的商业模式,让传统出版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必须要在创新中求得发展:从内容提供商转向全方位数字出版服务商,确立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制订行业统一的技术标...  相似文献   

17.
航空产业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青睐,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其进驻,其中创新政策又是一个重点。由于各地情况不同,这些创新政策存在很大差异。文章对其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这些政策还需要结合航空产业本身的特点和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种业系统运营要素归纳为运营主体、运营客体、业务流程及运营层次等四个要素,按运营主体为划分标准总结了我国目前主要的种业运营模式。分析了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和种业现有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依循对种业运营要素现有资源的整体再配置与整体再整合来实现种业运营模式的创新路径,提出依据主体职能目标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增加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商品良种并提升其技术附加值,实施供应链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合理利用管控模型对种业运营层次进行界定等创新思路。通过对丰乐种业供应链运营模式创新策略的优化具体落实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得以实现。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需要主客体条件和中介条件。主客体条件主要包括主客体的态度和能力;中介条件主要指网络媒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主体以‘为我’方式构建、教育客体自主选择信息、主客体彼此不断接近"的过程。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应着重从尊重教育客体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强化互联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提高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