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境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阐释力;诗史互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要的研究方法;文章把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史互证法并置、比较,认为语境的研究范围广泛.而诗史互证所涉及的所指,则是较为集中的;文章认为语境与诗史互证是交叉关系,语境性质与"诗史互证"之中"史"的文献性质相同在于二者都具有层次性,相异在于前者具有动态性和历时性,后者则具有静态性和共时性;语境概念明确地引入古典文学的研究似乎有利于拓宽古典文学研究的方法论,使诗史互证等方法在传统基础之上融入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元素,在方法论的系统化与学理化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通语言学与神经语言学从其源头上就结下不解之缘,二者一直都是互参互证的关系.本文对此作了实证的分析,认为索绪尔关于语言与言语关系的原理是这种关系的实质,并对国内神经语言学研究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文化的映射,汉字与文化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本文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简要分析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对汉字文化习得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丽芳 《东岳论丛》2005,26(4):106-111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汉字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关注的是一些具体问题,在理论建设上还嫌不足。“汉字文化学”的理论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汉字与文化关系。“汉字文化学”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汉字,并解释汉字现象;二是对汉字在构形中所携带的文化信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东干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都受到苏联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二者在汉字拼音化、言文一致、文学的大众化与民族化等问题上相互契合,可互为参照,比对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字作为中日语言各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各自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中日汉字字形的差别。比较两国汉字字形,二者存在关联:完全相同、完全不同和部分相同。其中完全不同的原因是日本人创造的"国字";部分相同的原因是对异体字和繁体字的不同使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汉字排序,是一个困扰中国人数千年的老大难问题。时至今日,电脑出现,汉字排序已成为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优化汉字排序的研究和实施,是维持汉字文化特性和关系国家科技发达的一项文化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8.
诗史互证是我国诗歌阐释与研究的重要方法,包括以史证诗、以诗证史、诗史互证3个方面.诗史互证的正式提出是在明清时期,但对于诗与史关系的论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两汉,"诗即史"的观念普遍存在于典籍之中,"以史释诗"就是这种观念在文学阐释中的体现;魏晋南北朝,虽然"诗即史"观念存在,但"诗缘情"更得到张扬与肯定;唐宋时期,诗与史进一步结合出现"诗史说",在文学阐释中以诗为史的倾向突出;明清时期,钱谦益提出诗史互证的阐释方法,标志着"诗"与"史"关系的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对有清一代阐释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与史的关系的探讨,既是中国古代阐释学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另一种图形     
汉字的起源和图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象形特征逐渐淡化,但它的象征符号意义并没有随之淡去.当汉字在设计意义上与图形再度发生联系的时候,它所表露出的文化蕴涵有着更加明确的象征指向,而且更加富含意味.  相似文献   

10.
从语言本体研究出土文字资料是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思想、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和意义的基础。简帛文字脱胎于周代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今汉字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是研究古文字构形的重要参照。康少峰博士的《读简札记两则》是关于简帛资料本体的研究,它以传世典籍和出土文献互证的方法对西汉竹简本《老子》和清华简《保训篇》文本予以讨论,对已有学术成果进一步深化;王应龙副教授的《从西周金文看汉字的形声化》立足于汉字构形,从文字阶段史的角度分析探讨西周金文的形声历程,以期窥视中国文字的发展趋向;王宝利博士的《殷周金文颜色词探析》则立足字形,联系词的音、义,进一步探讨殷周金文颜色词的使用以及语法功能,是将本体研究向文化方面拓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