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代的建立与统一,是经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和长期的民族融合之后完成的。隋文帝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开端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探讨隋文帝民族政策的指导原则、内容、特点、效果、原因、作用和地位,对我国古代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隋与高句丽的和战关系一直是隋朝对外关系和边疆经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隋文帝建国以后,着力构建以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对高句丽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从起初的怀柔远人、积极防御,到后来与高句丽的初次交锋而又止,经历了从"和"到"战"再到"和"的微妙转变。经过隋文帝的努力,其封建统治可谓如日中天。但是,隋炀帝为扩大这一成果,最终对高句丽诉诸武力,因此导致隋朝衰亡。  相似文献   

3.
南方复起与隋文帝江南政策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朝平陈后,普遍更改南方地方行政建制,大批任命北方官员,强制推行北方社会制度,激成南方地方豪族领导的广泛的反隋斗争。这一反抗被镇压后,隋朝也以此为契机,转而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方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服从的前提下,允许南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原有形态,容忍多样性社会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成吉思汗不仅以赫赫战功彪炳史册 ,更以善于用人流芳千古。他的手下没有叛将正是他用人艺术的表现。成吉思汗敢于用贤、恪守诚信、爱惜人才的用人政策 ,是将士忠诚于他的关键。他不仅以诚信责人 ,更以诚信律己。忠诚、信义的选才标准吸引着千千万万崇尚忠诚、信义的人。成吉思汗用人不分民族 ,不分等级 ,唯才是举 ,使得他的周围“猛将如云” ,“谋臣如雨” ,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用人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汉武帝即位时期,积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恢复和发展。为汉政权着手解决多年积压的社会问题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一则集权工作还没有完成;二则国威不振,匈奴内侵;三则政治保守,制度不健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汉建以来一直在朝廷内部争论不休。文、景二帝虽在贾谊、晁错等人的支持下为改革内政外交做了一定的努力,但鉴于国力的匮乏和守旧势力的干扰而没能全面展开。其次,汉初以来,皇权虽在名义上至高无上,但在制定国策及用人上,还要受大臣和外戚的制约。这一  相似文献   

6.
蜀汉政权是三国时期实力较为弱小的一方,其用人政策一直为人所称道.然而蜀汉政权的用人政策由于任人唯亲、忽视后备力量的培养等原因从而造成严重的失误,对蜀汉政权的衰亡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此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并借助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 ,来研究隋文帝杨坚的性格 ,通过对隋文帝日常言行的分析 ,以其性格的矛盾性为基础 ,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剖析了他的性格特征。从性格类型来看 ,隋文帝既有内向型又有外向型的倾向 ,而以内向型性格类型占优势 ;从政治、宗教感情来看 ,他的宗教人格与政治人格矛盾地并存于一身 ,宗教人格并不妨碍政治人格的实现 ;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 ,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 ,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 ;从经济角度看 ,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 ;从用人为政方面看 ,统治前期知人善任 ,后期多疑善猜 ,终受蒙蔽 ;从统治手段来看 ,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 ,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 ,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杨坚之死 ,传统看法是被其子杨广弑杀。本文通过考证分析认为 :文帝在花甲之年纵欲过度是其身体虚弱、患病、死亡的根本原因 ;太子杨广对其父皇爱妃陈夫人的非礼行为及为政权和平顺利交接采取的种种防范措施 ,引起病危中的文帝的极大愤怒、怨恨和猜忌 ,是文帝于 64岁时气愤至极而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此篇论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借助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研究隋文帝杨坚的性格,通过对隋文帝日常言行的分析,以其性格的矛盾性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剖析了他的性格特征.从性格类型来看,隋文帝既有内向型又有外向型的倾向,而以内向型性格类型占优势;从政治、宗教感情来看,他的宗教人格与政治人格矛盾地并存于一身,宗教人格并不妨碍政治人格的实现;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从经济角度看,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从用人为政方面看,统治前期知人善任,后期多疑善猜,终受蒙蔽;从统治手段来看,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隋文帝在位前期虚心纳谏,用智囊团之谋,定对外对内之策,取得成功,出现“开皇之治”;在位后期刚愎自用,拒谏斥贤,决策失误,为隋朝埋下了致亡的隐患。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所说的士族或世族,是专指那些享有世官世禄身份的官僚地主。门阀士族,世家豪族,世家大族都是其代名词。旧史上称之为甲族、士族、名族、望族、势族、世家、高门、旧门、著姓、右姓等,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他们或依靠其政治特权而形成的世家,或依靠其经济特权而形成的士族。它源于东汉,形成于曹魏,盛于两晋,始衰于刘宋,延至隋唐。在中国历史上前后存在六七百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期间,这个阶层始终占统治地位,左右朝廷,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压抑庶族地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史称“门阀政  相似文献   

13.
刘同沫 《社区》2013,(5):45-45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掌握政权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制定新律.健全法制。他不但重视制定法律.而且执行法律也非常严格,主张“法不阿贵”。就是说执行法律.不偏袒那些有地位的尊贵者,王公贵族犯法,也要同普通百姓一样看待.一样治罪。隋文帝不仅如此主张,而且如此做了,就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崇信佛教的帝王中,隋文帝也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其迷信佛教的程度与梁武帝相比有所不及。隋文帝对佛教的复兴确实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家的政策上给予其法律的保证,并大兴土木,建寺修塔,设置专门的僧官负责宣扬佛教的思想,国家出资维持官寺的运营。在隋文帝执政的24年间,佛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大正藏》卷五十二《辩正论》卷三载,其间度僧23万人,立寺3792所,写经46藏、132086卷,修故经3853部,造像106580区。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其宗教政策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王权与佛教,甚至说王权与宗教的结合是统治王朝与宗教相互利用的结果。一方面,新政权在成立之初,借用宗教的神秘等来宣传新政的合法性与神圣性;另一方面,宗教要想得到足够的财力与政策上的支持必须与政权结合。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是中华民族人才荟萃的时期,也是各个英雄争揽人才、应用人才的时期。曹操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善于用人,任人为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这一用人政策,是曹魏统治集团建立与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隋文帝治国的政绩时,近年有同志提出杨坚实行“重租政策”的见解。首倡此议的是王士立同志,他认为“在几个实行均田制的皇朝中,隋朝的田租剥削量是最重的”。齐陈骏同志认为王说符合实际,“隋代农民受田的数目并不比以前各代多,而租的负担却远比以前各代都要重得多”。王士立同志立论时将隋代租额与前后朝代租额列表作了比较,其中北周保定以前和天和以后一夫一妇的租额分别为78.6升和105.25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史学界开始对隋文帝的民族政策展开了研究。多数论者根据可靠史料,以历史主义的观点,对其成功的经验和历史的局限,作出了客观的评价。但也有少数论者,未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而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任意美化拔高,得出了失实的、现代化的论断,助长了民族关系史研究本已存在的非科学性的倾向。这里,着重对具有代表性的《隋文帝民族政策研究》一文(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研究》),作些剖析,希望通过探讨,达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隋文帝时期的吏治与康政问题,一是吏治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二是吏治的效果和重大意义。隋文帝为了使隋代的政治清明和经济繁荣,实行了各种措施,力求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打击和防范相结合,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治理整顿,使隋代廉政大为加强,从而缓和了阶级矛盾,安定了政治形势,促进了经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开皇之治”这一盛世。  相似文献   

20.
公元589年,隋军灭陈,统一全国,隋政权面临控制江南“易动难安”的地方势力、巩固统一局面的问题.隋政权据有江南后所面临的形势较之西晋灭吴时要复杂得多,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使南北之间在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与风俗习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江南腹地经济的长足进步,浙东山地、赣江流域以及福建、岭南都涌现出许多新兴的地方豪族,亦即史书所谓“溪洞酋豪”,这些“顾恋巢窟”的地方豪族趁梁陈之际的混乱局势,起兵控制了地方政权,与孙吴以来的三吴豪族和西晋末徙于江南的北方士族一同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隋政权要安定江南,必须针对江南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关键在于处理好隋中央政权同新被纳入其统治之下的江南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消其反侧之心.可是,隋文帝杨坚灭陈后针对江南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并未达到控制江南,维护统一的积极效果.试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