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宏观纵向地比较了古代东西方国家法律文化的物质基础、时代风格和技术特征,揭示了古代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具体法到抽象法、从农业性质的法到工商性质的法、从专制统一的法到民主开放务实精神的法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华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传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宏观纵向角度比较了中华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在历史渊源、立法、思想、法律、精神、社会实践基础等方面的传统差异。指出我国当代法律文化应当反映几千年中华法律文明的精神成就,对中华法律文明抱有自信,走出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基础、法律文化价值取向和外在形式等三个方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西方法律文化有所不同的原因,文化思考的比较可给予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及价值体系,乃是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文化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轨迹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力图揭示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以及这两种异质文化产生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无论东西方,人类早期都朴素地认为人是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随着宗教的产生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东西方生态思想出现分化,西方走上"征服自然"之路,东方保持了"天人合一"传统。征服自然遭到的报复使西方人在20世纪首先开始关于生态的反思,此时东方人则试图重复西方工业化模式。当代东西方生态思想的差距表现为"生态观"与"环境论"的区别。席卷西方的绿色运动标志着生态思想正进入哲学伦理学层次,东方的环境保护则基本上只在经济学、社会学范畴兜圈子。以人为惟一出发点的环境论有待深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论中西方民事诉讼的法律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法律文化背景下,解决纠纷的方式和机制是不同的。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立在儒家思想意识形态所构成的社会基础之上所产生的法律文化,以及美国人有着极强的权利观念,对法律有强烈的依赖所形成的法律文化的比较分析,指明了分析研究法律文化对于当前中国进行法治建设所起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文化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规范、制度和社会心理中有关法的那一部分形成的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从上古传说时代至清末修律为止 ,广泛流传于中华大地的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传统法律文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 ,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 ,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 ,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在客观上 ,传统法律文化又表现为法典编纂和皇帝诏敕及案例并为法之渊源 ,制定法与判例法互用 ,国家法与习惯法并存 ;在司法上 ,重刑轻民 ,程序法不发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比较 ,显现出其独有的特色 :1 中国社会宗法家族制度是法产生的基础 ,而西方形成个人本位、法律与伦理相分离的渊源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伦理色彩浓郁 ,而西方法律文化则是在宗教精神的笼罩下发展起来的 ;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集体为本位 ,西方以“个人权利本位”为基本理念 ;4 中国古代法等级观念渗透始终 ,而西方法平等观一以贯之 ;5 中国法律文化是混合法 ,并代表了现今法律文化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容庞杂,其中蕴藏着一些契合现代西方法律发展趋势的元素,但两者也仅仅只是暗合而已,西方法律的东方价值取向只是对其自身僵化的一种反动,是一种后现代的投射,实质上两者仅有相似的外形,其价值基础、精神气质和内容却迥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向西方学习和移植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是主要的途径,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本土资源”并不能为我们提供充分有效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礼仪的伦理基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礼仪的不同,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伦理基础的差异。文章着重对其伦理基础相似、形式特征各异,以及伦理基础各异、形式特征异同的部分进行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那些礼仅从其伦理基础和实践形式,是值得今天借鉴和有利于促进国际交往的,而有些礼仪形式,我们却是不能苟同,并且要明确加以反对的。  相似文献   

10.
西学东渐主要是指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近代文化的东传.所谓西学即西方文化,在16~19世纪的特定时代应包括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西方的社会科学,与东方传统文化迥异,是典型的西学.由于东西文化的异质性和西方文化传播者的殖民主义态度,导致西学东渐过程中东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在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等关键领域,碰撞冲突尤为剧烈.  相似文献   

11.
不断地开放、明晰法律文化论域中的核心、根本问题是在法律文化理论运用过程中,增强研究者的自觉性和自悟性的一剂良方.中西人性观应是法律文化中的此类问题.因此,人性观为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视角,它如同解剖学意义上的一个切面,这种视角的引入比单纯将法律文化归类、进行类别上的比较之于研究可能更具客观真实性,而且还可防止"影射"和牵强附会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论古代中西交流中的葡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中海东岸以及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酿酒的地区。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西域,自西汉以后开始东传,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的发展。唐代以后,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有了较大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输入,是古代中国人善于吸收外来技术的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学术界有关东亚法的整体认识,大致有新中华法系、东亚普通法和东亚法系这样几种代表性论说。以法系理论为视点,我们观察到东亚共同的法律传统在近代开始发生变革,中华法系在西法东进中趋于解体。如果以构成法系的要件为标准来衡量现今的东亚地区法,可以确认现在还没有法系意义上的东亚法,包括东亚普通法、东亚法系和新中华法系都是不存在的。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现今东亚地区法确实由于历史传统和近代继受的原因,加上地区共体化的推动,形成了某些类同与趋同的现象,这也许预示着未来东亚法的某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开发中的东西部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与当年沿海地区经济市场化不同,西部欠发达地区所面对的繁重而复杂的任务和新的外部环境,决定了只依靠西部欠发达地区自身的力量还无法有效地进行市场化建设,要依靠东西部的协调发展来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直观表面来看,中西文学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学体裁的差异上。中国文学在"意境"说(重表现)的文学理论的影响下,自古抒情性文学体裁就十分发达;与之相反,西方文学在"典型"论(重再现)的文学理论的影响下,则是叙事性文学体裁较为发达。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直接造成的,它首先主要表现在双方的语言观(言意观)上。这就是说,导致中西文学巨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乃是中西语言观(言意观)的不同,也即言意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是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的。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运用。礼仪是东西方伦理的融合之处,东西方礼仪中蕴含着共同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西均>认识论思想丰富而深刻,包括"学天地"的认识原则、"学而后知"的认知观、"善疑"的认知方法、"以实事征实理"的真理检验标准、"随、泯、统"的认识过程、内外统一的"道艺观"等基本内容,对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明末清初的学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认识史上应占有一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趋势,探讨了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对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提出了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实用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实用观中西有别。中国人历来推崇道德理念及其践履,目的在于经世医国;西方人历来崇尚自然知识及其应用,目的在于驾驭自然。中国人重直观、体验、顿悟;西方人重实验、实证,用行动的效果来判定概念的意义。中国人重义轻利,强调个人服从家、国利益;西方人重功利,颂扬自利与利他的统一。中国传统实用思想植根于自然经济并为之服务;西方实用思想植根于市场经济并为之服务。直到近现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实用观才缓缓趋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大学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本文试图分析在它创建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在教育上的冲突与融合,指出正确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建立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