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运宝 《决策》2009,(11):10-13
官场小说已经构筑起一副“现代官场生态全景图”。但官场永远大于“官场小说”,文学是现实的艺术提升,不可能全部复制官场现状。  相似文献   

2.
钱雯 《决策》2011,(6):95-95
《酒精含量》以当下关注度高的酒驾事件为题材,写官场进退,百姓情怀。事情简单,推动事件进程的人事纠葛却很复杂,人事评判和阅读感受也因此变得复杂和困难起来。应了一句话:小说是关于复杂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胡子宏 《决策》2011,(5):95-95
10多年来,林林总总的官场小说,基本分为三个阶段:“高大全”的主旋律类、细致入微的“官场原生态”、良莠不分的“揭露黑幕类”。河北著名作家贾兴安的长篇小说《县长门》,却凸显出一股久违的纯净的阅读感。  相似文献   

4.
正一度大红的官场小说逐渐式微,只是因为作者的想象力跟不上一日千里的现实吗?官场,有太多的猫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不可言说的秘密,不可触碰的禁区,直到1998年,湖南作家王跃文50万字的长篇小说《国画》出版,才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丁邦文 《决策》2012,(1):95
随着这部小说的问世,我的"秘书三部曲"也算暂告一段落了。《唇齿》、《玉石》、《人事》构成了一个系列,也相当于《中国式秘书》的"精华版"。放眼当今小说创作,官场题材可谓热闹非凡,其中当然不乏精品佳作。但不容置疑的是,很多小说令人读过之后迅速淡忘,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一是有些外行写手胡编乱写,明明不知究竟、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10,(1):12-14
<正>作家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将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于卓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与王跃文并称为"南王北于"。在新作《首长秘书》中,他首度以人性化视野关注官场,对官场生态的认识由平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或政治活动.造成了极其复杂的官场人格。有时候,种种官场人格只是变化着呈现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8.
身在官场     
妻子到一个县挂职当副县长,我便和县官们有了更多的接触。他们得知我写小说,便有了许多话题和看法。提到目前反映官场的小说,他们颇为不满,说要么把官写得很坏,要么把官写得很好,非要分出个好官坏官,分出两条路线斗争。按他们的观点,人就是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当了领导,只是职务不同、要求不同罢了。作为领导,哪个都想把事办好,把官当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就有了成功者,就有了失败者,就有了不成功也不失败者。至于官场的矛盾和争斗,那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官场是个焦点,处在这样一个焦点上,没有一点波浪也不现实。我理解他们的话,意思是说要写…  相似文献   

9.
鞠靖  孙甜甜  杨翘楚 《领导文萃》2014,(17):115-119
正某个晚上,一名中年男人叩开了郭振华家的门。"有个姓池的人找你。"女主人高声招呼郭振华。"是池、池厅长?"郭问。"哎呀哎呀,池厅长,您,您来看我们?"意识到来者的身份后,女主人恭敬地赔笑道。这是官场小说《沧浪之水》中的一个桥段,刻画的正是官场中人对"称呼"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0.
眼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名日“公仆”实为“大款”的现象。他们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关系,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以权力为手段谋取私利或借助组织市场经济活动,谋求官场的进身之阶。笔者称这种现象为“官场经济”。这种“官场经济”主要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12.
陈晓光 《领导文萃》2008,(22):82-84
官场本身是个成熟之场,既有完善的构成机制,也有成熟的运行规则。对场内人而言,成熟是不言自明、无需论证的,你是否成熟,成熟到了什么地步,别人心里绝对有数。官场的成熟似应有这样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作家王晓方创作的长篇小说《市长秘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讲述了市长秘书雷默在经历两任腐败领导期间的心路历程,见证了官场的斗争与腐败。小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日前,擅长写官场小说的作家王晓方接受了《人民论坛》记者的专访,他在从事创作之前曾经亲历过东北著名的腐败大案"慕马大案"。记者:我知道您曾经多年在官场当秘书,请谈一谈这段经历对您之后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官场不倒翁     
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做官是一门极其高深的艺术。这艺术看起来神秘,其实只隔一层纸。官场不倒的秘诀有二:一是不辨是非,良心丧尽;二是见风使舵,善投新主。官场不倒翁的人生哲学是:有奶便是娘,有枪便是草头王。这些人的人生目的就是做官,为做官而做官,除做官以外,别无  相似文献   

15.
牛顿说过: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若把缤纷复杂的官场现象,化繁就简,做一些归纳与提炼,就会看到中国官场存在着三个带规律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这是官场很经典的一句话,可以称得上官场潜规则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这三个短句的排序还说明,"跟对人"比"办对事"更重要。现实可能有些官员会发现,身边很多老实人,事儿是办对了,可是因为没有“跟对人”,总是仕途不得志,郁郁寡欢,还真应了那句,“跟对人”比“办对事”重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跟对人”的官场文化呢?  相似文献   

17.
正8名挂职北京市政府机关副局级领导职务的知名学者,近日即将结束他们为期一年的挂职生活。谈起一年来在政府机关的生活,挂职人士表示,作风方面比较简单,领导也都在食堂吃饭,没有大吃大喝。说起在外人眼中神秘的官场,挂职人士表示,比较简单,"官场不是传说中的宫斗剧"。  相似文献   

18.
李乔 《决策与信息》2005,(11):54-56
清代官场极端腐败,明码标价志官鬻爵,御史卖参奏权,太监卖申斥(京官)权……正是:  相似文献   

19.
官场上有不少现象令人费解,笔者把它说成“官场文化”,不知妥不妥。笔者之所以称之为“官场文化”,是因为官场里的不少东西,已经有了“文化”的味道,“约束”、“引导”、“规范”着官场里的许多行为。谁超越了这些“规范”,谁就会被官场上的官儿们认为“没文化,不懂规矩,没涵养”。……  相似文献   

20.
民国的官场,就像一面哈哈镜。一些头面人物表面上被奉为领袖、总统、统帅、将军,其实,这些人的行为表现像哈哈镜中的人一样千奇百怪。他们的丑态,正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场的缩影。 下面选摘了几则官场中的怪现象,反映了民国时期达官贵人、军阀政客的专横、独裁、贪婪、欺诈、弄权、投机、谄媚、迷信以及骄奢淫逸。从中可以窥见民国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名为“笑林”,却非纯粹的笑话,既令人捧腹,又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