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迁移的性别选择性与女性移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移到城市中的人口具有鲜明的性别特征,由于人口迁移的距离的性别选择性、不同年龄阶段的性别选择性、职业的性别选择性、受教育程度的性别选择性、迁移原因的性别选择性等,人口迁移大多以男性为主。人口迁移中女性移民的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据此分析了人口迁移中女性移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贫困移民是我国为解决极端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而组织实施的一种特殊的人口迁移形式。本文集中讨论此类移民开发人力资源的迫切性 ,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内发生的移动,是人口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类为了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人口迁移包括人口改变居住地点的永久性迁移和人口的暂时性流动.我们通常说的人回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的永久性迁移活动.几千年来,我国的人口迁移活动非常频繁,有文字可查的就达1000多次,规模较大、持续时间长的人口迁移也有10多次.建国后,我国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活动,其迁移量约3,000万人左右.四川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人口迁移,其中较大的有6次.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入川在秦灭蜀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迁移地域的不同,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两大类。国内人口迁移划分为先秦、秦至元、明清、近代4个时期。国际迁移则经历了古代移民、近代移民两个阶段,方式上又有自由移民和强迫移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同治回民起义后西北地区人口迁移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角度探讨中国人口史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探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回民起义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文章认为,这次移民浪潮涉及范围广泛,移民成分复杂,不仅有西北各府县间民众的往返迁移,而且还有大量内地客民、湘楚兵勇、回民起义军及内地遣犯的参与。这些不同种类移民的迁入,对西北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台湾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大陆移民及其后裔。台湾开拓初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大陆人口(主要是福建、广东两省的人口)迁往台湾,这个移民过程在清初达到高潮。日本侵占台湾期间,严格限制内地人迁移台湾。这个期间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人口净迁入降到平均每年只有数百人。光复后,海峡两岸的人口迁移得到了迅速恢复,大陆移民台湾日趋活跃。1949年前后,由于政治因素的关系出现了一个大陆同胞移往台湾的又一次高潮。战后初期即从1945——1956年,究竟有多少大陆同胞迁往台湾?其构成情况如何?这些移民来自大陆的哪些省、市?他们来到台湾后分布的情况如何?本文拟就以上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前期四川和台湾移民政策之比较刘正刚清代移民在我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清代也是汉族人口向边疆地区的大扩散时期。自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国内形势基本趋于稳定,史称清前期的康雍乾三朝为“丁男不知兵革之患,亭障从无烽隧之警”①的太平盛世。在这...  相似文献   

8.
导读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严登才博士后和施国庆教授的《人口迁移与适应气候变化:西方争议与中国实践》一文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迁移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期 ,中国与美国均产生了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两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流向及政府所采取的不同人口政策和因之而来的不同效果等诸多问题都十分令人关注。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中国与美国社会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因而导致两国在人口问题上产生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国城镇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有何社会经济特征?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移和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分类人口的地域流动,可以分为永久性的人口迁移(Permanent Migration)和暂时性人口流动(Temporary movement)两种类型。在本文中往往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只是在某些场合,“流动人口”着眼点在于未改变户口的暂时性流动人口,而“迁移人口”则着眼于改变了户口的永久性迁移人口。目前,我国的暂时性人口流动已成为人口地域流动的主体,对  相似文献   

12.
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移民的流向为线索,较细致地考查了美国外来移民高潮期间移民对区域城市化水平、城市功能、产业结构和文化构成等方面的影响。作者认为,移民的流向不仅反映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也是人口、文化、民族乃至时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对美国当时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移民与城市产业结构、多样化社区的形成、城市社会问题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得出对移民与城市化关系的总的估价:外来移民对美国社会的积极贡献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演化原因是多元的。从宏观视角来看,人口迁移是重要原因之一。清末至民国时期,关内人口迁移浪潮使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位居东北平原中部的吉林地区方言,移民人口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表现出不同特征。吉林中西部地区方言是在北京方言、冀鲁方言和胶辽方言等基础上形成,在语音特征上表现出多种方言相互影响痕迹;吉林东部山区通化、白山等地方言,由于当地80%人口是胶东半岛移民,而保持胶辽方言特征。部分吉林方言特征词与冀鲁方言、胶辽方言、北京方言特征词有较高相似度,且大都来源于这几种方言,但部分方言词汇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通称之为人口发展变化的三大过程。出生和死亡是人口的自然变化,迁移是人口的社会变动。迁移具体指的是人们为了改变永久性定居地,越过一定地域界线的移动。人口迁移受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迁移的后果又对社会发展和人口自身以广泛影响。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给自足的农民附着于土地,人口迁移较少。灾荒、战争和其他的社会动乱引起人口流离失所,封建皇朝为拓边防卫等政治、军事的需要,招募军卒屯垦戍边。而民间虽因有商旅往来、婚姻嫁娶等经济和社会的原因进行过人口迁移,但频次不多,间距较短。当时,人们生活的社区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5.
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国城镇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状如何?大城市流动人口有何社会经济特征?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移和流动人口的收入转向何方?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纳人世界城市体系的过程中,上海通过国际移民和国内人口迁移来实现人力资源聚集促进城市竞争力。但上海的移民结构和移民政策有待调整,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移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实行人口暂住证的管理制度,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城经商和务工,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规模庞大的一次人口迁移潮流.农村人口从中西部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迁移,体现了中国人口在国土布局上的再次调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非定性移民城市化的特点,流动人口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我们的城市化就只能表现为数字上的城市化.促进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解决非定性移民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推动中国实现真正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迁移人口与非迁移人口特征上的差别被称为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人口迁移选择性研究是人口迁移理论的基础 ,也是分析和探讨人口迁移的各种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内容。人口迁移的选择性可通过计算人口迁移选择性系数加以反映和度量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曾一度掀起过西北移民殖边的浪潮,当时国民政府及科考人员、有识之士主要从巩固西北国防,发展西北经济,解决内地人口问题考虑出发,呼吁向西北移民,垦荒殖边,他们跋山涉水,科学探讨,考察西北的实地情况,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就民国时期西北移民殖边思潮,西北各省之官有、公有、私有各类荒地的调查及承领、开垦情况,移民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不足之处,恭请指教。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口结构演化表现出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加速迈进,但人口教育结构仍然保持年轻化和知识化,人口产业结构日趋服务化和高端化,人口迁移更青睐年轻技术移民等特征。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提升竞争力的经验,适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引进技术移民,保持人口年轻化、高素质化;健全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实现人口素质稳步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