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仁、和是儒家的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重要范畴。“中”侧重于“真”,侧重于认识论,集中体现儒家的矛盾观真理观;“仁”是儒家思想之核心,侧重于“善”,即伦理精神原则,集中体现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侧重于“美”,是中与仁之统一,是中(真)与仁(善)结合运用的理想境界,礼治仁政是儒家的王道美政,集中反映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观。三者通过“礼”而相互联系,相互包融,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可发现其伦理、政治、哲学多重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家伦理与社会和谐——以仁义礼智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传统伦理的内涵完全与社会合为一体,在对其基本范畴"仁、义、礼、智、信"进行诠释的基础上,指出把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从中寻找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可以成为当代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概念,儒家伦理则是打在文化上的一个民族的烙印。本文试图以企业文化实质和儒家伦理精髓的同质性作为切入点,从儒家伦理本身可塑和企业的人格化特征两方面,说明儒家伦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进行对代性依附的可能性。并具体地把儒家伦理的“仁、义、礼、智、信”应用到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建设中,说明时代性与民族性达到有机的完善结合的现实性,从而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做一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爱人"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伦理内涵;"忠"、"恕"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与要求;"为万世开太平"--构建和谐社会、"为生民立命"--实现人文关怀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主要伦理目的;因爱而爱、用爱换爱是儒家"仁"学思想的伦理根据与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5.
孔子创立仁的哲学 ,赋予人生以伦理的意义 ,这是对中国思想史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同时 ,他又改造周礼 ,并结合春秋时期的实际特点 ,创造性地将礼的观念 ,从阶级政治的意义 ,转换为纯粹的伦理规范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以伦理为核心的人文主义时代。但其可行性却受到中国历史实际的阻隔 ,仁政的理想与专制主义者们牟利计功的欲望相冲突 ,其结果儒家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祭坛上的牺牲者。  相似文献   

6.
儒家道德主义和平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道德主义和平思想体系由“德”、“仁”、“礼”、“和”四大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德”是人类行为的至上公理、“仁”是人类关系的基本伦理、“礼”是人类行事的具体规范、“和”是人类关系的目的状态。这个体系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正是这个特点,使中国式的和平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广泛渗透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造就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7.
以《孟子》中几个与生命相关的例子为根据,对儒家伦理思考问题进行讨论:首先,由"礼"(经)与"权"之辨/辩看儒家的原则与情境之思;其次,由"生"与"义"之辨/辩看儒家的超越道德观;再者,由"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见牛未见羊"看儒家的禽兽对待伦理;由此试图找出儒家的伦理思维逻辑。分析认为,儒家伦理也有类似西方哲学的原则性思考;儒家可得出一个基本伦理原则:"义"高于"人命","人命"高于"礼","礼"高于"禽兽之命";儒家并不关注禽兽之命的高下区分,禽兽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才是合宜对待的重点;只有"人"之存有,我必须以诚敬、真情实感面对他们;这就是"仁者,人也"、"仁也者,人也"的真义,也是儒家伦理的基本思考。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孔子标举道德旗帜 ,试图以此恢复三代之礼的权威 ,从而开启了先秦儒家礼学。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归宿 ,以道德自觉为礼的存在前提 ,有德礼并重 ,合德礼于一体的倾向。孔子之后 ,孟子抓住“仁”,且以德改造礼 ,使礼由强制性的社会政治规范扭变为内在的德性范畴 ;荀子择取“礼”,将礼的功用发挥极至 ,并纳德于礼的制约之下 ,从而把孔子礼学引向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这两个看似相反却又有着内在联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和"常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儒家政治伦理逐渐形成了以礼仁、民本、中庸、和合、忠孝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伦理架构。在现代社会,随着现代性而出现的政教分离、历史进步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现代意识,对儒家政治伦理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挑战。因此,只有对现代意识进行解构,重新恢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与和解,还儒家政治伦理以本来面目,才能实现儒家政治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儒家传统的"和合"文化体系中,"仁"、"礼"及"中庸"是其思想精髓,其中,"仁"是思想基础,"礼"是手段,"中庸"则是哲学方法论,三者统一于追求"和"的境界。返本方可开新,今天,我们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和合"思想的合理内核,从传统文化的源头引出活水,做到古为今用,充分发掘其理念蕴含的当代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