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社会学是传统社会发生断裂或所谓"现代性"的产儿,这一知识体系的出现是西方知识界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旧制度的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一种反应,这决定了社会学与现代社会的重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一开始,这一重建工作就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获得了推进,而第一代社会学家还从不同的学术路径出发,就社会建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理论既影响到西方社会建设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西方社会学以保守和改良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包含着一个关于社会进步与社会秩序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的理论说明:(1)社会进步的路径有其规律可循,同时社会进步的具体展开过程又是开放性的。(2)人的尺度、物的尺度和人与物相统一的尺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三个基本尺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衡量社会进步由其主导性尺度,同时尺度又是多样性的;不同种类、层级的进步尺度之间既可能是和谐兼顾的,又可能是矛盾冲突的,而且和谐兼顾与矛盾冲突往往相互交织。(3)社会进步的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折射出社会进步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社会进步对社会秩序的作用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既有积极的重塑作用,又有消极的破坏作用,而且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往往相互交织。(4)不但社会进步的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存在复杂的关系,对这两个评价尺度的评价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于尺度本身的评价,既要处理好现实评价与理想评价的关系,又要处理好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关系。这个理论说明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模式的内在生成逻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同为社会急剧变化的产物,它们理论的共同指向是对因社会急剧变动而产生的种种社会新现象的解读。后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学把握社会规律的可能性、现代社会学关注点的“科学性”及理论的客观性受到质疑。同时,后现代社会理论挑战了现代社会学的方法、理论、概念,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及对当代社会的诸多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间中,农村社会在择偶时主要会考虑到对方的阶级成分、老实程度、是否能干、家庭所在区域、家庭经济富裕程度、相貌等条件。应该说,虽然这一时期的"门当户对"已经没有象在封建社会盛行,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仍然有其存在的土壤,择偶时选择对方家庭条件仍旧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思维方式。其存在受到传统习惯的力量、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婚姻客观途径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熊跃根 《江海学刊》2012,(4):132-139,238
自社会工作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其一直受到西方社会的人文主义价值观与实证主义方法的影响,致力于回应社会需要和解决个人/家庭或社会问题。然而,伴随着社会与文化变迁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社会工作早期发展起来的价值判断、技巧与实践模式,已难以适应变迁的文化与政策环境。因此,在21世纪,社会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启蒙状态,对过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做全面的反思。而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制度、文化、专业学科体系和社会结构等的差异,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理论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的兴起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斌  李寒 《江汉论坛》2006,2(12):70-74
中国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已经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中国学术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海外中国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史及汉学人类学的研究之中。本文分析了中国研究的主流分析框架,即国家与社会理论在社会史及汉学人类学研究中兴起的思想背景、涉入中国分析的思想理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与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经验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的概念和社会地位的变迁导入,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农民现代化与否将关系着21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毛蕴诗 《学术研究》2004,27(11):20-27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的公司重构代表着全球化新时期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它以战略 -结构 -过程为思路 ,进行公司战略调整 ,结构重组 ,以及业务、财务、组织方面全面跟进 ,是从总体到局部的全面变革。重构是公司对环境变动的战略反应与战略调整 ,是对企业过度膨胀、过度多元化的反思与矫正。本文从委托 -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环境理论、公司目标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的边界以及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等方面理论解释公司重构的动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青海文学这个大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入手,介绍了这一时期青海文学在小说、诗歌、散文以及影视文学上或繁荣或滞后的发展现状。从而正视了青海文学人在尴尬中不断求进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对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 ,可以概括为社会心理的涵义与特征、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以及社会心理学建设的基本途径五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存在问题的考察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及其整个学科体系的合理建构 ,必须以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前提。重视社会心理学具体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 ,但是对这种研究成果的分析要上升到理论层次 ,不能停留在用西方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解释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水平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要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正是中国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王雅俊 《江淮论坛》2010,(4):44-48,137
20世纪70年代,分享经济理论经美国经济学家威茨曼系统性研究而风靡全球。作为凯恩斯理论之后杰出的代表思想,各国学者及相关政策部门对此十分青睐并探求不辍。分享理论对传统工资制、企业劳工权益的缺失给予有力鞭笞,通过付诸于实践即利润分享计划来破解经济社会面临的层层困境与难题。全面回顾西方分享理论的演进轨迹,分析分享思想的内在本质,对于改善西方劳资关系、拓展我国分享理论问题的研究视野均有启发性价值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一百多年来美国社会学研究及主要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这些研究及理论的发展包括芝加哥学派的兴起,结构功能理论的盛衰,社会互动理论的发展,冲突理论的变化,以及世界体系理论的出现。分析了美国妇女及少数民族社会学者在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将如何影响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方向。文章最后讨论了未来社会学及社会研究在美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东 《新疆社科论坛》2007,(3):70-72,7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史的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对以往已经反复讨论、似成定论方面的研究又有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研究角度不断拓宽,新的观点和成果不断涌现。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对其他少数民族关注不够,重复现象较多。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环境美学从对比艺术审美与自然审美入手进行理论建构,将“非框架性”视为自然对象区别于艺术作品的重要特性。环境美学对框架的反思则经历了颠覆、回归、重构三个阶段。从批判视角出发,环境美学中的非框架主义将框架视作艺术美学传统对自然审美的强行规训,主张颠覆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的艺术审美框架。从自然审美的主客体关系出发,框架主义认为框架不仅是自然对象需要保持独立和区分的必要边界,而且是主体审美经验选择与聚焦审美对象的必然要求,从而回归了框架的本然内涵。在分歧与争论中,环境美学以科学知识、文化叙事等因素不断丰富着框架的内涵,以实现主客体的融合与平衡。在反思的同时,环境美学也在更广阔的语境下重构了自然审美框架。环境美学对自然框架的三重反思不仅厘清了自然审美中框架理论的多重内涵,也为当前自然美学的发展拓宽了视域。  相似文献   

18.
教育理论的繁荣没有带来与之对称的教育实践改进是不争的事实,这使教育理论蕴藏信誉危机.这些事实促使我们必须对教育理论做出深刻反思.但反思必须是辩证的、精细的、建设性的.对教育理论进行合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对教育理论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依傍科学标准与价值标准建立起来的教育理论,可以依据其成立的标准划分成四类教育理论:实然的教育理论、价值的教育理论、逻辑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理论.在相对精细的划分框架下对各类理论的正确评价可以促进各类教育理论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俗风情,是创造于民间、流行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事象(包括思想与行为)。在西部乡土小说中,西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与西部乡土小说的独特文体特征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本文从“花儿”与“民歌体”式、民俗事象与日常生活叙述流,民俗杂色与文化心理冲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换带来了三大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脱节;研究方式的实证化、技术化和学院化;追踪研究与基本理论研究的脱节。解决上述三大问题的关键在于:确立把服务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现代化实践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的和归宿;对国外马克思主义不同版块分别研究;实现追踪研究和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有机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