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战后金融体系及其变革”国际研讨会综述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童适平由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提供资金援助的“日本战后金融体系及其变革”国际研讨会于1996年4月30日至5月2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  相似文献   

2.
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1994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本“战后新文学界的旗手”、战后一代派的代表作家大江健三郎(下简称大江),其主要理由是:通晓西方现代派传统的大江,开拓出战后日本小说的新领...  相似文献   

3.
雷鸣 《日本研究》2006,(2):10-16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历史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文中首次提出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的四阶段说,即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是由战间期、战时统制期、战后改革期和战后复兴期四个历史时期所共同组成;同时,在梳理既往研究和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对日本第二次经济体制变革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框架;在对日本战后经济体制性质的认识上本文亦首次提出"组织化"的提法,即存在于政府、财界、企业、银行间的"组织化"才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日本这个华夏文明边缘上的东方古国已经相当西方化了。例如在东京,除了皇宫和几处神社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纵横交错的高架公路,几乎使你分辩不出与西方的现代都市有什么区别。而且,“西化”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政治上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在经济上废除家族财阀而实行股份公司制;如此等等。也许正是由于“全盘西化”,才使得“国际化”的目标成为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观念。然而,“全盘西化”外衣下的日本人又特别崇尚传统文化。有一位美国人曾说:“日本缺少文化传统而又崇尚传统文化”。这句话的前半句似乎有些偏颇,而后半句确  相似文献   

5.
孙世春 《日本研究》2005,53(4):38-43
自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便逐渐建立起了股份公司制度,并在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组建起了以家族为中心的公司体制。后经“战时经济体制”的强制作用,使家族资本主义的公司体制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结为一体,形成了政企统合的“御用”性公司体制。战后的民主改革又使公司以银行为中心结成了以法人治理为中心的法人资本主义公司体制。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新一轮经济转型的展开,日本传统的公司体制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可以说,当前日本公司体制的变革是一次脱传统文化的制度性变迁的转轨。  相似文献   

6.
日本“财界”定义的变迁“财界”一词的含义,伴随着日本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而不断变化完善着。它在用法和含义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日本战前(包括战后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前)和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后的战后。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日本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产...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的转换,及时地对科技战略、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本文简要介绍其背景,并对变革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一、80年代日本科技战略和政策变革的背景 战后初期至70年代,日本采取了“吸收型”科技战略。  相似文献   

8.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创造了世界史上的“经济奇迹”。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相一致,战后日本人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价值观及行为方式问题与现代化发展紧密相交,因此,日本战后价值观变化的规律及有关的经验、教训等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日本企业建立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以日本企业管理中所运用的儒家思想要素为中心,试图揭示现代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试析战后日本外交中的实用主义——以ODA政策的演变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外交就其性质而言是“被动反应性”的还是“积极主动性”的,这在学术界是一个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既有助于对战后日本外交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把握今后日本外交的走向,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战后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领域——政府开发援助(ODA)政策的分阶段考察,运用史论结合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论证这样一个命题:战后日本外交的最显著特点并不在于它是“被动”还是“主动”,而在于它的实用主义性质。以合理主义、行动主义、机会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和商业主义为内涵的实用主义外交为战后…  相似文献   

11.
论战后日本租税立法的特点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姚秀兰日本税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以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日本税制可划分为古代税制、近代资本主义税制和战后现代税制3个发展阶段。古代税制主要模仿了我国唐朝的“租庸调”制,...  相似文献   

12.
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流通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至今,日本流通制度中的某些方面还不断遭到国内外的指责。但不可否认,战后日本流通体制仍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战后日本流通体制的变革,对我国确立新的流通体制或许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战后 5 0年 ,日中关系及日本的中国研究处在转折关头。其间积累的研究成果固然不少 ,若作为“研究史”来概括的话 ,给人的感觉依然还是“战后日本思想史”的反映。战后日本的学术研究 ,无论哪个领域 ,都是以战败为契机进行自我批判 ,在此基础上批判和否定日本的学术研究。所谓战后日本思想史 ,就是指在这种“反省”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没发生什么 ,思想界怎样出现真空以及如何变质的历史。1 945年以后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思想界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1 970年前后 ,“左右的对立其实没有意义”的想法出现在日本。从日中思想交流史方面看 ,日本…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是近年冈崎哲二、奥野正宽等日本学者提出的一种新理论.该理论阐述了传统的"日本型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对战时和战后经济体制变化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构成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大部分要素,形成于战时,延续于战后.这一理论的提出,给日本经济史研究以很大的刺激,使日本的银行制度、劳资关系、生产技术史、殖民地经济同战时体制的关系等,均得到了研究和探讨,为日本史学各领域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其缺陷,它过分重视战前和战时的断绝性、战时和战后的连续性,抹杀了战后改革的历史意义,因此遭到了日本学者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王超 《日本学刊》2020,(4):129-150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我是研究日本经济的,常到日本去。日本朋友问我对日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常喜欢用“三个吃惊”来表达我对日本的印象。 第一个吃惊——战后的高速增长 第一个吃惊是战后的“高速增长”。战败初期就不用说了,就是到了50年代的中后期,有几个人预想到日本经济以10%的速度持续地“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2 0年代以后 ,“传统”一词开始在日本广泛使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到战后 ,以“传统”为题目的著作不断涌现 ,“传统”成了论述日本历史、文学、民俗、文化时涉及的基本概念。关于“传统” ,2 0世纪 30~ 40年代的务台理作、小林秀雄、柳宗悦、河上彻太郎、肥后和男、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看法人间相互持股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泡沫经济”崩溃后 ,日本人开始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曾对战后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各种经济制度。尤其是近几年来 ,日本的产业界和学术界又普遍对独特的法人间相互持股制度提出了新的质疑 ,把制度创新的触角一下子触及到了日本“混合经济制度”中最为敏感的“神经”系统。实际上 ,改革调整法人间相互持股制度就等于直接冲击到了日本现行的企业制度、大企业体制和传统的企业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改革调整法人间相互持股制度不亚于战后初期的“财阀”解体运动 ,因此 ,探讨法人间相互持股的正负效应 ,无论对研究新世纪日本经济的发展还是…  相似文献   

19.
历史学研究会编辑的《现代历史学的成果与课题》概括了1 980~2 0 0 0年的研究动向,其中的第一卷名为《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任何人从中都看得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尤其是日本现代史研究处在转换时期。用安丸良夫的话说,从2 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战后历史学”到“现代历史学”的“决定性的转换”,使得国民国家论时期以后的近代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这2 0年的转换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展望日本历史》丛书(东京堂出版,2 4卷)、《战后历史学再考———超越“国民史”》…  相似文献   

20.
日本《日本史研究》杂志1986年第5期刊登龙谷大学教授木坂顺一郎的文章《日本战后改革研究动向》。文章首先介绍日本通史著作中对战后改革的评价,认为初期著作共同的特点是,把民主化过程作为国内外民士势力和美日反动势力斗争的历史加以描述,而缺乏实证研究,过低评价战后改革的偏向强烈。六十年代出版的通史,克服了过低评价战后改革的错误,部分地承认改革同战前的“连续”性,但基本上都强调“断绝”性,试图接近战后改革的本质。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大内力的“连续”说和大石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