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真理是属于什么范畴真理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同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有着直接的联系,故在回答社会科学真理有无阶级性之前,应该先解决这个问题.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对真理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确实有不同的回答,存在着重大的分岐.有的哲学家认为真理是属于本体论范畴,如柏拉图把所谓“理念世界”当作真理,基督教把“上帝”当作真理,就是如此.但有更多的哲学家则认为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特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一向把真理当作认识论范畴.在他们看来,真理是思想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关于  相似文献   

2.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哲学界有争论,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科学地确定阶级性的含义。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和《哲学笔记》,到毛主席的《实践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在讲到真理观的时候,都认为,从真理的内容来看,真理是客观的;从真理的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从相对走向绝对的不断深化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革命导师从来没有专门阐述过,难道是他们忘了吗?当然不是。而在于真理本身根本不存在什么阶级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真理的本性看 ,作为社会科学真理所反映的对象社会规律是客观的 ,这就决定了社会科学真理不因人们的地位、职务、权势的不同而变化 ;从对真理的认识上看 ,任何人都有认识社会科学真理的权利与可能 ,在正确反映社会规律时 ,也不会附加任何朴素成分 ,而且 ,真理的标准又是客观的 ,在运用上 ,同样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无论什么阶级 ,什么人 ,都要尊重社会科学真理。因而 ,社会科学真理同自然科学真理一样 ,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是一个涉及如何把握真理这个哲学范畴的科学含义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探索真理,认识真理,坚持真理,并用真理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真理呢?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真理的这一规定,是符合马列主义真理观的。真理是认识论的范畴,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  相似文献   

5.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们认为这个命题应该是指真理是不是包含阶级性这样一种规定性,或者说,阶级性是不是真理的规定性。我们认为阶级性不是真理本身的规定性,关于自然界的真理和关于社会领域的真理都不具有阶级性这样一种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回答:第一种,认为“事物的客观本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种,认为“实践各要素的总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种,认为“实践结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基本同意第三种回答。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真理”、“真理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三者是有所区别的。什么是真理?这是要回答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在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乃至相反的认识中,那一种认识是真理呢?我们说,正确反映了客体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是真理。  相似文献   

7.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正确认识、运用和发展真理,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要意义。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它是有阶级性的。这里,首先应当弄清楚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年,列宁批判俄国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以相对主义为认识论基础否认绝对真理存在时指出:“必须善于辩证地提出和解决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这是探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放到人类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中去处理。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受实践制约的充满着矛盾的发展过程。列宁说:“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它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而“真理是包含在认识过程本身中,包含在科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此真理也是一个过程。不但真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真理的运用和实现是  相似文献   

9.
真理的性质     
思维具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内蕴的,另一个是超越的。一方面它所寻求的是实现一种特殊的满足,即满足有系统的识见。另方面它又要在它的对象之中寻求实现与完成。而这两个目的,实际上是一个目的。这是形而上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一贯性的信仰。真理就是思维接近于实在,也即思维返乡的过程。它的尺度就是在它内在的方向之下所走过的旅程,这个旅程响往着一个可以理解的体系,把它的终极对象和终极目的结合起来。我们整个经验里真理的程度取决于其所达到的体系的程度,而一个特殊命题的真理程度则首先要由它和整个经验一贯性程度来判断,最后还要由它和思维所系的那个包罗万象而条理分明的整体的一贯性程度来判断。完金一贯的知识是要其中每一个判断,都规定整个体系其余的部分,同时也为其余的部分所规定。一个完全满意的体系是要没有一个命题是任意制定的,每一个命题都要为所有其它命题的总和或另一单独命题所引推出来,没有一个命题可以独立于整个体系之外。如果我们承认一贯性是真理的考验准则,也就是承认一贯性即真理的性质。有些哲学家对“什么是真理的考验?”这一问题所作的回答是“一贯性”,而对“什么是真理的性质?”这一问题所作的回答则是“符合”。但是假如我们主张真理就是与客观事物符合,我们便不可能言之成理地说,真理以一贯性为准则,或有任何可靠的考验准则。因为我们决不可能从经验内部高度的一贯性,来论证它跟外界任何东西也具有同样程度的相符性。并且因为要想知道我们的经验与事实相符合,必须先要能够把握事实本身,不允许与观念相混杂,再把两方面加以对比。然而这样的事实是不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10.
真理论是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一对基本范畴。因此,搞清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和研究。 一、真理和谬误的含义及其原则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如果人的认识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事物及其规律,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这样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如果在实践中由于主观和客  相似文献   

11.
“知识”是重要的哲学概念,知识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知识问题”的含义在历史上是大不相同的,从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知识”(或“真理”)与“意见”作了区分后,在知识问题上强调的主要是规定性,所以要努力回答的问题是“知识是什么”,以回答“知识是什么”这一方式展开知识论或认识论研究,从占至今形成了不少独特的知识观。1、古代神秘主义的知识观古希腊哲学家象爱利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都认为,只有认识了真正的存在,而不是变动不居的事物才能得到真理——知识。所以,以感官为准绳,承认感觉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观点肯定是错误  相似文献   

12.
纵观全部人类认识史,可以看到,认识的每一进步,都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实现的,人的思想过程也总是贯穿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因此,无论是科学认识论还是哲学认识论,都不应也不能忽视对于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给出问题的认识论定义,并从问题的类型、结构、特征、解答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以期抛陋砖而引瑰玉。一问题的定义“问题”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有五种含义; ①指事故或故障。②指尚待解决的事项或应当研究的课题。③指人的思想、行为不合于某种规范。④指某些尚未解决的矛盾。⑤指思维对于认识对象的状况、原因、规律、价值等不能断定而产生的疑问。如“什么叫革命性质?革命性质是以什么来决定  相似文献   

13.
1.1如果我们从人类科学的各个方面都做一次精心的检阅的话,我们会得出一个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同的结论,即,归根结底,人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纵观人类认识的历史,我们发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循着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外果到内在这样一条基本的认知路线。就人类认知实践本身来说,无论是东方或是西方,古代的思想家们一开始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在哲学上进行探讨的,大都是宇宙。虽然,在当时的思想和科学条件下,人们还不能把自己与世界明确地区分开来,还不能不以自己的感官和猜测作为体验方式,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他们的出发点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回答:世界是什么,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在公元五  相似文献   

14.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我认为,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主观形式会打上阶级烙印,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真理上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从来主张客观真理论,反对主观真理论和阶级真理论。可是,有些同志却提出种种理由说明真理有阶级性。下面针对这些理由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有没有阶级性,是语言学界正在争论的重要问题。为了交换意见,提高认识,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在1961年12月12日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决定一门科学有没有阶级性的标准是什么,否则就会文不对题。过去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有些意见有企图简单化地解决问题的倾向。例如,以语言学者本人的阶级性问题代替了语言学有无阶级性的问题。如果同意这种做法,那么,阶级社会中一切科学都将具有阶级性,而且同等程度地具有阶级性,这实质上是取消了各门科学有无阶级性这一问题。又例如,有人单纯从各个阶级对待一门科学的主观态度方面去看它有无阶级性,这种做法也不解决问题,因为从主观上说,各个阶级一般都是要求科学成果有利于自己的阶级  相似文献   

16.
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和理性这两个概念是在原始希腊文本中生成并发挥效能的,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分辨了两种认识论,即理性认识论(以理性为认识出发点)和信念认识论(不加思考地接受他人想法为自己的信念),认为理性认识论是我们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然而,人们在遵循柏拉图的理性认识论的过程中不得不走向怀疑主义.<约翰福音>在怀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恩典真理论(认为信仰是认识的基础)取替了信念认识论.于是,在西方思想史上出现了两种完整的认识论:理性认识论和恩典真理论.这两种认识论给出的认识出发点彼此不相容.然而,这两种认识论共存于基督徒的思想中.显然,这两种认识论对于人的认识活动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讨论认识论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及时地、广泛地发现、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尤其是选拔领导人才。依据什么去识别和选用人才是摆在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实践是检验干部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干部的唯一标准。首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和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思维和存在,存在决定意识。认识论的这条基本原理在认识干部问题上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干部的才干要通过实践才能锻炼、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真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同时真理又是带有阶级性,这里主要指社会科学的真理(语言学和逻辑学除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学生问道: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所以,有些真理是有阶级性的。真理怎么会有阶级性呢?这个问题教科书没有定论,我试从真理的价值关系这一角度来谈谈真理的阶级性。  相似文献   

19.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点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又通过实践验证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以至无穷。人们就是这样在不断认识真理的长河中前进。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反复实践中逐渐达于合乎实际,主观与客观相一致。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一次两次实践不能了解其全貌,不能认识其本质,往往要经过许多次实践才能完成。对一个人,对一个政党的认识,要经过长期的考察,既听其言,又察其行,才可达到真正的了解。总结历史,就是要从人们过去的实践中反复比较、研究,从现象到本质,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和深入,被“四人帮”严重歪曲的真理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向我们提出来了。到底真理有没有阶级性?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没有明确的、直接的答案。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一切,对真理与阶级性问题,进行具体的、科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