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粤港合作新阶段香港服务业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服务贸易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粤港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在分析粤港合作新背景及香港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粤港合作的角度,对香港服务业的总体发展前景及其主要行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并由此提出了香港在粤港合作新阶段中的职能定位设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表明,随着90年代后期香港制造业呈现的空心化,制造业已非香港的优势,港产品的零关税将不会对香港带来直接的显著收益,同时也不会对内地带来较大的冲击。由于内地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力差距,两地的互补性很强,从而决定了两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可能创造出较大的效应和产生强烈的影响。在CEPA环境下必须创新粤港经贸合作新模式:一是建立新型前店后厂模式,粤港互为国际国内市场的前店;二是从制造业的合作到服务业的合作,增强地区整体竞争力,联手打出“粤港制造”。  相似文献   

3.
广东改革开放15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粤港澳经济贸易合作。在香港后过渡时期的4年乃至“九七”历归祖国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促进粤港经济贸易合作,对再造经贸新优势,加快两地经济发展,共促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扩展和提高粤港两地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水平。一、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加强粤港两地经济贸易的合作。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提出,广东要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力争20年赶上亚洲“四小龙”。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并要求广东力争经过20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粤港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EPA实施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促进粤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服务贸易自由化以发达的市场经济、规范的市场秩序和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为前提。当内地市场条件和制度环境尚不成熟时,对香港服务业的大规模进入不可期望太高。积极主动引入香港服务业的投资,迅速改变广东服务业的落后状况,同时提升制造业及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关键在于广东的制度创新。粤港服务业全面合作及开创经贸合作的新格局,迫切需要广东在市场经济制度上有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世”后粤港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入世贸后 ,将为广东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也会为粤港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带来新的挑战。在贸易方面 ,粤港间会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在投资方面 ,粤港合作会上升到更高层次 ;在服务业方面 ,粤港间会有进一步融合 ,从而加快粤港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在科技方面 ,粤港加强交流与合作也是大势所趋。为了充分利用新的发展机遇 ,广东仍需加强同香港的合作关系 ,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后粤港经济合作新走向雷强(中山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粤港经济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荣辱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粤港的经济合作如同香港与内地其他地区的关系一样,发展为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7.
粤港关系历来唇齿相依.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地贸易曾一度恢复并得到发展.但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国统区社会经济分崩离析,官僚资本垄断广东对外贸易,粤港间走私活动猖獗达于失控,民间正常商贸不断萎缩而陷入困境.这一切,预示着近代粤港贸易史行将终结.  相似文献   

8.
粤港合作一直以来主要依据的是中央与香港、广东两地政府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就连我国内地省份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签署的首份综合性合作协议———《粤港合作框架协议》这份操作性比较强的指导粤港深度合作的纲领性文件中,也未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地合作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的重要的法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在于在通过完善立法赋予CEPA和《框架协议》相应的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并通过完善制订相关法律明确粤港深度合作的法律依据,为粤港深度合作提供法律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的总体战略下,粤港两地充分利用《规划纲要》所授予广东关于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权限,以及CEPA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制度安排,突破粤港金融业合作的制度、体制、机制障碍,扩大对香港金融业的开放,形成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广州金融业错位发展的大珠三角金融中心圈,进而提升香港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地位,并加快推进广东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史上,由于西江大川和南海沿海航道的巨大纽带作用,广西是以香港、广州、澳门为轴心的珠江流域区域市场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粤港地区产业转移和行业推移所抵达的主要省区。由港澳粤地区带动发展,可谓近代广西区域经济发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反映到经济行业上具体表现为:广西行业大多具有明显的粤港属性;主干行业多为粤港客商创办和经营.笔者以为,在强调广西的对外开放首先要对港澳开放,广西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行业推移,首先要承接港澳粤辐射、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港澳资金的今天,对近代经济史上这段进程进行实证还原和科…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三十年代的抗战文化运动,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批文化人上拿起手中的笔唤醒民众,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内地不断沦陷,大批文化人移居香港,他们给香港带去了智慧和力量。在这些旅港文人的影响下,香港的新文学运动也得到促进和发展。抗战前夕的香港虽然经济较发达,但在文化文学方面却十分落后,甚至被称为一块“文化沙漠”,一座不易移植文学之树的“水泥岛。”十九世纪末之后,内地的思想文化革新潮流,渐次渗入香港,使香港的新文学运动渐渐萌生起来。香港的新文学运动始于二十年代中期,当时有两家报…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文学的多维性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文学呈多维发展道路,对其应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考察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学不等于抗战文学。抗战文学以皖南事变为界线,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上海“孤岛”文学和香港文学,应属于抗战文学,而东北沦陷区文学和关内论陷区文学则不属于抗战文学。当然,即使这两个沦陷区的文学,也有些微的差别和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普天同庆的日子。香港回归是按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现的。学习这一伟大构想,对于保持香港长期稳定白菜,推动澳门顺利回归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邓小平同志这一伟大功绩将永载史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香港回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送抵深圳粤港边界,如果挥师而下,解放香港是完全能做到的。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得出结论:维持香港现状,使…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国中后期港粤边界的走私畸态(1930—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 ,香港始终是外国侵略者及私枭对内地进行走私的基地。至 2 0世纪 ,特别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 ,国内外各种矛盾极为错综复杂 ,洋商利用香港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以转嫁危机。抗战爆发后 ,日本在香港设立据点 ,利诱私枭套取国统区重要物资 ,实施“以战养战”策略。战后 ,美国资本企图独占中国 ,对华进行大规模走私 ,港粤非法贸易达于失控局面。尽管历届中国政府不断进行反走私斗争 ,但囿于种种历史的局限 ,都未能有效地遏制住私枭的嚣张气焰 ,以致对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粤港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容,两地相互影响深远。改革开放后,两地区域合作成效显著。文章认为,区域合作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粤港两地区域合作经历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在诱致性制度变迁阶段,粤港形成了由企业主导的"前店后厂"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促成了香港经济的转型与广东经济的崛起;在强制性制度变迁阶段,粤港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区域合作向多领域拓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粤港区域合作不同阶段也面临着不少掣肘,因此,笔者提出需求诱导型制度变迁、完善配套制度和加强制度认同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略论民国中后期港粤边界的走私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始终是外国侵略者及私枭对内地进行走私的基地.至20世纪,特别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国内外各种矛盾极为错综复杂,洋商利用香港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以转嫁危机.抗战爆发后,日本在香港设立据点,利诱私枭套取国统区重要物资,实施"以战养战"策略.战后,美国资本企图独占中国,对华进行大规模走私,港粤非法贸易达于失控局面.尽管历届中国政府不断进行反走私斗争,但囿于种种历史的局限,都未能有效地遏制住私枭的嚣张气焰,以致对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正> 一、香港贸易模式的特点在香港的经济史上,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一个新的贸易模式逐步形成了.这个贸易模式既有别于过去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模式,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相比,也具有鲜明的特色.香港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是极高的,而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又比对出口的依赖程度更高.1959年,香港本地产品的出口值第一次超过了转口值,这可以说是香港贸易迈向新阶段的开始.这一年,香港进口总值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是95.9%,而出口总值(包括转口)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是03.6%.从1959年至1984年,前者的比重都比后者高.一直到1985年,后者(占89.2%)才超过前者(占87.8%).随后两年,两者极为接近.1988年,进口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跃升至120.7%,又超过出口所占比例(119.3%).30年中,进口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高于出口所  相似文献   

18.
自清末民初逼签不平等条约后,英国掌控了印藏经济贸易,进而采取贸易厚惠贵族、控制羊毛出口权等手段,以影响噶厦政治.国民政府在抗战之前,通过派驻中央官员入藏,认识到宗教力量在西藏地方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有意恩笼三大寺和众喇嘛,以制衡亲英贵族.同时,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筹划以康荼治藏、康藏羊毛贸易之策挽回对西藏经济利权,可惜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香港“九七”回归祖国后的经济前景吴奕新长期以来,香港一直是亚太地区的贸易、金融、商业服务中心。香港地理位置适中,有优良的基础设施和港口码头,对外通讯联系便捷,对外来投资者没有实行出口配额、业绩规定及原材料来源等方面的限制,而长期实行少税低税的政策,这...  相似文献   

20.
简论近代台湾与香港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台湾与香港贸易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甲午战争以前,台港贸易被以英商为主的洋行所控制。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港贸易萎缩,但华商仍寻隙开展台港日三角贸易。国民政府收复台湾后,垄断外贸,台港贸易缓慢恢复。在中转贸易方面,台港两地具有竞合关系,但香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