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科峰 《兰州学刊》2005,(1):131-132
本文从正反两面总结了关于MBO的理论,并用描述性实证的方式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MBO收购主体产生的风险、收购资金来源产生的风险、国有资产定价产生的风险三种主要风险进行分析,指出目前MBO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关于MBO方面技术和制度上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MBO是企业改制的方式之一.随着一部分公司MBO的完成,它越来越为更多公司所青眯,但是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MBO运作的  相似文献   

3.
2003-2004年,MBO成为我国企业改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MBO的沿革及其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阐述MBO不应当成为我国企业改革选择的主要方向,但可以让中小企业先做试点,并结合深圳华强的案例提出了MBO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剖析我国MBO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MBO的积极作用,认为MBO对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MBO自身问题,而是相应的环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MBO的引入是为了解决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制度缺陷,但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大搞MBO只能适得其反,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各种道德风险盛行。为了重启和保障MBO有序进行,我们必须构建一系列制度条件,诸如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中介机构以及良好的市场经济道德条件。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MBO)是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收购方式,由于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对国企改革产生积极作用,故逐渐在我国得到了应用,并在2004年前后达到了高峰。然而,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对于中国需不需要MBO、能不能MBO、国企需不需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那么这些争论在多大程度上是准确的、有道理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总结、分析MBO进入中国后引发的理论争议,探讨利用MBO帮助国企改革的可行性及其出路所在,以期对于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正确认识MBO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制背后的资产流失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昌明 《西部观察》2004,(10):20-25
中国是世界上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总值超过10万亿之巨.在国企改制中,如何确保这10万亿国有资产不流失和被侵吞,一直是国人十分关注的问题.而最近由香港中文大学、北京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因炮轰海尔、格林柯尔、TCL等国内知名企业而引发的国企改制之争,进一步凸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危机的严峻和紧迫.……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制已进行到攻坚阶段,需要克服改制中的重重困难,探讨和解决改制中出现的许多难题。但是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不容忽视,国企改制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等重要,并行不悖。国企改制是改革现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并不是放任国有资产流失。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报告中明确指出,改制后的企业“不能不受资产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成为改制中必须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资产,除了防止在改制过程中,评估折股环节流失外,另一个方面就…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中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MBO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产权改革模式,为实现中小国有企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提供了一个宽广的思路。在实施MBO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中小国有企业的MBO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要规范国有资产定价和收购资金的来源问题,为促进中小国有企业MBO的顺利进行创建各种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防范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明洪 《兰州学刊》2005,(6):120-121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严格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依照法纪,严厉查处国资流失案件,使国有资产的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