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通过对《中国象征文化》一书的评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符号成为人与文化连接的中介物;象征也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含有深刻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象征人类学的"社会结构"范式出发,对土家族摆手祭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土家族摆手祭正是土家族社会结构,特别是土家族三元社会结构及其整合的象征表达.摆手祭的三神分别象征着权力、勇猛和财富,三者进而引伸为统治者、士兵和农民三元社会结构;摆手祭仪是土家族社会身份认同与社区结构的仪式化象征表达;摆手变迁实是从性隐喻到政治隐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疾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免的难题,中国古代落后的科技发展和医疗水平也促使了诗人赋予疾病神魔化的意义。“病”最初是一种医学术语,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疾病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含义,疾病书写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骚客抒发胸臆、寄寓情感的一种独特手法,反映了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有其独特的艺术象征特质。中国古代诗歌对于疾病主题的描写,隐喻着诗人对于自身和对于社会的不同精神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古人的生命观和艺术观,是中华优秀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降,民族国家诉求实际上构筑了中国文学最基本的现代性想象空间。现代性民族国家作为一种叙事,同时也意味着一个知识系统的建造。它无疑要吸纳最广泛的象征资源,要诉诸一系列崭新的文化象征。这其中当然包括对“性别”的文化象征模塑。从晚清知识分子对中西文明“中男西女”的联姻想象,到上世纪50-70年代文化空间的“厌女情结”,以及最经典的民族国家叙事对“新时代的女性”的意义设定,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实际上一直是被性别化了的。因此,从性别视角介入现代性民族国家想象应该是我们考察中国现代性与文学关系的不容忽视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2 0世纪 4 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九叶“诗派 ,代表了西方现代主义在经中国本土文化语境的改造和接受过程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该文分析了“九叶”诗派在受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下 ,在继承中国 2 0世纪 2 0、30年代现代派诗歌传统和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独特的诗学观 ,即他们主张诗歌创作应坚持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自我与时代的统一 ,知性与感性的平衡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一、组织社会体制什么是社会组织?爱桑尼认为组织是有意建立或重建的,以追求特定目标之实现的社会单位。凯普劳认为,一个组织是一种社会体系,它有明显的集体认同、正式的成员名单、活动计划,以及成员的更替程序。组织既是微观的,也是宏观的。①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曼杰施塔姆在诗学——艺术美学上出色地建筑起其诗彼得堡式的“声音——情绪——意义”结构。完成这一诗学的最常用、最娴熟的艺术手段是“重构时间”和暗中转换叙述主体,通过这种手段,曼氏使诗的艺术形象具有雕塑性,并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曼杰施塔姆悲剧性的遭遇是世界文化当代命运的象征,同时也典型体现了诗与政治、文学与现代社会、文明与所谓“现代文明”的冲突。曼杰施塔姆其人其诗凝聚着我们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品、艺术家、文献、史境与文化逻辑,是构建中国艺术史学体系的五大要素。首先,艺术作品无疑是构成艺术史学的核心要素,没有艺术作品就没有艺术史学的主体;其次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作品的创作者,没有创作者,也就没有产生艺术活动历史的主体;再次是文献,文献是印证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历史活动关系的重要依据,缺乏中国艺术文献的艺术史是不完整的,也是难以可信的;前三种要素需置入史境中才能准确呈现其面貌,并得到正确的诠释。这四大要素贯穿于中国文化逻辑结构与历史路径并不断地演变,生成了艺术历史变迁路径的体例与结构轴线,显示出中国艺术史学的文化整体感,形成整合复数的中国艺术史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三家联合主办的《中国象征文化》学术讨论会于2001年9月15日在云南大学科学馆举行,来自上海、北京、云南三省市出版界、新闻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皆大欢喜》置于表层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神话—原型理论、文本间性和社会历史背景构成的多元化语境中释读,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对该剧的两极世界对峙的图式和人物的同向运动作了初步论析,研讨了其特殊的象征结构及其原型意义,并以全息论的视点追溯西方戏剧文学的历史轨迹,论述该剧在宏阔的文化历史语境中的文本间性,对其深层蕴含进行了多侧面的揭示,认为其原型意象与象征结构模式,既是神话思维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积淀,又是承袭文化信息的历史嬗变,同时也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理想与资本原始积累残酷现实二元对立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中的装饰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装饰艺术作为建筑的审美符号已经深入到建筑艺术的每个角落,成为与之相互依赖、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不同的建筑风格产生不同的建筑装饰艺术.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发展,建筑装饰艺术也随之丰富多彩,演变成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家对装饰艺术的把握在于对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历史渊源的谙悉.继承、创新和发展,已是当今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如何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的背景下,创造性地继承建筑装饰艺术日益突显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中国汉代画像石、砖的装饰艺术风格,探讨民族艺术形式、民族艺术装饰手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表现的范畴中,视觉艺术作为传统表现手段之一,从美学角度直观地体现出中国文化遗产中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另一层面来讲,它亦存在着现代表现形式的特征,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再现或重塑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已消失的有形文化遗产),这种表现形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商品装潢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在装潢与展示中如何利用和发挥造型、色彩、绘画、书法等美术手段,并强调了美术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了美术与装潢、展示之间密不可分的主体和载体的关系以及美术手段在市场经济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陶艺与室内装饰的融合,使它们随着现代的审美意识成长与发展。现代陶艺创作的多元化与现代生活需求多样化又是现代陶艺和现代室内装饰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基础。现代陶艺走进建筑和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兴"凝缩了中国文化自古至今的元素,保留了原始艺术活动与艺术思维的因子,同时糅合了理性年代的艺术观念.因此,从发生学、文化人类学等角度,将"兴"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研究它与原始宗教、原始思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透彻地理解"兴"这个中国诗学的核心概念所特有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7.
文明和文化是描述社会生活形态和发育状况的关键词汇。可以从意识形态文化、政治文化、学术文化、法治文化等四个方面来透视文明的性质。据此分析 ,中华古代文明是政治文化主导、伦理文化支撑、学术文化和法治文化发育不充分的文明。这种文明结构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有关。中华古代文明的这种特点 ,在历史上发挥了特殊的社会整合功能 ,也深刻影响了其向现代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区域在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日益重要,高质量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短期内,金融服务、产品贸易和设施联通是中国能够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切入点。鉴于可切入领域的差异,创新切入机制与运行机制能够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获得双赢。新型的切入机制主要涉及构建跨域产业链、以分享模式推进的设施联通以及以共享模式对接农业、金融和电商等方面,相应地形成包括产业发展、人民币双边结算清算、亚投行业务创新和文化经济互动等内容的新型运行机制。从我国的角度看,创新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机制有助于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经济效率、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稳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所"字词组的结构类型,总结得出"所"字词组应包括"所+动"、"主(之)+所+谓(动)"、"宾(之)+所+动"、"状(之)+所+动"四种结构样式。四种结构中,"所"字皆用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皆具有将与之结合的词或词组变成自己逻辑定语的功能,或具有将后面的名词或代词变成自己结构定语的作用;由此形成的结构皆相当于一个名词使用。  相似文献   

20.
《了犹未了》主人公齐思逸是精英文化形象的代表,该小说旨在通过他在大众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传播精英文化。齐思逸在精神上与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一脉相承,“以天下为己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他以精英文化形象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范导的功能。在表现手法上,主要以梦境和对话来描写其心理。另外,该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也从侧面说明了齐思逸代表着精英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