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恩来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努力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对我们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在建国初期,我们借鉴苏联经验迅速地建立了一套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为主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对较快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胜才 《阴山学刊》2002,15(6):45-46
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始了改革的探索,这场改革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社会主义改革运动蓬勃兴起,以及国内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按本国国情进行建设要求的背景下展开的.同时,是毛泽东在"以苏为鉴"、走自己的建设道路的愿望促使下起步的.  相似文献   

3.
赵金鹏  张荣华 《东岳论丛》2002,23(1):70-72,69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积累的主要经验和留下的重要启示主要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坚持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 ,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以人为本 ,重在提高素质 ,培养“四有”新人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立为本 ,重在建设的方针 ;把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和抵制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造性伟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经验,将对世界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我们党的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作了许多努力,取得过重要成就,但也出现过偏差,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偏轨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年代中后期 60年代初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的探索。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毛泽东的改革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比较偏颇 ;快速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为改革的偏轨埋下了隐患 ;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 ,导致其对改革存有疑虑 ;复杂的国际环境使毛泽东担心改革会导致修正主义的危险 ;高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使毛泽东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错误倾向未能得到有效防止 ,改革探索最终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当时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课题,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唯一经验就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所以建国初期,我们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经验,其中既搬来了与我国国情适应的部分,也搬取了它的某些弊端,因而其结果也是双方面的一它一方面使我们在“一五”期间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许多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经济建设方面的片面性,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压倒一切的地位上,使轻工业和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科学命题,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的,到党的十三大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确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这既是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伟大飞跃,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长期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总结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这一探索,在时间上大体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回顾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及经验教训。这对我们自觉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玉艳 《理论界》2007,(3):14-15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境界,形成了新的飞跃。它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深刻反思与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传统人治思想的彻底否定的结果,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新思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开启了依靠制度治国治党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明确定位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性质和职能,在经济领域、司法领域和外交领域开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实践,并初步建立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法律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加强理论研究,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课题为内容,完善人民政协的组织体系,是当前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平等观的转变及其提出的问题经济平等关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经济权利.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经济平等观则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平等关系的伦理认可和价值取向.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小生产者的“有饭同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树立了中国改革之路上又一新的里程碑,其精髓,就是要加快改革进程,把经济搞上去。为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破除思想上的禁锢,解放思想,它涉及很多内容,但是最重要和根本的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亦即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黄兴、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早期国民党人一直在探索着社会主义(非科学社会主义).对于这一历史现象,长期以来学术界很少有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本文拟就此课题作点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开端。这次大会提出的对建国初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对于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最先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对中国农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制度改革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是1953年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多数人的意见一致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过在具体论述上则各有不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中广泛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背景下,人们提出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中所谓满足需要,究竟包括什么内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共产主义生产目的有无不同;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最终生产目的与直接生产目的,宏观生产目的与微观生产目的的区别等一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对于在中国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使他成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先驱之一。刘少奇根据过渡时期经济的历史特点,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构想和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自20世纪40年代末南斯拉夫首起,至今已波及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并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已成为目前东、西方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代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般说来,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