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在深圳举办的“台湾书展”上,见台湾出版之历史地理、民族史学方面的书,以四川大学高休教授,耄期之龄的任乃强著作为多,最有影响。1989年3月30日下午,辛勤耕耘一生,著述等身的任乃强教授,逝世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享年96岁。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任乃强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教育界一大损失,人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造诣深湛、蜚声海内外的师  相似文献   

2.
周爱明 《民族学刊》2019,10(1):47-56, 112-113
《格萨尔》这部世界著名的至今传唱于青藏高原上的口传史诗,究竟产生于何时?为何人所创?又是如何日渐丰盈成为世界最长史诗的?至今讨论仍在进行,亦无定论。本文从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零星记载入手,分析最早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军王的有限描述及形象,进而考“格萨尔传”与“说格萨尔传”之具体丰盈、发展及《霍岭大战》等记录整理本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指出“藏三国”之讹及“谢村版”和“拉达克版”的内容、特点与价值,试图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考证,厘清《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当代荷马——《格萨尔》说唱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分类法,整个《格萨尔》有两大类:一是口头说唱家的故事,藏语叫“卡仲”(kha—sgrung),“卡”即口,“仲”是故事,这里专指《格萨尔》故事;二是伏藏抄本,藏语叫“德仲”(gter—sgrung),“德”是宝藏,意即挖掘出来的《格萨尔》,主要指手抄本。如果加上僧侣文人编撰的“曲钟"(chos—sgrung)——有佛法内容的《格萨尔》故事,那就是三种类型。但“曲仲”已不属于史诗范畴,而是一种歌颂战神和护法神的祈祷文。这里提到的“卡仲”和“德仲”,实际上概括了《格萨尔》的两种流传形式,或者说基本传播方式: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木刻本保存和传播。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是靠众多的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因此,对说唱艺人的研究,应该是《格萨尔》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政西藏寄语 严承珍等香港三联书店1956年西藏之今昔 肖怡香港亚洲出版社196。年西藏自治 陈正祥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地理研究 中心研究报告33号1970年西藏九成以上的乡建立人民公社 香港朝阳出版社出版《新中国二十五年》 1975年2月论西藏问题 周祥光《再生》2卷1期 1950年20月西藏问题面面观 周昆田讲《大陆杂志》1卷12期 1950年12月西藏问题—联合中国同志会第十次座谈会纪要 《大陆杂志》1卷12期 1950年12月评西藏现实与世局—神秘的西藏一书评后 杜学知《民主中国》2卷4期 2951年5月西藏达赖和班禅 黎明《弘化月刊》7卷121期 1951年6月西…  相似文献   

5.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藏学家、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先生因病于1989年3月30日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任乃强先生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任先生即开始了对康巴藏区的研究。1929年,他亲赴川边考察,遍历川边藏区各县,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成《西康图经》,被学术界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四十年代,任先生为撰修第一部《西康省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比世界五大史诗--《吉尔伽美 什》、《伊利亚特》、《奥德修记》、《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 多》的总和还要长。 《格萨尔》:二十世纪中国人花了近五十年时间搜集整理它,而这一 工作还将继续下去,所以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跨世纪工程”。 《格萨尔》:花费十七年时间终于编纂而成的精选本前 4卷,终于将 在金秋十月出版,而它仅是全部工程总量的十分之一 ! 在今天的藏学界,降边嘉措这个名字同藏族史诗《格萨尔》不可分割。   25年前,降边嘉措曾说过:“敦煌学”既是辉煌学又是伤心学,《格萨…  相似文献   

7.
欧拉藏族尚武心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住在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黄河弯西岸的欧拉藏族,历史上是一个拥有自己武装,结成割据势力的部落小联盟。几百年来,他以强悍的武士精神,写下了灿烂的部落史。 由于欧拉这种强悍的性格,人们开始注意到黄河头道弯的这个小部落。据《边政公论》1945年4卷4—8期,绳景信写的《果洛及阿瓦行纪》一文中提到欧拉,在题为“强悍好斗之欧拉部落”一节中,作者这样写道,“欧拉地处在黄河西岸,山岭起伏,草滩较少,  相似文献   

8.
正值中华民族迎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由降边嘉措先生主持、动员全国藏学界各路精英参加编纂的四十卷本“《格萨尔》精选本”中的前四卷即将出版。这无疑是藏学界、尤其是藏族文学研究界对西部开发中的文化建设所作的重要贡献。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我由衷地为之欢呼,为之雀跃;作为一个《格萨尔》的爱好者,一个少数民族文学及文化工作者,我为之受到鼓舞与振奋!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笔者怀着浓厚的兴趣,对有关格萨尔的书籍、传说、文物、遗迹进行了搜集、整理、考查、研究等工作。特别是通过对多堆地区历史的研究和对玉树烜纳寺的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1.历史上确有格萨尔其人;2.格萨尔是岭仓土司的祖先;3.格萨尔的活动中心是多朵地区;4.格萨尔(1000~1088)活动年代是十一世纪(宋朝初期);5.《格萨尔传》中的30英雄也是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继1989年“第一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后,西藏社会科学院及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在拉萨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本届会议从筹备伊始,一直得到区内外有关单位的直接大力支持。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会议于今年8月7日在拉萨正式开幕,历时7天,8月13日  相似文献   

11.
丹珍草 《民族学刊》2019,10(1):57-64, 114-116
格萨尔藏戏将口头诗歌中的“歌”化为具体的表演行为动态实践,集声音、舞蹈、仪式和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是历史悠久、别具特色的藏戏剧种。格萨尔藏戏表演通过对古典时代民族民间文化的重构与想象,构成格萨尔史诗更丰富宽广的表达。作为文化象征的表述符号,格萨尔藏戏是口头传统研究中的表演民族志,其歌舞形态为本的言说系统,更贴近格萨尔史诗说唱本体,并重新廓清格萨尔史诗口传与书写之间复杂的关联,还口头说唱以本原。格萨尔史诗戏剧化表演实践与创新中的复合性、融合性、新生性特征和带有实验性的探索,使格萨尔藏戏经历新的蜕变。  相似文献   

12.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同志与西藏的经济发展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与西藏革命幸福的回忆 -一访图旺同志 经济地区比较优势理论与西藏优势主导产业的选择西藏地区边境贸易与海关监管西藏阿里传统税收制度之比较研究吴健礼(4期)王庆山(4期)汪德军(4期) 徐翔临(1期) 张卫民(1期)(美)南希·E·列维尼著格勒玉珠措姆译(l期)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山南地区农村手工业—错植和邦单探索建立“一江两河”及尼洋河区域开发经营管理的新机制以边境贸易为先导,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西藏边境贸易研究初探中甸归化寺僧侣商业概述潘发…  相似文献   

13.
评《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藏学家石泰安(R.A.Stein)的博士论文《格萨尔史诗和说唱艺人的研究》自1959年发表以来以其知识的渊博和方法的新颖著称,至今还没有第二部研究格萨尔的著作在深度和广度上能够超过它。但是,格萨尔的故乡中国的西藏直到1994年才有了耿升先生的中译本。在此之前,国内学人对石泰安这部著作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评介该著,以理解石泰安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促进国内格萨尔学的研究。 一、恺撒和格萨尔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伟  彭钧 《中国藏学》2004,(4):122-123
随着《格萨尔》史诗搜集、整理、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格萨尔》研究逐渐走向规范化、学术化.新时期以来,《格萨尔》学逐渐受到中外研究者们的重视,成为一门显学.《格萨尔》学得以建立,是几代学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因此,撰写《格萨尔》学史就显得尤为迫切.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的扎西东珠、王兴先二位藏族学者所著的《《格萨尔》学史稿》(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及时填补了这一学科空白,将《格萨尔》研究引向了一个更为深广的理性思维空间,再现了《格萨尔》学史的全貌.  相似文献   

15.
尊胜 《西藏研究》2001,2(2):27-40
格萨尔史诗包括两个部分 ,即至今在民间传唱的口头部分和已经铅印出版的文本部分。其中口头部分占据了史诗的绝大部分的内容。格萨尔史诗虽然呈现出口头和文本交织的繁杂局面 ,但史诗的整体结构却十分清晰 :史诗以格萨尔为中心 ,纵向追溯了祖先“董”氏族的渊源和传承 ,横向铺叙了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绩 ,每个故事在这个坐标中都有适当的位置。史诗的核心内容讲述从“董”氏族———岭部落的衍变过程。史诗提供的这些发展线索 ,能从历史典籍中得到证实。因此 ,我们可以确信 ,“岭”部落、“岭·格萨尔”在藏族史上实有其事 ,而不是民间艺人编造出来的。关于史诗产生的年代 ,经过与藏族最早的《玛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 ,它们至少在止贡赞普时代已初具雏型 ,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 ,格萨尔史诗在藏族民间流传有两千年的历史。格萨尔史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 ,受到藏传佛教的歪曲和窜改。宗教的文人和信教的艺人竭力美化、神化格萨尔 ,力图让格萨尔脱下战袍 ,披上袈裟 ,甚至供到“保护神”的佛龛上。一些史诗的文本中宗教的色彩几乎掩盖了世俗的内容。研究、欣赏格萨尔史诗必须拨开宗教的迷雾 ,寻找格萨尔的原形。  相似文献   

16.
纳·赛音朝克图是当代蒙古族作家中创作年限最长的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三十年代末期,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解放以前,他曾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计有诗集《心侣》(1938—1941)和《前进的杵臼声》(1942—1945)、日记体的散文集《沙漠的故乡》和书信体的政论集《蒙古兴盛之歌》等。然而,作为一个革命的诗人,他真正的创作生涯却是解放以后才开始的。十多年来,他积极为人民写作,先后出  相似文献   

17.
臧学运  赵蔚 《西藏研究》2022,(2):125-132
《格萨尔》的英译历史已达一百余年(1905—2022)。通过对《格萨尔》15个英译本的爬梳,展示史诗的英译类型与英译方式。结合史诗英译中存在的二度翻译,文化过滤;诗性缺失,韵律不足;文本固化,活态尽失等三个问题,可知以诗译诗,韵律再现;合作翻译,扬长避短;深度翻译,文化补偿的英译策略具有更好的效果,并且为藏族活态史诗《格萨尔》的英译指明发展方向,助力当前方兴未艾的格萨尔学研究,也可以为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对外传播提供理论范式,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传》)是一部包罗三界、总揽神佛的英雄史诗。史诗的主人翁格萨尔既“征服有形的敌人”,又“调伏无形的鬼怪”因此,史诗的内容虚实并存,‘亦真亦幻、难以取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研究《格萨尔》状况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萨尔》史诗虽然产生于青藏高原,但是它以独特的魅力,不仅冲出族属的省界,流传于大半个中国,而且早已跨越国境,在许多国家的文苑中竞相开放,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格萨尔》研究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有人说国外对《格萨尔》的研究比国内早,而且成果颇丰,正如敦煌学在中国,而敦煌研究在国外一样。同样,《格萨尔》史诗在中国,而《格萨尔》研究在国外。其实不然,事实上,这部史诗以其“非凡的普及性”引起国外学者注意之前,早就受到了本族学者的热切关注。在国内,研究史诗的历史比国外早近200年,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西藏研究》2005,(2):F002-F003
民族研究所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97年,下设《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即西藏自治区《格萨尔》研究中心),主要从事藏族(包括西藏境内门巴、珞巴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以及《格萨尔》史诗的抢救和研究工作,是西藏社科院传统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现有科研人员15名,其中2名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5名助理研究员、2名实习研究员和1名《格萨尔》说唱艺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藏社科院根据我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将原民族历史研究所、语言文学研究所(均为1980年成立)和《格萨尔》抢救办公室(1984年成立)合并组建为民族研究所。该所成立后将传统学科研究和以传统研究为现实服务定为其两大学科发展方向,并把多元一体历史文化中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史、藏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亲密关系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服务于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决策需要。20多年来,通过全体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民族研究所在不同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该所科研人员以藏、汉、英文种编著的学术著作(专著、译著)有《历史造就的统一体》、《西藏地方历史基本知识》、《历代噶玛巴传》、《西藏民间体育及游艺》、《协噶教法史英译本》、《当代西藏文学作品评论集》、《瓦协英译本》、《诗学概论》、《门追林寺志》等15部.参与编著《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制度研究》、《民族文化大观·藏族卷》等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多次承担国家、自治区和国外基金会所安排和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完成多项重要调研报告。民族研究所十分重视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的抢救和整理工作,大力挖掘、搜集、录音、整理、研究、出版《格萨尔王传》。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仅西藏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格萨尔》抢救办公室先后寻访民间说唱艺人56名,录制艺人说唱本近百部,整理50多部,出版29部,收集旧版本、手抄本近百部。现正在录音、整理和出版《〈格萨尔〉艺人桑珠说唱本》,已整理出版20部,预计共整理出版40余部,有望填补目前尚无一套较完整的艺人个人说唱本的历史空白,正式出版的《桑珠说唱本》已突破世界最长史诗的诗行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