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美国的华人约110多万人,不到美国总人口的5%,算得上是美国100多个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在正直的美国白人心目中,对这一少数族裔满怀钦佩与赞扬。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曾对邓小平同志说过:“华裔人数之少,与其对这个国家贡献之大,不成比例。”美国华人在科技、教育、机械、土木和电子等领域大显身手,经济领域也有显著成就,少数华人已进入政界,争取华人应有的地位与权利。华裔取得今日的成就与地位,并非出于美国主流社会——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少数民族的“照顾”、“优待”,恰恰相反,华裔的成就是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艰难困苦、靠自强不息的坚韧奋斗得来的。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所有民族和种族群体中,在美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受剥夺最严重的莫过于土著美国人。从儿童玩的“牛仔与印第安人”游戏到学校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从西部电影和电视到印第安人事务署的设立;水源权利的争执;翁迪德尼(woundedKnee)和缅因州帕萨马科迪人的领土要求……印第安人在美国历史上经历的辛酸、屈辱是数不清,道不完的。因为印第安人各群体在白人到达美洲之前就生活在这里,所以,印第安人部落和白人中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来,亚裔美国人的人口增长很快。根据昨天透露出来的研究报告,亚裔美国人在就学和工作上现在已胜过其他少数民族和白人,并常被誉为“少数民族模范”。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撰写的报告认为,亚裔美国人通常比美国白人所挣的工资高,而且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也比白人多。在亚裔美国人中间,只有越南移民低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美洲各国的民族是在所有三种基本人种即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人种的人们生理和文化混合过程中形成的。但是,无论这个过程本身的结果,还是现代种族关系的性质,在美洲各国都是不同的。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在美国,一个人只要有“一滴黑种人的血”,就被认为是黑人;而在拉丁美洲,一个人只要有“一滴白种人的血”,就被认为是白人。为什么有这样说法的问题很难回答。我们仅试图对造成这一情况的若干因素作些阐述。16世纪上半叶,征服者和他们的士兵、西班牙官吏们及许多殖民地开拓者,作为未婚男  相似文献   

5.
19世纪30—50年代,一批被后世学者称为“美国人类学派”的知识精英,基于颅相学和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科学”话语引入美国国族构建的讨论中。该学派通过对不同的种族分别进行“科学”研究,构建了一套以白人种族优越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其塑造的黑人种族形象既“低劣”,也适应了奴隶制度中白人文明的“恩泽”。这种建构一方面迎合了当时南方奴隶主的拥奴思想,并被用来作为证明奴隶制合理性的依据,另一方面激发了美国白人内部的种族认同,增强了内战前国族构建中的“种族性”特征,塑造了一条“科学”意义上种族优劣的边界,为后来“科学种族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普米族     
普米族(旧称西番)约一万五千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兰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维西县,聚成村落,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兰坪、丽江、永胜的普米族自称“普英米”,宁蒗的普米族自称“普日米”都是“白人”的涵意。普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彝语族藏语支。宁蒗的普米族进去曾用藏文创造一种拼音文字,起初用来记录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诗歌故  相似文献   

7.
刘海涛 《民族学刊》2022,13(3):45-56, 143
美国民族史学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其从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边际中生发出来,作为一种具有专属意义的、独立的、一体化的知识体系的美国民族史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既是二战以来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从分野并行到趋近发展的一种产物,也是美国及西方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相互借鉴研究视野方法,逐渐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学科知识生产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体现;既是文化反思、“他者”重构的一种重要产物。另一方面,美国民族史学的孕育、凸显与繁盛及其知识体系的生成,也对美国民族史学知识体系生成所依赖的特殊的学科知识发展背景以及历史和社会生发环境等诸多因素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影响作用。这些影响,既展示在表层的学科和方法层面,促进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沟通和方法的互补;也表现在由表及里的知识层面,促动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传统研究范式的转换与知识生产能力的提升;还触及了深层的文化概念层面,解构了“白人中心论”“西方中心论”,重构了“他者”的形象,推动了美国历史和社会的生成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利坚”民族国家的不断建构。  相似文献   

8.
王京广 《中国民族》2010,(12):I0002-I0002
10月25日至11月6日,“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团应邀赴美国展演。这是“多彩中华”首次走进美国民众。展演团在弗吉尼亚州、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等地举办了少数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受到了当地美国民众的欢迎。为此,世界艺术家体验组织主席贝蒂·麦克金尼斯评价说:“感谢你们把中国带到我们每个人身边,你们是真正的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拉丁美洲的土著民族还受被西班牙殖民制度长期制约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形式的束缚。通过对印第安人以及对白人和梅斯提索(印欧混血种)人的研究,可说明这一点。今日印第安人什么叫“印第安人”?今天,在拉丁美洲,谁是印第安人? 的确,要答复这些问题并非容易。我们认为,在西班牙征服美洲之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裔美国人民族性已经接近于“黄昏时刻”。“黄昏时刻”是一种比喻,但它正确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现阶段中,民族差别仍然见得到,但只是隐约可见。这种比喻代表许多人的主张。(例如,格拉泽和莫尼汉在1970年以及格里利在1977年发表的意见)这类主张说,民族性并没有迅速地消失,因此,乐观地把美国社会描绘成是熔炉就似乎站不住脚的了。同时,这种主张还说出了实际情况——看起来,民族性正在稳步地减弱,至少在白人中出现了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美国第一个非洲裔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白人主流文化社会控制力下降、出现"族裔认同"这一文化取向的背景下诞生的,是美国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与非洲裔、其他各少数族裔长期融合的历史性成果。奥巴马当选是美国选民对"族裔认同"这一新的文化取向的认同,是对政府促进这一文化取向的"授权",将有助于美国构建"一个社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南非荷裔白人民族主义者有一句口头禅,硬说种族隔离是“南非的生活方式”。要考察数世纪之久的错综复杂的黑白关系,或许必须承认,这句口头禅清楚地表明了白人一贯立场的高级阶段。南非当局置非洲人的抗议和联合国决议干不顾,一意孤行地实行种族主义威胁和镇压非洲人。“阿帕特黑特”(apartheid)一词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使用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种族主义的回潮映射出美国种族等级制的历史建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白人”种族的边界拓展与关闭;二是有色种族的“漂白”机制建构,实质是限制集体机会但开放个体机会;三是印第安人和非洲裔的劣等地位建构,根本上拒绝其集体“漂白”可能,尽管也留下了重大的个体“美国梦”空间。美国种族等级制的建构存在双重逻辑,一方面是作为集体的种族壁垒日益森严,另一方面是作为个体的“美国梦”机会开放。其带来的结果是,以个体实现“美国梦”的开放机会掩盖整体的种族等级制,从而确保“白人”种族的整体和个体优越地位。“色盲”时代与“后种族时代的种族主义”的并存,暗示着美国种族等级制的持续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Hispanic译谈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社会的主体仍然是占总人口74%的欧裔或白人。按种族划分,除欧裔外,美国共有4个少数族裔或少数种族,即非洲裔、西班牙裔、亚洲裔和原住民(美国印第安人)。美国普查局对非洲裔、亚洲裔和原住民的界定和称呼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大体上还是可以接受的。而对西班牙裔(Hispanic)的界定和称呼则有片面性和不够确切。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和公众将移居美国的拉美人士通称为Hispanics。美国华文媒体及我国国内刊物将Hispanic译为西班牙裔。这一译法妥否,值得商榷。“西班牙人(裔)”这个字…  相似文献   

15.
王坚 《世界民族》2015,(2):13-24
强制同化政策是西部边疆开发殆尽的美国为彻底解决印第安人问题而在19世纪后期开始采用的一种激进战略。它以取消部落主权、拆散保留地、瓦解部落、赋予印第安人公民权并改变其思想认同为手段,试图将印第安人改造为按白人方式生活、融入主流社会的单个美国公民。强制同化政策是否定种族、族群集体权利与不宽容异质文化的美国传统自由主义在印第安人事务中的运用与移植,虽然出台之初,白人社会普遍对之寄予厚望,但因其在道义原则上种族歧视的实质,在工具效应上不能替代民族融合所必需的长期过程,也无法使弱势民族短期内顺利适应主流社会,在实施过程中又赋予支配群体一种不受限制的绝对权力,使其获得权力滥用的途径,鼓励其机会主义行为,所以在实施半个世纪之后惨遭失败而被废止。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战略的目标、措施、困境及结果,虽有其特殊性,但也有普遍性,可以为后来者鉴。  相似文献   

16.
徐峻  罗薇 《世界民族》2012,(4):44-56
美国黑人和白人在选举投票上的差异性一直备受学界关注,但是亚裔美国人参与投票率低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利用"当前人口调查中关于投票和登记的附录",笔者分析评估了对于亚裔美国人及其他少数族群投票率低的四种解释,即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解释、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解释、差异性回报(differential return)解释、制度障碍(institutional barriers)解释。笔者运用一种统计学模型,能够同时对登记和投票进行评估,得出了四点结论:第一,社会经济解释在解释白人与亚裔美国人的差异性时,没有像解释白人与其他少数族群的差异时那么有说服力;第二,作为文化适应的两项重要指标——移民身份和居住时间——直接影响到亚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选民登记,但对其投票的影响甚微;第三,教育通常对参与投票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教育对亚裔美国人参与率的影响相对低于其他族群,尤其是白人;第四,制度障碍,尤其是对于选民登记的各种要求,不同比例地屏蔽了很多亚裔美国人,其次是拉美裔美国人,去参与最后的投票。本文的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es)表明,如果没有选民登记这项要求,亚裔美国人和白人在选民投票上将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在殖民时代形成的、一直受英国统治的加拿大,其民族主要由当地土著居民和白人移民组成。白人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移民的后裔。大规模的移民始于十八世纪初叶,来自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为了开发这片富庶的地区,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进行残酷的剥夺,至今印第安人仍然处于彼奴役地位。目前加拿大民族组成的比例大致为:英国血统的人占全国人口的43.8%、法国后裔占30.4%、德国后裔占5.7%、乌克兰人占  相似文献   

18.
当询问南斯拉夫朋友的族籍时,常常听到的回答既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也不是“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或其他主体民族及非主体民族和民族集团的名称,而是一种不表明族别的称呼——“南斯拉夫人(iугословен)”。不用说,一般都会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表明他的国籍的。其实不然。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才弄清了这个很少为人所知和尚未得到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族的概念在东南亚居住着众多的民族,他们彼此有一定的联系,创造了各自的历史。“民族”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作为学术用语,学者们的用法却不尽相同。在此,我把“民族”一词作为与ethnos”、“ethnic group”或“ethnic unit”相对应的概念而使用。《民族世界史》主编之一冈正雄是这样讲的:“ethnos是语言相同、文化——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全部生活领域(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化等)的生活方式——的性质相同、信奉同一祖先、主张内婚、经济上完全独立的单位体,是历史上居住同一地区、持有同属一个群体的意识和感情的人的群体。”在此,我无意对民族的概念展开讨论,只举出包括冈正雄和我在内的许多民族学学者(人  相似文献   

20.
一十二年前,在《熔炉之外》一书第二版就纽约市的政治形势所作的评述中,我和丹尼尔·p·莫尼汉列举了民族集团关系中的两种类型,称其为北方模式和南方模式。我们写道,这两种模式都与认为美国的民族集团和种族必将融于美国的共同文化这一观点大相径庭,并且都证实了集团间存在差别的现实。另外,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也是令人吃惊的:南方模式社会分为黑人和白人两个部分,两者之间的界线十分明确。其他民族集团必须确定自己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