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我国中专学生的社会身份地位较以前有所降低,因而其人生追求也就出现了新的特点。该从分析当代中专生人生追求的主要特点入手,着重关注他们人生追求中人生理想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当代中专生的人生理想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还存在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弱点等。为此 ,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嵇康人生中既恬静大度又刚肠疾恶,二者在“体道”的层面上找到了沟通点。嵇康一生执着地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拯救人生”的悲壮乐章  相似文献   

4.
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并寻求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象山先生以“天爵”与“人爵”来群分人生价值的大小;以是否“堂堂做个人”来区分人生理想的有无;以能否徽“大人”来判别人生境界的高低。这一较独特的人生精神,发而为象山先生个性鲜明的人生践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象山先生倡导的这种人生精神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把追求金钱、享乐、权力作为人生的目的 ,是错误的人生追求。利己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目的的核心。无产阶级的人生目的是为人民。由“为自己”到“为人民” ,这是人类历史上人生目的的革命变革。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基本原理 ,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无产阶级人生目的作了精辟表述。通过学习和践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人生目的的论述 ,必然会破除种种错误的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目的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6.
“诚明”之境是儒者“天人合一”的人生理想,是儒者的安身立命之地。“存在”的“澄明”为“此在”的人生追求,亦为“此在”的“无何有之乡”。两种不同人生境界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为基础 ,剖析了当代青年的理想、人生价值观 ,指出当代青年应以服务祖国为自己的终生理想 ,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所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曾面临许多人生抉择:“为官”还是“归田”?“独善”还是“兼善”?“独居”还是群居”?“有君”还是“无君”?“有神”还是“无神”?这些人生抉择的过程、冲突与结果,展示了陶渊明的人生追求与境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当代知识分子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之中,成为完成党的事业的重要力量。实践证明,当代知识分子只有集合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崇高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李白的游仙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为依据,颇为深入地论述了盛唐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以外的另一种人生追求──淡泊名利,皈依自然,寻求另一片自由自在的人生天地。并揭示了这“另一种人生追求”与道、释之间的思想渊源,指出这种人生追求与那种消极避世的衰世、乱世的绝望的哀吟不同,它同样是封建盛世所激发起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从小就立志“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毛泽东的人生追求与体验,人生行为与结果是统一的。本文从多侧面论证了毛泽东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先生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将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划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为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而对宇宙人生的全面了解、追求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倡导,突出理性、强调道德行为的自觉原则,强调公利、维护社会利益和民族利益等观点都是值得肯定的;存在的主要偏颇是将“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对立起来,在义利之辩上表现出抽象的道义论性质。  相似文献   

13.
道家人生具有追求返璞归真、清静无为、任性逍遥、注重养生以及回归自然的特点,这与品茶人认为茶可怡情、可清淡、可养性、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品茶讲究和静怡真,由静达到洁净身心、涤除尘烦的境界相契相符。道家人生与品茶人生的契合,形成了厚重的中华茶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中所呈现的多元化、个体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并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人生论的代表人物当推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从不同的人生立足点出发来探求人生,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其中孔子立足于社会,积极入世,追求君子型理想人格;而老子则立足于自然,注重个人本性的充分发展,表现出绝妙的人生智慧,追求大彻大悟的圣人人格。通过分析比较,汲取两位大家的人生精华,为现代人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生理想决定着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虚无理想、从众理想、理想泛化、寄托式理想、理想与专业脱节等人生理想的困惑。造成困惑的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需要通过社会理想教育、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丰富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理想,搭建具体理想实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具有深邃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智慧。本文主要从道教人生追求的三个方面试作分析和说明 :一、“洞天福地”的生活境界是生态保护的理想模式 ;二、“生道合一”的修养方法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 ;三、“万物俱生”的生命形态是社会富足的最高标准。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 ,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是具有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只有实现“事业家庭”双重价值的人生才是当代女教师的成功人生。因事业有成而取得的成就感和因家庭美满而带来的幸福感 ,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两种心理需求 ,只有这两种需求同时得到满足的人生才称得上成功人生  相似文献   

19.
人生,因为它短暂,所以很让人珍惜;因为珍惜,才会有不舍的追求;因为追求,人生也就充满了各种美丽的色彩。有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功,辉煌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追求爱情的美满,装点了自己的人生;有的人为名利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奋力拼争,殚精竭力;有的人将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作为人生的乐事;有的人将报效国家、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因为人的形形色色,人生也变得变幻多彩,正因为人生追求的不同,人生也诠释着不同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诗意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诗化世界,便是一种审美世界;这是中西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和意义世界。这种追求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审美方式,西方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宗教方式。中西不同的审美文化产生两种不同的诗化人生方式;即中国的崇尚虚静和西方的标举迷狂。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诗人之所以要在自己的人生中设立一个诗意化的世界,完全是由于他们发现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之缘故,这是中西诗人人生诗意化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