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乡下房子拆迁,我和老公把婆婆接到了城里。老公说,婆婆在乡下操劳了大半辈子,这次来城里一定要让她享享清福,我举双手赞成。我们把液晶电视搬到婆婆的卧室,希望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能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看电视。怕她闷,每个周末我们都带她出去逛街、看电影。家里雇了小时工阿姨,每  相似文献   

2.
和大部分英国的年轻人一样,凯瑞·穆里根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演员.在这个拥有着奥斯汀和莎士比亚的国度里,人们对表演的热爱是难以抑制的,她甚至违背父母让她上大学的意愿,私下里三次申请进入戏剧学院学习.虽然结果均宣告失败,但天生就是演员坯子的凯瑞·穆里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梦想.很快,幸运女神眷顾了她,《成长教育》的导演看中了这个经验并不丰富的新人,并给了凯瑞·穆里根很高的评价,"她能撑起一部电影,不仅仅是撑起一个角色.她沉着、优雅,有一副美丽的嗓音和口音."  相似文献   

3.
今人将李清照视为词人而非诗人 ,是因其现存作品中词无论是在数量上、内容上 ,还是在与现代人审美观念的契合上 ,都大大胜诗一筹。但在宋人眼中 ,李清照并非仅仅是作为一个词人而被承认的。无论是从她对自我的角色认同 ,时人的推重 ,还是从其作品著录及影响上看 ,她都主要是以诗人的面目出现的  相似文献   

4.
琼瑶是台湾电影界的一个传奇,她不仅多产,从1965年到1983年共担任了42部电影的编剧,而且她用这42部电影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类型——"琼瑶电影"。琼瑶电影的内核就是爱情,但是具体到每部电影还是带有不同的风格,总的来说,琼瑶电影主要经历了两次整体风格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从某些角度反映了台湾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台湾民众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本文就试从时代背景、观众品味和琼瑶自身经历三个方面浅析琼瑶电影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电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当前我国电影产业处于迅猛发展之中而电影保险却处于滞后现象,尚未真正形成完善的保险环境、未形成分工细化、规范专业的电影产业链,电影保险相关政策法规急需完善,缺乏电影保险专业人才,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电影保险在国外一直是电影拍摄制作的一个重要角色,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对成熟的保险体系,这对中国电影保险现状的改良和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万永芳 《云梦学刊》2015,(3):100-103
朱里安·杰拉德的传记电影《成为简·奥斯汀》因其追随约翰·麦登的《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的记录方式而让人兴趣盎然。在这两部电影中,莎士比亚被想象成他自己戏剧中的主角,而简·奥斯汀也成为她自己小说中的女主角。无数的互文联接来自爱情的互文特征,两者的爱情都无疾而终,而这样的爱情却成为两位巨擘代表作品的灵感;记载于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又反过来成为两位作家的传记史料。两部电影之间的联接表明,作为文学角色的莎士比亚的传记电影为简·奥斯汀的演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108-112
电影《亲爱的》总体来看,是一部诚实的电影。她以深圳这个最近三十多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为电影情节的主要展开地,其丢失孩子、寻找孩子的故事和题材,也来自现实、贴近现实,反映了中国现实的某些真实面相。电影的故事叙述方式,也值得肯定,没有落入俗套,而是时时显出意外,又显得可信。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该片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镜头处理有些刻意、次要角色的表现力不够、部分情节等需要推敲等,不仅是该片自身的问题,也是中国主流电影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8.
声音     
《优雅》2015,(2)
“各式各样的人在谈,其实不是谈电影,是在谈自己。”
  --姜文。自己的电影成为热门话题,姜文觉得这很有趣,他说“有一些评论的人,他们是在谈电影;但有些人不看电影也能谈。他们谈的放在任何一个电影都是适用的。这也可能是他们想找一个口子宣泄一下,这跟看不看电影没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前戏控她的前戏我永远不懂 女朋友一向都信奉,爱爱最让人销魂的,其实是前戏.她的名言是:"我宁愿亲吻抚摸一整晚,也不要那十分钟的活塞运动……"向来直来直去的我,对此只能表示不敢苟同.但女友为王啊,不赞同也得照章办事.女友的前戏,大概要从下午三点开始.先是在上班时间来两条撩拨的短信,让我误以为她欲火攻心.然后不紧不慢等到下了班,又必须去吃烛光晚餐,看电影,逛商场,泡泡酒吧……这样身心俱疲回到她的闺房,差不多已经凌晨时分了.说实话,如果不是一个星期没见她了,我真是连倒头就睡的心思都有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主角”,并非大家所理解的影片中的角色。而是“隐藏在银幕后面”,不显现于银幕上,却又决定着影片的成败优劣的绝对主角。这个角色贯串一部作品的始终,他的作用无处不在。这个角色是从电影美的创造的角度提出的,指的是电影的导演。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道理逐渐被实践证明了,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过去,曾有过“导演中心”的说法,是指在一个摄影组内,导演应该是权威,是领导,是组织指导一部影片拍摄的中心人物。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曾把它当作摆脱党的领导要走资  相似文献   

11.
《优雅》2021,(2):20-25
于文文,本身就是一个符号.电影女主角,唱作女歌手,都是她,又不尽是.想必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初识于文文是2017年末,那个带着些许寒意的冬天开始的.那时,作为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女主的于文文以"林佳"身份惊艳亮相,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带着由她原创作曲的影片插曲《体面》而来,让我们发现了她宝藏般的音乐才华.人人都能不自觉...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6,(3):137-141
《甄嬛传》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删减了许多角色,但对纯元的叙事始终不减。该剧是讲述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深宫妇人的故事,通过细观她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的转折点多由一个"隐含的作者"纯元这个角色引起,这个皇帝已故爱人虽去世多年,但凭借皇帝对她的深情,既可让主人公因她荣辱在身,又能让其他皇宫妃嫔因她起落,事实上充当了剧情发展的潜在主线,但她在剧中却从未出现。纯元是作者远离叙事策略的一种技巧,退而求隐的一种表现,其存在对剧情发展和完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国产电影也得到迅速发展,电影开始重返人们的生活空间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流电影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关系密切,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在建设文化强国中,通过电影塑造国家形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向世界发出“中国之音”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正没有微信的时候,我们能看见一个人的好。有了微信,我们却只记得对方的冷淡。一最近一段日子,公司一个小姑娘心情特差,说自己遭遇了感情危机。她是个平时心特大的姑娘,天塌下来也不影响吃饭、睡觉、看电视剧。她来公司大半年了,从来没见她这么魂不守舍。我一问,原来是好几个姑娘给她灌了点毒鸡汤,让她觉得男朋友对自己特别差,一点也不关心自己——微信不回,语气冷淡。男朋友从不看她的朋友圈,也不给她的微信运动  相似文献   

15.
薛涌 《家庭科技》2011,(5):10-10
圣诞节一大早,11岁的女儿像往年一样,兴冲冲地跑到圣诞树下打开自己的礼物。等我醒来,她第一句话就问:"爸爸,那本《波西杰克逊》真是你送我的吗?""噢,那当然算是我送的。不过是妈妈挑的。"妻子经常和女儿交流小说,知道女儿最喜欢什么,我则在这方面一概不懂。难怪女儿拿到礼物一眼就看出来。这使我联想到一个讲贵族寄宿学校孩子生活的电影。  相似文献   

16.
电影将时光记录进胶片,腕表将时间记录在腕间。在电影中我们最不缺乏的就是计时的身影,无论是从经典的还是现在热映的好莱坞大片中,都能看到不同腕表的身影。在这些大电影中,它们不仅是装饰,更是为影片中人物性格或者扮演角色量身选择。从你爱的角色身上发掘他选择这款腕表的独特气质,或许能让你真正读懂他和它。  相似文献   

17.
电影对“它种艺术”的借鉴与融汇:(一)电影与戏剧。电影的“看”是戏剧的“看”的延伸与发展.电影借鉴了戏剧的“冲突”性因素。(二)电影与小说。在语言、动作和冲突形式(叙述形态)上,电影与小说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一个非常重视日常身体感的作家,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看"的重视.一方面,通过时"看"的距离和视角的调整,才有了"张看"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兴味,才在视线上创造了不同世界的交锋.另一方面,作为公众人物,张爱玲也在"被看",所以她非常善于通过制造"距离"来"扮演".除了文字以外,通过服饰作为道具,张爱玲完成了她在一个动荡而浮华的时代的出演.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她的这些出演塑造了世人眼中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19.
不仅仅是冲动 从5岁开始学习芭蕾一直到成年,兰玉原本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芭蕾舞老师.可没想到高二的时候看了电影《花样年华》,立刻就被片中张曼玉的旗袍给迷住了.那个暑假,她和妈妈一起盘下了一个时装店,准备两个人尝试做衣服.妈妈是中国第一代学习日本原型的制版师,打版特别专业,兰玉就做设计.没想到一个暑假做的几百件服装全都卖光了. 就在这段时间里,兰玉迷上了服装设计,觉得自己不仅能充分施展才能,还特别有一种成就感.她放弃了报考舞蹈专业的打算,想改学设计.虽然困难重重,专业课也只有三个月时间准备,但好在她得到了父母的鼓励,最终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设计系.  相似文献   

20.
贾母——宝黛爱情悲剧的罪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母是贾府里名位最尊、辈份最高的太上夫人,是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里的真正掌权人。在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过程中,贾母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客观效果看,她促成和加强了宝黛爱情,但是在宝黛爱情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贾母却从本阶级的礼教、道德标准和本家族集团利益出发,冷酷而残忍地作出娶钗去黛的决定,使宝黛爱情以悲剧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