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秉承西方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的变化重构了唯物史观,把理论重心转向了微观政治领域的问题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哲学批判、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和社会批判,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乌托邦理论,从而构成了其理论发展的问题逻辑,形成了其现实性和批判性的理论传统.其理论探索无论是对于我们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还是正确看待当代西方社会的新变化、新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生活的关系,其现实意义则在于分析和应对全球化时代日益复杂严峻的社会政治问题。当代西方的政治哲学总体上仍然只是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较量对决,而且有意舍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或使之边缘化。实际上,作为具有自身历史存在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及其社会文化的总体性问题,而且对非西方以及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分析批判意义;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析批判,也需要引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所强调的阶级分析方法与立场及其人类解放论,仍然是当下时代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可称为一种时代的批判意识.这种社会批判理论的着眼点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从生产方式出发展开的社会批判的理论逻辑,转向了对人及其主观生存状态的强调,着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与文化、政治与经济、科技与消费等诸生存样态的全景式批判.然而,其理论旨趣仍然坚持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并在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批判指向中,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新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4.
姜迎春 《江海学刊》2012,(5):55-60,238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的总称,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其批判所指是资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客观主义批判与主观主义批判、精英主义批判与大众主义批判的统一。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需要,也是正确把握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叔本华、尼采哲学的文化性质一直被视为属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文化范畴,这是对叔本华、尼采哲学的误读。从理论发生和理论本质的考察发现,叔本华、尼采哲学的文化性质是封建贵族的意志表达。他们在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中仍有很大影响的事实表明,虽然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已成历史,但精神文化上的转换过程并没有完全结束。叔本华、尼采哲学作为社会批判理论,考察其哲学的文化性质尤其重要,因为社会批判总是以文化批判为指向。只有把哲学出生的文化性质和哲学批判的社会目的联系起来,才能理解他们的哲学。把他们的哲学看做超时代的抽象的文化批判,用他们的哲学解构当代文化,只能导致文化错位和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将研究主题定位为重读马克思,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我从哲学——哲学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当代实际这三个维度或三条路径,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马克思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然后再返回到马克思哲学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求索过程,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生存异化状态的关注之情,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使命意识,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
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究竟是不是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即文化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着眼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的界限、立场、出发点和方法。当代西方大众文化批判是一种不彻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从社会主义理想出发批判当代的大众文化是区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和马克思不断从哲学走向政治和经济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传统,不断从政治、经济学转向了哲学;“它注意的焦点是文化。在文化本身的领域内,耗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智力和才华的,首先是艺术”~①,它注重对文化的研究和文化批评,最终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转向?其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何在?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同情地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是流行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流派,其理论特征在于它的人本主义的批判的社会理论,而它的意识形态论可以说是这种批判的社会理论的柱石.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但它在对当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文化批判中,也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某些本质方面的东西.因此,剖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其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错误,同时也从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引出一些必要的教训,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哲学学说。它作为工人阶级的“革命的哲学”,对构成资产阶级社会整体的经济、政治、法律的社会结构以及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意识形态进行总体批判。 这种总体革命观要求把哲学当作具体的现实来对待,它的目的在于把消灭哲学作为消灭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现实的一个部分。柯尔施的这种“反哲学”为我们从本质上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我们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开拓了更为宽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晋阳学刊》2008,3(1):46-49
现实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核心,依据社会形态理论其生成史可以阐发为三种形态:群体形态的个人,独立形态的个人,自由形态的个人,三种形态的历史演绎构成了现实个人发展的内在逻辑。当代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表现为以物为基础的独立形态的个人,人的物化状态不可避免。物化状态的积极作用在于它是对群体形态个人的扬弃,对自由形态个人的基奠;其消极作用在于人以“物”而非“人”作为价值尺度,物质利益驱动使人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而形成人际矛盾,而这一矛盾是引发社会种种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人际矛盾、实现入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民主、法治、道德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哲学家的使命:用思想引领中国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学术、学说和学养与当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学术与方法、学术思想与时代精神、学术发展与社会命运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逐渐成为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境遇和中国社会发展命运的改变世界的哲学.为此,中国学者应努力钻研,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典范形式 ,马克思实践哲学启动并引导着当代哲学存在论范式的历史性变革 ,其实质是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 ,向根源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的转变。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存在论结构正是实践生存论。实践生存论应当看成是自然、人、社会通过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及社会化活动所展开的生存论统一。实践生存论蕴含的理性的历史乐观主义以及对现代生存方式及文化转型的建设性理解 ,与当代西方生存哲学的非理性的感性个体生存观以及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和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虽然摆脱了早期研究中"成熟"与"不成熟"两极对立的观念,但"相对不成熟"的结论却并未从整体性上真正把握《手稿》的性质。依据"以文本为本"的观念,应当转变研究《手稿》的观念与方式,亦即超越"理论前见"与"分析目的论",回到《手稿》本身,在经济学与哲学的统一研究中既能够发现《手稿》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最初文本的"秘密",同时也能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现实生活之"源"与哲学批判基础之"流"的统一中探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说,其永恒主题是人、世界和超越存在。但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生活的哲学,其主题是随着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不断演变的。本文从时代精神境况人手,着重考察了西方哲学史上各个时期哲学主题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在先秦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推动了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生命哲学精神的自觉。对中西生命哲学特质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努力,注重运用类比和象征手法进行即时点拨。但中国哲学在思辨性、系统性以及个性创造力等方面的相对不足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通过反省和自我更新,相信中国生命哲学的传统一定会在未来中国哲学建设特别是价值体系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瑞芝 《北方论丛》2021,(2):31-38,134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成熟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话语体系,其中包含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与论述。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几乎仍然是唯一能与西方社会主流话语体系抗衡与交锋的元理论性质的话语体系。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自西方,是在与时代以及前人的对话和交锋基础上建构进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也是很容易与西方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进而相互借鉴和学习的理论话语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才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政治学学科及其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这种核心地位与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颖 《晋阳学刊》2009,(5):22-24
产生于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在人学思想方面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人学思想上的心理相容性也许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文化原因,主要表现在:两者都以现实的人及其现实生活为研究对象;实践性是两者共同的理论目的;群体本位是两者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是两者共同的理论品质;追求和谐是两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今天进一步挖掘两者的共性,既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思想,也为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来平 《文史哲》2002,(2):119-125
西欧社会建构论在科学的社会性问题上提出了不同凡响的理论与观点,学界褒贬不一。社会建构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向马克思主义科学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开阔了科学与社会互动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我们对科学认识真理相对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分别对中国当代60年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若干重要学科进行了系统、深入而精简的研究,是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编者用心选择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学科是最重要的选题,具有强烈时代和社会现实意义的重要学科也被选入。系统地总结各重要学科的主要学术成果.精简地概括其重要学术观点,是其主体内容。深入分析总结各重要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是其又一重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