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苑峰(政烺)教授于《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三辑有《满城汉墓出土金银鸟虫书铜壶(甲)释文》一文,及1980年第三辑《中华文史论丛》有范祥雍先生的《满城汉墓铜壶(甲)释文商榷》一文,又重作诠释。先是于1972年《考古》第五期有萧蕴先生的《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一文,实有创始之功。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是汉画像石艺术发达的地区,历年出土的资料相当丰富,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专门的整理与报道,为开展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山东省博物馆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编纂了《山东汉画像石选集》,选辑了《武氏祠》、《孝堂山郭氏祠》与《沂南画像石墓》三组系统资料之外的全省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477方,拓本、照片539幅,冠以论述全面的《绪言》与简明的《图版说明》<以下简称《选集》与《说明》),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公开发行,为开展山东汉画像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读了《选集》之后,受到很大教益与启发,同时也觉得有许多地方值得讨论,尤其是在历史故事方面.因而随手写了一些意见.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山  相似文献   

3.
《后汉书.光武帝纪》:“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李贤注引《续汉志》曰:“时上御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毕,皇帝再拜。……刻石文辞多,不载。”余按:“寸三分玺”当作“寸二分玺”。《续汉书.祭祀志》:“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封之。”又据本志前“议封禅所施用”,“玉玺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则作“寸二分玺”明矣。《通鉴》卷四四也作“寸二分玺”。《后汉书.光武帝纪》:“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余按:《通鉴》卷四四同,然《…  相似文献   

4.
<正> 绪言在著名的东汉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前石室六”(图一)和“后石室七”(图二)两幅描绘战争的画像,构图宏伟,气势磅礴,常被著录于中外书刊,久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此两石自从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出土之后,近二百年来,多数学者均把它们泛称为“水陆攻战”或“战争”画像,而未揭示其战争的内涵和性质。唯有劳幹《论鲁西画像三石——朱鲔石室、孝堂山、武氏祠》一文,论及武氏祠水陆攻战画像内容时,曾提出“或是都试”之说。所谓都试即演习武事,把攻战画  相似文献   

5.
(一) 《舀鼎》銘文是研究周代社会历史的一項重要資料。据阮元《积古斋鐘鼎彝器穎欵識》所說,該鼎乃毕沅得之于西安(4.40)。因此,当是清代中叶出土于陝西。原器早已亡失。据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乃是“燬于兵火”(2.24)。它的形制我們現在只能从《积古斋鐘鼎彝器欵識》的描述中窺見其大略:“高二尺,圍四尺,深九寸,欵足  相似文献   

6.
据《旧唐书·高昌传》记载: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命侯君集、薛万均、姜行本等人发大军破灭在今吐鲁番盆地建立的割据政权高昌麴氏王国,“下其三郡五县二十二城”。《新唐书·高昌传》除将“郡”误作“州”外,所记数字亦同。两《唐书》的这条记载是否可靠?经查回答是否定的。 1973年在阿斯塔那古墓区第516号墓中出土了《高昌延寿十七年屯田下交河郡  相似文献   

7.
上海《社会科学》1980年第五期,刊载了祝鹏同志的《唐勤州考》。我认为,该文所引资料,有两条是错误的。 一、《唐勤州考》第十三条:《阳春县志》附图有一水题名勤州水,从阳春县西北的狼狂山经地名湾口圩,再东南流到合水圩入漠阳江。”这一资料来源于道光元年修成的《阳春县志》(陆志)和道光二年修成的《广东通志》(阮文达修)。阮通志有阳春县图,绘着漠阳江上源之一发源于云浮山  相似文献   

8.
<正> 陵县县城城里有座古墓,墓前石碑高约二米,碑正文为“平原君基”四个大字,落款是: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孟夏,知陵县事浙湖沈瑊重立。墓碑既为重立,则此前当有平原君墓之石碑立此;另外,七十年代陵县修环城河从墓前通过,地下出土有一雕石卧虎,据此推断古墓属真古墓,非后人假托。墓主是谁?部分志书如《长河志》、《陵县县志》推断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公子赵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赵胜“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东武城《史记》正义注  相似文献   

9.
《国语·鲁语》中的“楛矢石砮”,今一般解释“楛矢,楛木所作的箭矢;石砮,青石所作的箭镞。”清人吴振臣《宁古塔纪略》载:“近混同江(此指黑龙江下游),江中出石砮……坚过于铁,土人用以砺刃……即古肃慎氏所贡楛矢石砮是也。”又杨宾《柳边纪略》卷三:“楛木长三、四寸,色黑或黄或微白,有纹理,非铁非石,可以削铁,而每硬于石。居人多得之虎儿哈河(今牡丹江),相传肃慎氏矢以此为之。”我认为吴氏所谓的“石砮”,杨氏记述的“楛木”,实即近代地质矿物学所谓之“矽化木”。矽化木在黑龙江省多有出产,不独限于东部。一九五七年富拉尔基曾出土一棵颇为完整的矽化木树干,被运至  相似文献   

10.
王清建、王玉金在《南都学坛》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地区之一。南阳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其中有很多反映汉代民俗的画像 ,为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实物资料。但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民俗 ,至今尚无人专题论及。为此 ,作者对南阳汉画像石所反映的民俗进行了分析归纳 ,指出汉代画像反映了以下民俗 :第一 ,汉代礼俗 ,包括拥慧和拜谒。第二 ,汉代节俗 ,汉代有门户画神荼、郁垒的节俗。第三 ,汉代宴饮习俗 ,汉代人在宴请宾客时有以舞乐杂技款待风俗。第四 ,汉代的葬俗 ,画像石反映了汉代…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12.
"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复置三公、三少."(张廷玉等:《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30页)这里"仁宗复设"后面的"."应改为",".永乐二十二年七月辛卯,成祖朱棣病故于第五次北征蒙古途中,八月丁已,仁宗朱高炽即位.下文中"永乐二十二年八月复置三公、三少"即为"仁宗复设"的解释,不可断开.  相似文献   

13.
作为墓葬构件的画像石盛行于两汉时期,集中出土于山东、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陕北汉代画像石现在见到最早资料是二十年代出土的郭氏铭文画像(原石现存于北京大学)。1952年绥德城郊西山寺保育小学在扩建校舍时,发现了镶嵌有“永元十二年”铭文画像石墓葬,墓室拆毁、画像石充当石料挪作他用。1953年八月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与陕西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调查组,征回了这批画像石中的二十四石①,从此陕北汉代画像石进入了保护、收藏、陈列、研究的专设殿堂。20世纪50年代初,绥德县文化馆设立在城东六十里的义合镇…  相似文献   

14.
<正> 编辑同志: 本人是船山公第十一代裔孙,即贵刊载鹤仙茂才的孙子。今年二月,我问爸爸有没有船山公的书在家里,家父把仅存的《大行实录》拿给我。《大行实录》据《船山公年谱》载为“未见”,而贵刊1985年第2期《王夫之著作目录考》上载为《永历实录》,并注明:“同治《衡阳县志》在此书后注明:‘夫之自题为《大行录》’。”此处漏  相似文献   

15.
读《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二《食货三·漕运》(以下简称《漕运》),发现其中有些疵漏,应予订正,另外篇中与它书记载相舛误、而又语焉不详之处,也须加以补充。共得六则,现胪叙如下: (一)奉天有漕粮《漕运》通篇未记奉天有漕粮。然光绪《大清会典》卷二十二载:“漕粮原定运京仓者为正兑……奉天运京粟米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三石有奇,黑豆二万二千九百八十四石有奇”。可见,奉天有正兑漕粮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七石有奇。种类为豆与粟。不过,早先奉天漕粮不是豆、粟并征,道光九年《钦定户部漕运全书》卷一载:奉天运京黑豆三万八千七百四十八石有奇。附注曰:“自道光七年始征粟米十分之四”。则奉天豆、粟并征始于道光七年。算出所征粟米数为一万五千四百九十九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补逸》订补一首凌原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收入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第3编)卷五据清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凤台县志》卷十七辑录权澈《琵琶石壁诗刻》诗一首。按此诗又见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七“权澈琵琶泓诗”条,诗题作《琵琶泓作并序...  相似文献   

17.
元代石刻《万卷楼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四年四月,陇西县城西门内城墙下出土元代石刻《万卷楼记》碑刻一块,完好无损,现由陇而县文化馆保存。一、石刻形制石为横长方形,宽一○六、高六十一、厚二十二公分。一面刻字,楷书工整,竖写共二十二行,行十八字,共三八○字。周边施阴线刻莲花纹饰一周,字行间无栏线。刻文如下:万卷楼记  相似文献   

18.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相似文献   

19.
<正> 从前,人们对贾凫西的了解,受到资料的限制。《曲阜县志》、《滋阳县志》诸书,对于他的生平事迹记载都很简略。对于他的作品,人们除看到有个《木皮子鼓词》外,其他的如《澹圃恒言》、《诗纲》、《四书本义》等,过去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书。《国朝山左诗钞》、《曲阜诗钞》、《滋阳县志》等书中,一共只收了他五首诗。一九五九年,路大荒先生在山东省博物馆发现了贾凫西的《澹圃恒言》抄本,其中第四卷为《澹圃诗草》,收有他的诗一百五十七首。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贾凫西的生平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惜人们对于贾凫西的《澹圃诗草》并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或者虽然注意到了,却仍认为他是个具有民族思想的“爱国诗人”。这种论断与事实不符,有加以辨正的必要。孔尚任在《木皮散客传》中,说贾凫西——祟祯末,起家明经,为县令,擢部曹。迁革后高尚不出,有县尉数挟之,遂翻然起, 仍补旧职,假王事过里门,执县尉扑于阶下以为快。不数月,引疾乞放,不得请。乃密告主者,曰:“何弗劾我?”主者曰:“汝无罪。”曰:“吾说稗词,废政务;此一事  相似文献   

20.
《安康县志》收载有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题为《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的诗,县志编者还加了注。注文断定“太尉,郭倪也。”一些同志,多以此为据,或解诗意,或研究作者,其中似乎也有注意到了注文有捍格难通之处者,惜其未能深究。看来,县志注文影响颇大;尤其搞清郭太尉其人,至关重要。今不揣冒昧,对注文予以辨正,切望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