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卡斯与理性预期理论史晋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罗伯特·卢卡斯教授(Robert.E.Lucas)因运用理性预期理论解释了人类对未来的预期如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其所发布的公报中称:“罗伯...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显著而重要的经济现象,其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也日益为人们所瞩目。于是,对于通货膨胀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也就显得急迫而重要起来,从而出现了诸多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通货膨胀对经济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等等一系列问题。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和以卢卡斯、萨金特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是70年代崛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流派,他们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两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经济思想。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缺乏微观分析基础以及违反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定的批判,理性预期的假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政策见解。其次,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对理性预期理论作了一个简评。最后指出了理性预期学派思想对我国经济学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三点启示:1.在我国同样需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基础;2.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经济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者需认真研究改革过程中各种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3.政府若想得到全社会成员的积极配合,使政策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取信于民,避免政策的“朝今夕改”,谋求经济政策、经济主体的预期与行为及经济运行三者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5.
范式革命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凯恩斯革命”标志着经济理论发展中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野 ,更为重要的是 ,它标志着研究范式的革命。宏观经济学从其孕育之日起 ,就是围绕着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思想和凯恩斯式的思想之间的斗争而发展的。最近二十几年来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仍然是沿着这两个对立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中,采取总量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称做宏观经济学。这有别于采取个量分析方法、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来看,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七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可称为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或古典宏观经济学阶段;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从早期宏观经济学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产生 相似文献
7.
理性预期:理论、政策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分析范王榜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给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1937~)教授,获奖的主要理由在于他在发展和运用“理性预期假设(REH)”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中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这标志...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摧残了长久以来建立的经济信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预期.危机的教训表明西方盛行的"透支"消费预期导致的经济不可持续性,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国内消费预期的理性回归上.在扩大内需的框架内构建理性的消费预期机制能够使居民、中介组织、政府共同参与到消费预期的调整和引导过程中来,为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理性预期模型的内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教授,以表彰他首次将理性预期假说纳入宏观经济分析,从而彻底改变了西方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方法这一杰出贡献.卢卡斯的获奖,标志着理性预期学派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及政策主张已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普遍赞同.那么,何谓理性预期假说?理性预期理论家是如何将其运用于宏观经济分析,并成为政府的政策主张的?本文试作一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村治学派的根本要义是探索新政治的哲学,为建国运动开辟别具一格的道路,在学术思想、政治规划和经济路线上都提供了蓝图。它是清末以来追求人民政治的再度历史表现,也是1920年代走向乡村的政治意识的一次汇总,更是193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兴起在思想上的一种奠基。正如梁漱溟所自信的那样,村治学派有关中国命运和儒家命运的思考具有更长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预期的形式决定了经济主体的前瞻性行为,是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考虑的微观行为基础。基于包含流动性溢价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利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日利率数据,分别对市场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两种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市场预期符合适应性预期假设,而理性预期假设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论支持了基于适应性预期形式的经济政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构成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就其实质而言,这两派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乃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的论争在当代的继续,所不同的只是它们在现时代采取了现代的理论形式而已。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货币因素:货币中性与非中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因而它既不同意后凯思斯主流经济学派关于好的货币政策能够影…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是大数据时代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产物,在物理科学、生命科学等多领域科研场景中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以AI支撑前沿科技发展的新模式正在改变科学研究的方式,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引发了科学研究范式的新革命,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新兴的科学问题解决方案,AI for Science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亟需国家政策支撑与平台建设,通过实现项目、平台、人才等维度的跨领域融合与重构,以更好地发挥AI在科研领域的渗透性与颠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4.
经济预期是指经济行为人对于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利润以及收入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产估计或主观判断.显然,正确的预期有助于市场主体适当行为,而错误的预期将导致市场主体行为失当甚至血本无归.江世银教授长期关注经济预期问题,继出版了<中国资本市场预期>(商务印书版)之后,又推出了新作<预期理论史考察——从理性预期到孔明预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新作. 相似文献
15.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包括GDP统计体系在内的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和相关的宏观调控理论,而理论基础先后有凯恩斯经济理论,把知识和技术纳入内生变量的新增长理论以及区分发展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论。本文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中国一度盛行的“GDP崇拜”或“GDP情结”和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四”启蒙并不缺乏理性,恰恰相反,它是以近代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思想运动,但其主流是建构理性而不是经验理性。在这种建构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推动了20世纪三大革命势力的形成。因此,建构理性与意识形态,正是“五四”启蒙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点。建构理性之所以主导了多数“五四”知识分子的头脑,是因为民国初年的特殊政治社会条件孕育而出的理想主义观念,以及传统儒家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长期塑造。 相似文献
18.
村委会选举制度是村民自治的一种形式,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本文试从理性选择制度学派的观点来解释它形成的过程,并就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行为以及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新理性精神和交往对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与繁荣当代中国学术。学派建设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今日中国必将出现一个以大师辈出、百家争鸣、学派林立为主要标志的学术繁荣时代。为此“当代中国学派建设”专栏。旨在为这样的时代的到来做一些灌溉、培土的工作。本专栏重在“建设”二字:凡能自成系统、自圆其说的原创性学说,都可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争鸣,而学派正是凭借这种讨论与争鸣逐步地形成起来。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公共理性理论不仅具有道德哲学的意义,更具政治哲学的价值,它集中体现了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康德将公共理性置于启蒙的论域中,凸显出自我与公众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两项根本要素。其中自我的启蒙展现出现代政治哲学的自由价值,公众的启蒙凸显了人民与世界公民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公共理性取代传统的国家理性观念,强调理性的权威,抑制权力的恣意。经由公共理性观念,人民主权观念与普遍人权观念能够得以有效的关联,从而突破现代世俗化进程中所形成的资本-民族-国家体制,形成世界共和国的理念。从国家理性演化为公共理性的概念进程凸显了康德政治哲学的哥白尼革命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