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新旺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4):105-109
通过对当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过度公园化、景观同质化、文化缺位等问题的分析,指出了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的应用可以起到节约资源、提高生态效益和传承地域文脉的作用。将乡土景观元素归纳为自然乡土景观元素、人工乡土景观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三类,并分别阐述这三类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手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关键是要协调好人类与湿地的关系,做到既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又尊重和保护湿地生物与环境.本文从人类与湿地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将人类游憩行为模式划分为隔离模式、交织模式和融合模式,主张通过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有效组织和规范人类的游憩行为,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贵阳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作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对其开发和保护也逐渐被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立法保护是最有效、最有力的方式。本文着重分析了该项立法的必要性、立法原则和立法重点突破口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胡梦漪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66-68
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能有效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太仓金仓湖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规划原则、生态园区的定位与设计理念,功能分区与保护要求进行分析,论述了城市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是《国际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的湿地公园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合肥市北城区水库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合肥市的生态发展战略,对水库湿地的开发进行研究及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合肥市北城区丰富的水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科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公园是介于自然保护区与传统意义上公园之间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然湿地区域,也是基于生态保护的一种可持续的湿地管理和资源利用方式。本文在综合分析湿地公园的定义、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功能和价值评价、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等。湿地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湿地功能和价值评价,将科学、设计和教育综合到湿地公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结合近几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雕塑研究所为陕北建造的几件城市雕塑作品,具体分析地域文化在当代城市雕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陕北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当代城市雕塑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在城市雕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大量引入,也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应用是目前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取向。要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历史遗迹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以及本土化原则,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小品设计,可望创造出富含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环境,避免滨水景观设计的雷同。 相似文献
9.
10.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与一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对于湿地公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界定了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概念,并阐述了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归纳了区别于湿地公园传统旅游的5个特点:保护性、参与性、专业性、教育性、负责任性。文章还提出了开展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7个一般性原则:规模控制、限制性开放、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科学监测、保护当地的文化与环境、旅游行为及管理准则的制定、“双赢”策略、利益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镇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碰撞、交流一直频繁活跃,民众人口来源广泛,市井人文异彩纷呈,地域文化研究价值颇高。遗憾的是许多著作(包括江苏省中小学乡土教科书)将镇江地域文化遗忘,或归于吴越文化、吴文化,或并入金陵文化。本文略述促进镇江文化建设,繁荣地域文化研究之愚。 相似文献
12.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游客对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偏好。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睡莲群落、芦苇为优势种群落最受游客欢迎;(2)游客对植物观赏特性偏好程度依次为花>叶>果>茎干;(3)游客最偏好四季有景可赏的景观;(4)年龄、文化程度与游客植物群落总体偏好存在显著相关,专业背景及环境意识与游客植物群落总体偏好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屈亚潭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6):12-14
湿地公园规划是目前规划设计部门开始涉及的新领域。湿地植被在湿地公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植被专项规划作为湿地公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立足水禽生境营造的角度进行植被专项规划探讨,具体阐述湿地公园植被专项规划途径与方法,以期引发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是生态城市的绿肺和市民亲近自然的桥梁。长沙市洋湖垸湿地公园的生态与社会功能的定位在于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开发湿地生态资源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其建设经验体现在规划先行、科学保护与精心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贾爱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2):90-92
为了更好地实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地域文化,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是基础。从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的概念出发,就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表现与缺失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通过探析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对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与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原珂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6-22
规划好建设好公园城市是新时代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建设的重要方向。新时代的中国公园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公园与城市融合发展、地域特质与千城千面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着力从以下方面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以绿色生态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宜居的公园式社区建设;以公园思维推动新城开发与旧城更新,注重型塑与串联不同城乡社区的公共开敞空间;因地制宜,千城千面地开展具有地域特质的公园城市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于立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2-13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本文着重于辽宁地方大学文化建设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研究,诠释大学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相互促进关系,以更好地提升大学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为辽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辽宁而发挥地方大学文化创新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结果,广东郁南大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这标志着郁南县湿地公园建设又取得了新进展,湿地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胡义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3-57
中国地域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作为地域人群"集体潜意识"的地域"隐型文化"。因此,注目"潜意识"问题研究且成果颇丰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相关方法,则有助于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其中,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对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克鲁克洪等的"隐型文化"理论在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后,也是研究中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李敬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5):53-56
文化的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文化的地域性将长期存在。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的地域文学与乡土文学在内涵上有所不同 ,写作地域文学史应坚持文学本位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