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人才,需要切实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被称为全球最美的大学之一,考察清华大学100年来校园景观环境的特点与传承,可以为今日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对清华大学校园园林景观、植物景观、纪念景观、小区景观、建筑景观、交通景观特点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校园具有美化环境及文学、历史、教育作用,彰显大学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提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注意景观和谐、功能分区、自然融合及可持续性,为建设绿色大学校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以环境促进育人,以优化和谐育人环境作为突破口,积极搭建校园文化教育平台,使楼道有画语,校园有歌声,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文明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基本环节看,和谐教育需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知性与德性之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从特征上看,和谐教育是整体性的教育,也是发展性的教育。当前,推进和谐教育,需要弘扬和谐精神,增强和谐教育的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涵养和谐教育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把握和谐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的真正融合与和谐,是建设和谐学校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学校和谐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何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和谐教育,需要明确其基本内涵与核心理念:学校和谐课程建构要关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价值取向;学校和谐德育系列要突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育人宗旨;学校和谐教学实践要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目标追求;学校和谐管理层次要追求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境界;学校教师和谐发展要提升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疏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已被否定,两种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素质 教育的重点之一。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改变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简单相加的做法,培养真正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涂鸦,这种天生叛逆和有尖锐个性的艺术形式,在与城市环境色彩对话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通过研究涂鸦对原有城市环境色彩的冲击、对城市环境的重塑和与城市环境色彩的融合等方面来探讨涂鸦和环境色彩之间既矛盾又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大学需要培育和谐的大学文化,植根于大学教育环境中的大学文化,是文化在大学校园方面的再现与反映,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深入阐述大学文化的科学内涵、时代特质以及建设和谐大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剖析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大学文化的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从重塑精神理念、培育制度体系、营造环境氛围、确立发展目标等角度,探讨了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法治是教育和谐的保障。面对生态、资源、环境全面恶化,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正在受到怀疑,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治理乏术等问题,认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二者相制约而存在,相辅佐而发展。依法治校要回应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导入自尊自律、对接"三个文明",把和谐社会的主题融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逐步实现人和校园环境的和谐,人和教育制度的和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学术氛围的和谐以及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和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以及人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人们已经对体育的概念有了更高更深的认识,不再认为学校体育的概念有了更高更深的认识,不再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只是对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新课标指出:“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和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了和谐教育理论。和谐教育是社会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优化校内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三大主要途径。苏氏和谐教育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随着全纳教育提倡的新理念如全纳教育的平等观;全纳教育的"积极参与"民主观;全纳教育的"集体合作"价值观以及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针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而言,全纳教育的这些新理念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其一,全纳教育认为无论身处何地人的本质都是积极乐观的。其二,全纳教育强调人人平等。其三,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决定了中国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构建培养和谐发展人才的目标体系,实现教育目标的和谐;构建德智融洽、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宽松和谐、鼓励成才的政策体系,实现教育保障的和谐;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实现教育环境的和谐,进而实现高校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高校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4.
环境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环境意识的淡漠和观念的落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已有的环境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环境的持续恶化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传统的环境教育思想,超越功利主义的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的物质功利关系提高到生态审美的境界,建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精神交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发挥生态审美的优势,大力开展生态美育,积极改造传统社会的"经济人",使其转变"生态人",追求"诗意栖居",是当前环境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气液两相流中气泡周围电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纳教育提倡教育容纳一切学生,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满足他们各自身心发展的不同教育需求。在呼唤教育民主,提倡素质教育和关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今天,全纳教育的理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借鉴。本文基于宏观到微观三个层次的教育管理系统探究如何更好地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中贯彻和体现全纳教育所反映的教育理念,使我们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儿童,并引领我们的农村教育走上均衡、良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促进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建设高品位的物理环境、促进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活动品位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围绕美育教育有效的促使和谐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和谐诉求教育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和谐离不开教育和谐,而教育和谐离不开教育法制的保障作用。针对教育上存在城乡公平失衡、地区公平失衡、阶层公平失衡、教育资源公平失衡、教育价值失衡,教育不和谐之音呈此伏彼起、引发多重矛盾的趋势,提出了教育和谐诉求教育法制,必须加快教育立法、建立公平体制、加大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规范入学考试、完善课程体系、完善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就是研究和形成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一是尊重、关注学生主体,开发潜能策略;二是激励、引导,培养责任感策略;三是民主、和谐,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策略;四是鼓励求异,引导发散,激发想象策略。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执政理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词。和谐社会之本在于人,而人的成长培养在于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这块基石。教育贫困指现行教育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事实上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它分为外显的贫困和内隐的贫困。教育贫困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不公和教育不均衡发展,只有解决好这两个显著而又突出的问题,才能真正消除教育贫困,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