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活动是教育实施中的重要形式,以往人们只从具体的运行过程来认识,忽视了从存在的角度对教学活动的本质进行分析,而且认识仅限于认知范畴,而失落了社会过程和自我内过程,忽视了各个范畴固有的问题领域以及作为存在的教学活动的特点.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意义与关系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有效教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存在着一些偏差:以经济学中“投入产出”的观点简单地类比教学活动;在评价上注重可测量性和量化,忽视质性评价;较多地关注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教”的有效性,而忽略学生“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合乎教学活动目的性,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它不同于人类的一般认识活动。从认识过程来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按一定的教学计划和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以较高的效率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从学习的内容来看,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获得并被实践证明、检验过的间接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在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等方面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学作为社会实践形式之一,既有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对这些特殊属性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认识教学活动的实践本质,把握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本文拟从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客体、主体的认识、实践的目的性等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入手,对教学实践的若干重要方面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认识活动 ,语言学习的整个认识活动过程必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深刻影响。关心并重视学习主体情感与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在联系 ,激励学习主体的情感智力 ,营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对语言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在学校诸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科教学是最主要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因此校本教研理应把学科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同教学相联系的教师思维活动有着固有的特征和精深的学问,研究教师的思维特征和建构教师思维学,应该成为当代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教师思维的特征诚然,人人都要进行思维活动,而教师的思维活动却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毛泽东在谈到如何认识事物的矛盾时明确指出:“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张岩 《人生与伴侣》2022,(47):82-84
<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仅指导着社会科学研究,而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以及社会认知和评价方法等研究方法应用于初中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9.
以马克思的主客体交往理论为依据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以共同客体为中介的互动过程。对这一共同客体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教学交往活动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论视野中 ,活动理论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途径 ,原因在于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而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活动过程 ;作为外部经验的教学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内部经验并形成特定的心理结构 ,离不开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主动实践活动。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我国现实教学活动存在诸多局限 ,将现代教学论真正建立在活动理论基础上是解决现实教学活动局限问题的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 在教育界,多数学者倾向于把教学方法看作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我同意这种意见,并想根据这个观点来比较详细地研究一下这个概念,这对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基本因素是有重要作用的.“方法”是指“研究”和“认识”的途径,“是达到目的的方式,是按着一定的方式进行有秩序的活动”.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教育和教学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有秩序活动的方式.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体反映客体的一种观念活动,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由多种活动和功能集合起来,并产生一定结果的动态系统。人类认识活动客观上存在着“认识主体——认识中介——认识客体”的三者统一结构。近年来,在认识论领域,对主体、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研究较多,而对认识中介问题却较少论及。认识中介应该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对象。列宁曾明确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  相似文献   

13.
审美欣赏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它的发生,总基于特定的审美关系的构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构成,离不开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这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缺一,审美关系就难以维系,审美欣赏活动的展开更是无法实现、无从谈起。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发生学的认识论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于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同样,美——作为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欣赏活动中对对象的一种认识、一种价值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活动发生的基本条件 认识过程中包含着两种主体,一是认识活动主体,一是认识运动主体。毫无疑问,认识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其主体是人。正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使认识发动起来,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它。但作为认识活动本身的目的来讲,它要努力达到把握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规律,因而在认识活动中运动主体却是认识本身。这好似一架机器,是人在启动和关闭它,但在其运行过程中,总是被加工的东西本身在运动(原料——→成品)。从这一点来说,黑格尔认为,认识的主体是绝对精神,确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是人之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一个重要规定,是人类意识的高级形式。主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关涉到主体把握外部世界的正确与深刻程度,关涉到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作为人类意识的一种独特形式,自我意识有其特殊的本质属性、独特的反映方式、建构过程以及特殊的认识和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高校的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特有困局.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现代文学教学,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辅以切合本系学生实际的“三项活动”,即诗文朗诵、话剧演出和文学创作为主体的三项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部分难题.该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项实践,综合提高.具体做法是以每学期的诗文朗诵活动为主轴,以《雷雨》排练演出和模仿式创作练笔为羽翼,贯穿整个现代文学教学过程,达成深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改善师生关系等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一种理论观点颇受人们赞许,那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认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想方设法诱发学生的这种主体意识。于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应该倡导自学辅导式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要让教师围着学生转”等一些议论,仿佛成了一种“时髦”。对此,有不少人表示信服,也有不少人表示迷惑不解。这里涉及到的是教学法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特征的认识。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对教学活动中谁是主体的问题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教学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其基本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农业家庭经营制度及其结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对于认识的主体性,不仅应当从主体的主观精神活动方面去理解。更重要的是从主体的客观实践活动出发,把认识的主体性界定为。主体在认识活动中,使认识对象、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渗透、凝结着主体因素那样一种特性。文章着重分析、论证了认识对象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是一个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突出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过程指导等环节,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作者在<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改实践中,在主体定位、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探讨等环节充分运用了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理念,形成相应了的经验材料和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性教学认识从全面、系统的角度辩证看待教学,是对绝对化、片面化教学认识的超越,为正确处理核心素养时代下学科知识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提供了指引。其内涵体现为历史的总体性、主体的总体性和具体的总体性,并通过知识结构化、学生培养素养导向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予以表征。总体性教学认识的价值在于脱离二元论的片面认识,以动态统一的思维看待知识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主体认知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知识外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时还原知识的演进过程。据此,教育者必须将总体性教学认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永恒追求,以历史为导引,辩证理解知识本位;以现实为基础,理性看待学生主体;以实践为落脚点,打通知识与经验的转化通道,以此弥补当前教学认识的不足,破除教学认识的教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