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冲突的典型例子就是道德上的二难推理.你做了一个许诺,但发现如果坚持它,其结果将是不道德的.你怎么办?是坚持它,因为你毕竟已经许诺了;还是放弃它,以避免不道德的结果呢?不过这类问题似乎很少是真实的.或许冲突中的规范仅仅是初级的单凭经验的估量;而真理只存在于另一平面即我们的道德思想中(黑尔语).或许这些规范只规定了显而易见的义务(罗斯语).或许一种义务  相似文献   

2.
曾军 《求是学刊》2007,34(3):104-106
一谁在生产都市文化?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包含着对“都市文化”和“文化生产”两个问题的前提预设。就“都市文化”来说,它包含着狭义的“都市性的文化”和广义的“都市中的文化”。就“文化生产”来说,它同样也包含着狭义的“将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来生产”和广义的“将生产作为文化创造的隐喻性表达”。进而,在“谁”这个问题上,同样也包括着狭义的作为“创造者”的个人和广义的用以意指一个创造者群体的机构(institution)。这种前提性的区分在我们进入都市文化生产主体的讨论时非常重要,它包含着都市文化生产中某些根本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读者: 在这封信里,我们要讨论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遥远又现实的问题——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现象的文化问题。说它古老和遥远,是因为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到来而同时到来的,社会生活,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生活。说它年轻和现实,是因为当代社会变化中,最新奇、最时髦、最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莫不首先出现在文化领域;当代最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最令人困惑的社会现象,几乎都跟文化这个东西分不开。确实可以说,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4.
学科渊源与学术谱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士林 《求是学刊》2007,34(3):95-99
都市文化学是在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都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中,通过人文学科(其核心是中国文学)与社会科学(其核心是城市社会学)的交叉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都市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生,不仅有都市化进程这个重要的全球化背景,同时也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渊源与学术谱系,这是我们应予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当下都市文化研究与批评在理论基础上的薄弱以及在话语谱系上的杂乱,与中国本土社会学的学术范式与学科建设有重要关联。由于城市化水平低等现实原因,以费孝通先生的…  相似文献   

5.
正很难勾画这个展览的轮廓,至少从形态上看是如此。在展厅内,我们仿佛在四个彼此不相关的世界中穿行。同时,它们之间所建立的议题又如此之多,且相互交织缠绕到令人困惑。比如:中意当代绘画的跨文化对话、国家主义美学与个人探索、古典形态的当代转化等。人们或许因此而质疑:这个展览的理念与框架是如何形成的?看上去这是一个难  相似文献   

6.
陆震 《社会》1994,(12)
公款吃喝这个东西邪门得很,似乎治不了?这使笔者从前年起,很少再说与它作对的话,寄望于:多行不义必自毙,由它去吧,看它吃喝到几时。可是读了今年《社会》第9期上安智女士的信和《社会》编辑部诸先生的热血言论后,心不禁又动了,想参加一下这个“公款吃喝大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当下语境中,都市化不仅被认作一种现代化的物质定向,亦曾被预想为一种催生新人支机制的媒介。然这种认同却又常常为都市化现实推进所引发的种种价值矛盾所消解,其文学显形,即是在一些文本中,作家奔向都市的努力往往转化为一种反都市倾向。产生这种价值震荡的原因有二,一是: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少有现代都市经验。中国最早的现代都市上海,迄今不过百多年的历史,根本无法与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国乡村经验相比;二是:都市乃是一种以特定经济结构为其底蕴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机统一体,是城市经济近现代发展的一种状态。都市的现代市场生存方式及其孕育的价值观念与我们的文化积习相去甚远。当前文学文本中的一些“都市”,说到底乃身处现代市场转型的作家用以表达其“异化经验”的形象载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侠的历史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侠和侠文化研究中,对侠的理解和诠释是传统文化研究中分歧较多、研究积淀中大家一致认可的东西较少、深层理论构建与创造较浅的文化现象,而将侠的文学积淀、观念形态混同于侠的历史文化本体,更是现代人在侠文化研究中的一大误区。从侠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观照游侠,侠的发展是一个从历史到文学再到文化意义的确立过程,是史家与文人和社会大众的一种历史文化共建。从中国侠史家、文人和社会大众共建的现实诠释侠,侠就是一种特具道德意志与力量的人物、形象或人格精神,是社会存在与文学创造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综合体。它包含了历史侠、文学侠、文化侠三种侠的社会文化形态,而以正义为其人格精神核心和最终的文化归宿。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关于创造性的观点:作为上帝的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探讨了作为创造性(而不是"造物主")的上帝概念。尽管创造性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难解之谜,但由于它与我们的宇宙是进化的——各种新实在是在时间之中出现的——这一信念相关联,所以它似乎是一个可信的概念。作者在这里探讨了三种创造性形式:宇宙的最初形成(大爆炸理论);在进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创造性;人类文化的创造。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应当把这种创造性本身看做上帝:上帝就是创造性。因而,上帝言说被赋予了一种可以用当今人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语言而辨明的所指。在这里,上帝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但他在现代对世界与人类生命的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时装编辑,整日与众多时髦人士接触,这其间有南来的、北往的,心里不禁隐隐升腾起对于当下青岛年轻人衣着的考量。这一代表了未来10年此地时尚风向的人群,他们当下的衣着素养究竟如何呢?还真是一件说不准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本期这个专题,相较北京等国内一线都市,青岛的青年人呈现怎样的真实风貌,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扫“六害”的战鼓已经擂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扫“六害”过程中,不少人惊骇于那些不断地被揭发出来的令人发指的丑恶现象,困惑于为什么在建国四十年后,这些最丑恶的东西都从社会生法激流的深处沉渣泛起了。这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它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究竟是什么关系? 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它能使人们正确地认以形势,既消除轻敌思想又消除悲观情绪,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使扫“六害”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通常所说的负责,不就是名分、金钱、房子、车子、孩子这些东西吗?我认为这都应当无可争辩地只属于自己的老婆。如果哪个女人为了得到这些东西而委身去做男人的情人,这个女人就不配叫做"情人"。  相似文献   

13.
社会理论与20世纪的理性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理论是它的时代的精神重构,是有别于反映的反思。理论反思是理智而抽象的,它的导向不是经验和顿悟,而是分析和思辨。如果我们试图解释我们的世界,理论反思就是不可或缺的。而当这个伟大而可怕的世纪行将结束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的主题是,20世纪是一个独特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理论也同样是独特的。或许未来的史学家们认为这不过是一种错觉,但我们这个世纪的历史独特性似乎是一个经验的事实——至少很多身在其中的人对此深信不疑。要理解20世纪及其社会理论的基调,就必须把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现代西方社会与前现代西方社会以及20世纪现代西方社会与前20世纪现代西方社会区别开来。为此,我们需  相似文献   

14.
“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中国的改革史使人们认识到在今天的中国,唯有“思想的闪电”——中国文化重建,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中国才有希望。那么,作为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的这次文化运动中,将会被人们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上呢?一、文化与中国文化重建之规定给文化确切的定义是非常难的,博扼斯讲过:“纯人文地理的、经济的或其他方面的形式主义方法,似乎也只描绘出一些被扭曲的图画”。但这种艰难性并不意味着我们无从把握文化这个概念,“文化”绝不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文化人类学认为:“人类文化表现在各种各样特定的文化上,也就是说表现在一些主要的人类群体的特殊生活方式上。某一种文化和一般文化相比较,它包括一个群体的人们所使用的行为、思想感情和交流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文化     
哲学最根本的使命之一,就是详细地说明精神活动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远不是出现在这些现象之后的纯粹偶然的东西.相反,它关系到哲学的内在本质,揭示哲学的范围和丰富性.如果我们详细说明了文化和艺术的关系,那我们就会大大增长这两个方面的见识.不过,如果我们对文化和艺术的真正意义没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观念,要发现这些关系就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的讨论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应该怎样理解文化;(2)现代文化危机的起源和意义;(3)审美体验和对文化进程的基本阐述.  相似文献   

16.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一直就是人们为之神往的研究主题。老一辈文人所留下的那些充满激情的文字,曾经带给我们无数的感慨与遐想。对于北京的研究,他们做了他们那个时代所能做的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北京依然书写着精彩的时代内容。当这个城市循着自己的轨迹迈着自己的步伐往前走时,同样留下了一路辉煌。当然,今天这些具有时代意识和文化敏锐的学者则是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现实的城市发展上,或者说更加关心北京的未来。对首善之区的研究,当代学者更多的已经从文化欣赏角度转变到时代责任的体现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刊所收集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见解、观点、设想、提议中,体会到今天的北京研究已经达到的高度。由于时间仓促和篇幅的局限,遗漏之处恐难避免。如有读者能做出补正,这实在是北京研究之幸,我们在此诚致谢意。  相似文献   

17.
高钟 《社会工作》2009,(10):4-8
职业场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究其实质是在于工业化体系与人性生活需求的对峙与并存。企业社会工作实践所要面对的就是这一矛盾反映出的种种员工问题、社会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与关怀。在这个实践之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社会伦理以及社会学理论建设诸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与悖论,从而产生了很多困惑。解决这些困惑,思索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则是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当前所要担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文化意蕴,一直就是人们为之神往的研究主题。老一辈文人所留下的那些充满激情的文字,曾经带给我们无数的感慨与遐想。对于北京的研究,他们做了他们那个时代所能做的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北京依然书写着精彩的时代内容。当这个城市循着自己的轨迹迈着自己的步伐往前走时,同样留下了一路辉煌。当然,今天这些具有时代意识和文化敏锐的学者则是将目光更多地投注在现实的城市发展上,或者说更加关心北京的未来。对首善之区的研究,当代学者更多的已经从文化欣赏角度转变到时代责任的体现了。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刊所收集的这些林林总总的见解、观点、设想、提议中,体会到今天的北京研究已经达到的高度。由于时间仓促和篇幅的局限,遗漏之处恐难避免。如有读者能做出补正,这实在是北京研究之幸,我们在此诚致谢意。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场——企业社会工作实践的困惑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场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究其实质是在于工业化体系与人性生活需求的对峙与并存。企业社会工作实践所要面对的就是这一矛盾反映出的种种员工问题、社会政策、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与关怀。在这个实践之中,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与社会伦理以及社会学理论建设诸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冲突与悖论,从而产生了很多困惑。解决这些困惑,思索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则是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当前所要担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近来,公众中常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是:自然科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在这些讨论中总是有人持这样的观点,即认为自然科学同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普遍流行的看法似乎是:自然科学的任务仅限于客观考察自然界后作出定量估价,从而发展那些有用的东西.同时,人们又常发出感叹,抱怨自然知识终究不能使人了解人生的意义,而首先是它完全无助于使人树立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