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是一部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河洮岷地区处于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区域,其自然生态独特、文化形态多样,极具经济开发价值。地方政府要深刻理解《规划》要求和精神,与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发展战略平台相结合,用足、用活这一政策,促进河洮岷地区民族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洮岷"花儿"是对甘肃洮岷地区所流行山歌的特定称谓。秦汉年间,大批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屯垦,中原文化与当地羌人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型的西秦文化,为洮岷"花儿"的产生孕育了良好的土壤;洮岷"花儿"中的情爱主题与《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主题相合辙;以赛"花儿"与祭祀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花儿会"是先秦祭社活动的延续。故而洮岷"花儿"应是在秦汉年间,大量汉族人迁入洮岷地区后,汉地民歌与当地羌族民歌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地域性民间信仰祭祀活动的青苗会,它在整个西北洮岷地区和河湟地区都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与规模。因民族和地域的不同,称谓各异,其内容和仪式也不尽相同,但其主要内容、活动举办目的与功能基本相似,即敬神求雨,祈祷风调雨顺,平安吉祥。青苗会传承发展至今,作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地方性特点的民间信仰活动,承载着洮岷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变迁。本文从历史、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研究探讨青苗会的传承发展,试图探寻它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了洮、岷“龙神”信仰的基础上,结合洮、岷地区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民族变迁的情况,对洮、岷“龙神”信仰的起源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解说  相似文献   

5.
明代在河湟洮岷边地设置“西番诸卫”,形成军卫统辖体制。各卫土汉混编、军政兼辖,与地方社会结成密切关系。而伴随卫所建置形成的移民、屯垦及王朝正统文化的推进,促进了河湟洮岷边地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洮岷“花儿”和河湟“少年”的对比、分析,旨在论证这样一个问题:洮岷地区的山歌叫“花儿”,河湟地区的山歌叫“少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民歌形式,其区别有如“花儿”之比藏族情歌“拉伊”,“少年”之比汉族山歌“爬山调”。因此,不能将二者归结为一源之二流,更不能在此前提下开展对二者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贡赐制度是明王朝统治河洮岷和西北藏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明前期为加快藏区归附中央王朝、尽快统一全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成化年间,"寺僧诡名冒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对其涉及的史料、形成的原因及洮岷寺僧特别提及的有关贡赐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在当时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根源是明王朝历经百年治理河洮岷及西北藏区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宏大工程中,研究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要实现“东靠西移”的战略方针,离开了民族地区的开发,是很难成功的。四川省在实现全国总战略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是开发大西北的“桥头堡”。而四川省要实现经济、科技、社会的平衡发展,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更离不开对民族地区的开发。所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是研究省的、全国的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系统中的小系统。  相似文献   

9.
元、明时期,甘肃、青海藏族主要活动在河(州)、湟(水)、洮(河)、岷(州)及玉树、果洛地区,本文仅从政治、经济、宗教三方而论述明朝管理这一地区的基本政策及其特点。谬误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熙河、河湟之役后,北宋攻占了熙、河、洮、岷、叠、宕、湟、鄯、鄜等州,为了稳定蕃部,巩固边防,解决兵饷,北宋在新复地区置州军、动甲兵、开营田,展开了全面经营.本文就北宋在西蕃地区的屯田作一论述.一公元842年,朗达磨赞普被弑,吐蕃王朝崩溃.原驻守在河陇一带的吐蕃军队以及随军  相似文献   

11.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山歌,由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裕固等族共同用汉语演唱,习惯上分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两大流派(河湟花儿是主要的一派)。两大流派内又有较细的分类,如甘肃省卜锡文同志根据不同的民族与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将河湟花儿分为临夏花儿(主要由回、东乡、汉族演唱)、循化花儿(主要由撒拉、保安族演唱)、互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临夏花儿——“出门人的歌”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如烟海的“花儿”,是洮、岷、河、涅地区各族人民所创造的乡土文化中的瑰宝。这种民歌在文学、艺术上的特点,早就引起国内外文艺界有识之士的关注。但是,它在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方面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学术价值,似乎尚未引起专家、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13.
北宋王朝在神宗以前一直对河西、河湟吐蕃诸部采取笼络、联盟之策,以期达到“联蕃抗夏”的目的。然而,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朝却对河陇吐蕃诸部发动了一场民族征服战争——熙河之役。之后,宋朝控制了原来古渭以西的“化外”之地,在熙、河、洮、岷、宕六州之地设置郡县,史称熙河开边。从而  相似文献   

14.
藏族的国家认同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由外在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建构起来的。明代,中央政府通过在河洮岷地区实施卫所制度、分封与朝贡、茶马互市等军事、政治、经济政策,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在“国家”政治框架内,藏族群体在民族重构与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从建构过程来看,既有国家权力的强力介入,也有藏族群体的自觉融入。由外在因素的推动最终内化为一种民族自发意识,体现出藏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具有强制性、主动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川西民族走廊地区分布着一些名为藏族而实具独特语言、文化色彩的古老部族,其族源迄今仍然是谜,居住在四川泸定、康定县境内的贵琼人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及有关调查报告,初步认为贵琼人是古牦牛羌的一支,唐武后时以酋首居住在贵川(今宝兴河),称为贵川羌.唐末,贵川羌酋首改高姓,迁居天全碉门外砂坪,称为砂坪番.南宋时一些贵川羌迁居岩州,与原住王氏等部落羌杂居、融合,仍称贵羌,或译贵琼、顾羌.明代岩州贵羌向康定东北部鱼通等地发展,与原住藏化羌人融合,成为贵琼人先民.  相似文献   

16.
宁夏六盘山花儿是不同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的一个独特门类。2009年,宁夏六盘山花儿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一起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宁夏六盘山花儿长期以来却受到人们的忽视。以宁夏六盘山花儿为研究对象,从专著、论文两类进行整理。在专著方面,宁夏学者屈文焜、武宇林分别在《花儿美论》、《中国花儿通史》著作中对宁夏六盘山花儿进行了专章专节论述;在论文资料方面,从语言、文学艺术层面、音乐学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其他层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1983年视察青海,在西宁发表《立下愚公志,开拓青海省》的讲话时指出:“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来。”这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设想,它展现了大西北和和各民族繁荣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分布着很多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各少数民族,他们是藏、羌、彝、白、纳西、哈尼、普米、傈僳、怒、独龙、拉祜、景颇等民族,这些民族既是各自独立的人们共同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是相互存在、密切联系的一个族群,研究西南民族史的大部分学者比较一致认为,他们的族源与古代氐羌族群有共同的渊源关系。本文借用“氐羌族群”这一历史范畴的专用名词,意在强调藏缅语各民族在民间舞蹈文化上呈现出来的共性特征是与他们历史上的渊源关系紧密相连的。由于这个地区历史上存在着十分复杂的民族情况,近百年来一直是民族研究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被费孝通先生称之为“民族走廊”的地带也包括在藏缅语族分布的区域内,费先生指出这条走廊“沉积着许多现在还  相似文献   

19.
公元九世纪中叶,藏族社会在吐蕃奴隶制王朝崩溃之后,进入了地方政权割据的状态。适至十一世纪上半叶,在我国甘青一带逐渐出现了一个以河湟流域为中心、以藏族为主体的确厮啰封建地方政权。它以青唐(今西宁)为首府,辖区“占河湟间二千余里。河间有鄯、廓、洮、渭、岷、叠、宕等州。”在确厮啰政权存在的百余年间,和北宋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河湟地区的政  相似文献   

20.
1994年3月22日,对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的师生们来说,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经过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考察、评议,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西北第二民族学院。这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亲身经历了十个春秋的创业之后,我们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深感担子的沉重和任务的艰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祖国大西北,繁衍生息着30多个民族的1300多万少数民族群众,既是我国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尚待开发的国家经济建设的部位。大西北经济的振兴、各民族的繁荣进步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也呼唤着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