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 ,历经五百年之久 ,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 ,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上层建筑结构解组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思想条件 ;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知识基础 ;“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百家争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次空前活跃的学术思想争鸣。它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和演进过程,历经五百年之久,与奴隶制社会解体、封建制社会确立的过程相一致,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经济、社会结构解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上层建筑结构解组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思想条件;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是“百家争鸣”形成的文化知识基础;“士”阶层的崛起是“百家争鸣”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代中国与古代印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二者之间的渊源深厚,特别是诞生于古印度的佛教使中国成为其"第二故乡"。而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可谓是社会急剧变化、政治错综复杂、战争连绵不断、学术文化异彩纷呈。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同样是古印度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其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东移,城市和国家再度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文章将二者时代特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诸方面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先秦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非常重要的阶段,尽管由于“民不聊生”、“礼崩乐坏”而处于大变革时期,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予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并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不仅是先秦社会中最主要、最主流的思想.而且先秦儒学价值观体系在维护当时社会秩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秦王朝,其一系列的"变法"和"法治"思想主张,真切反映并适应了当时由诸侯割据向封建集权过渡的时代要求.西汉及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则援法入儒,礼法结合,从而实现了儒法合流;法家化的儒学遂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关公信仰“形成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公信仰"是我国封建社会特定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关羽的"忠义"是形成"关公信仰"的内在因素;封建文化及封建统治的尊崇是形成"关公信仰"的外在因素;儒道佛三教合一,三家的尊崇电为"关公信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文化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学习列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理论,能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将从研究列宁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入手,探讨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肉刑是中国古代早期一种残酷的刑罚,延续千年,而在汉文帝时得以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汉文帝废除死刑这一事件本身也反映出汉初特有的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汉初统治者的慎刑思想、"无为而治"的治世理念以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都是废除肉刑改革的催生剂和内动力。同时,汉文帝废除肉刑的成功历史经验也给当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尤其对于死刑改革中政治决策者作用的定位及刑罚改革的立法技术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革,生产力有了迅速地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逐步走向崩溃。但是,奴隶主贵族仍然拼命地维护旧的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属于上层建筑的哲学思想领域和文化方面来。因而产生了代表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利益的各个学派。他们之间进行着长期地争论,形成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先进文化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毛泽东的先进文化思想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只要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当前文化建设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旱涝灾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重点分析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对防治旱涝灾害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同时,文章还分析了在山丘地区建设“绿色水库”与平原地区建设“黄色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只有增加森林植被覆盖,才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从根本上减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找语言的共性,有的则强调语言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世界上应用广泛,对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研究尤其值得重视。本文认为,英汉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思维决定语言,因此语言的共性源于思维的共性,语言的个性源于思维的个性。语言的共性建立在语言的个性基础之上,鉴于汉语研究的状况,目前我们应加强汉语个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技推广应用必须遵循循环经济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型经济。循环经济有三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资源使用减量化原则;产品再使用原则;废弃物再循环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循环经济关系密切,科技成果应用必须符合循环经济原理。本论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必须遵循的循环经济原理。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从人的情感出发阐释礼的起源。他提到的人类情感,只不过是人类情感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基本限于家族成员之间。孟子认为,人心中不但有以孝为中心的恻隐之心的体现———仁,而且内含着调节社会生活关系的羞恶之心的体现———义。孔孟都意识到人性的体现会遇到矛盾冲突,但孟子更加注意到道德心理引发的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他对仁与义的冲突进行了正面讨论。孔孟都认为矛盾的解决关键在于对自身有更高的反思,但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对天道加以思考,它表明儒家道德践履所遇到的矛盾还需要有超越人的道德心理,去思考更加广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只要资本幸存一天,马克思就是批判理论无法超越的地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批判叙事,与马克思的理论交集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强调历史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激烈批判;对人的解放的积极憧憬。然而,在上述论域的关键理论质点和政治立场上,德里达完全异质于马克思的逻辑场域,这给我们两点启示: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主导”方法论范式,全面理解资本主义的当代变化;二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生产的旨趣和边界保持清醒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在高等学校中,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批把亦作枇杷即琵琶,周武帝时龟兹人已来中原弹奏。汉武帝时马上弹之以慰公主,东汉时已司空见惯。唐代琵琶种类较多,高手迭出,许多诗人咏过琵琶,尤其是元、白二人运用多种手法,描绘出琵琶声的多变及演奏者的高超技艺,声情并茂,使之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然而元诗在心理刻画及人物情态的描绘上不如白诗深刻。白居易写过《昭君怨》,昭君与琵琶难解其缘,但正史记载与诗词戏曲多有不同,马致远的《汉宫秋》中描绘的琵琶是元帝与昭君相见相爱生死离别,贯穿前三折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他还写过《青衫泪》,根据《琵琶行》生发而成,将琵琶女坐实为裴兴奴,考兴奴实有其人,与琵琶名家曹纲(刚)时被称为左、右手,有记载曹刚弟子弹琵琶能吸引"方响"从塘里飞到岸上,足可佐证裴、曹弹奏水平之高妙。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道与老庄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玄学立足于《老》、《庄》讨论有无之辩、言意之辩、名教与自然之辩 ,并通过解注和阐发《老》、《庄》的形式表现出来。佛学畅论道、无 ,且以道、无解空和法性等 ,依附于老庄与玄学而得到诠释 ,并逐渐中国化。道教以“道”名教 ,列《老》、《庄》为其经典 ,其人生炼养术多为老庄虚静、无为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转形”与价值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9,29(1):125-130
生产领域是新技术出现的起因,但技术创新本身却是在R&D领域创造出来的。生产领域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R&D领域涉及科研办、R&D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创新与生产力、制度、生产方式、科研力诸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商品价值的"转形"和价值构成,从而引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理解与探讨,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