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制的建构是实现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民主政府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纵深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必须遵循程序公开、问责平等、依法问责等原则,在制度层面强调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制度化建设,在操作层面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制所蕴涵的义务、责任与权力平衡理念是责任政府塑造的前提.行政问责制所建构的理性规范是责任政府塑造的基础.行政问责制所确立的全程监督和全方位监督问责机制是塑造责任政府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肖滨 《学术研究》2012,(12):42-49
网络问政在多大程度能够成为推动中国责任政府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一个有待学界给予认真探索的课题。重构中国政治理论语境中的问责概念是研讨这一课题的理论前提。网络问政的个案分析表明,网络问政已初步搭建起建构问责的三根支柱,但其运作机制不仅有待完善,而且也包含内在紧张。从理论上看,网络问政建构问责在性质上具有两种取向,在形式上是一种复合问责;它对于中国责任政府的建设具有正面推进的功能,但双重根源的制约也极大地限定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大行政决策问责机制的构建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紧迫性,但此方面的学术研究尚有欠缺,相关立法也因分散、粗疏而未竟全功。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得依全局性、广泛性、长期性特征及人数、时空、成本标准做出认定和判断。因决策在本质上是个人思考的产物且关涉利益重大,故具有可责性。而问责事由的确定得宽紧适度、清晰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重大行政决策问责必须由法定问责主体遵循基本原则和程序,认定契合责任构成要件与否,并最终确定具体责任类型与承担方式,从而实现对相关决策者的问责。  相似文献   

5.
让问责成为一种必然的制度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主政治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责任政治下的政府自然应该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建设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努力构建完善的行政问责制.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与实践肇始于"非典"时期的高官问责风暴,到2008年8、9月份,问责风暴再次刮起,一时间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笔者拟对行政问责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型政府"是近几年中国行政学界提出的一个学术概念.这一学术概念的现实性体现为:它既是对"生态反思"思潮的应和,也是"生态责任"语境下政府理念的适应性变革.它的学术性既表现为是一种策应"生态行政学"的理论话语,也是我国政府应对"生态困局"的理论探寻.它的理论建构倡导的是"生态价值优先"的主导价值追求,并通过"观念培育"与"制度建设"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段振东 《学术探索》2013,(12):31-35
内部行政问责作为一种从行政系统内部对行政权力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制约的机制,对于我国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立法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有理论主张外部主体的问责还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全面彻底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为此必须从新的视角探求我国内部行政问责的合理性基础,同时应从行政机关内部加强行政监察问责、完善审计问责、加快行政伦理立法三个方面发展和完善内部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内蕴"什么是问责"、"因何问责"、"如何问责"和"问责后续"四个相互衔接和有机配套的要素环节与机制体系.运用此理论分析框架,论文对"贵州瓮安事件"进行个案考察,分析了行政问责制在实际中的推进现状以及存在的制度性缺陷,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从问责理念转型和运作机制整合两个层面,探求构建"中国式无缝隙行政问责制度体系"的有效途径,以期全面推进当代中国行政问责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行政问责制作为独立于立法和司法之外的权利体系,其产生和发展是立法、行政、司法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也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自律、不断完善组织结构和规范权力运用的保障机制和有力举措.当前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度已成为比较成熟的行政制度,其理论和实践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问责制度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浙江社会科学》2012,(6):46-49,157
效用和民主的张力与调试贯穿于百年公共行政理论的持续争论之中,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行政问责制。本文研究了公共行政思想史中行政责任的不同面向以及行政问责制度发展的趋势。研究发现,行政问责既需要来自政府内部的规范控制也需要行政外部民众的监督,并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适度的平衡,行政机关对上级政府和人民负不同类型的责任,行政责任正在从对上级政府负责转变到对人民负责,从强调效用最大化的职业责任朝着强调响应民众要求的政治责任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