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是真的”与“真”——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真”与“真理”在中文字面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文章强调要用“真”而不是用“真理”来理解西方哲学中的“truth”,一是因为它的字面意思主要是“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的东西;二是因为西方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所谈论的是同一个东西,而不是不同的东西,他们的区别只是在于理解和解释的不同。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西方哲学家所关注的最重要的少数几个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少数几个核心概念之一,乃是“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的东西,而不是“真理”。这里实际上也存在着中西哲学的重大差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副词真的主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红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119-122
一般认为,“真”是一个多功能词,兼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性质。但是,对副词“真”的性质有认识不清的地方,存在着分歧。通过对副词“宾”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副词“真”从说话者的视角,表示说话者对客观事实“真实性”方面的主观评价,是评注副词,用来加强肯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郭继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4
作为一个认识论概念的真理有两个基本涵义真和真的理论.把真理扩大为一个融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内容于一身的概念以及把真理归结为真这两种倾向都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林雪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0-81
"终逾绝险,曾是不意"是<诗经>中的一句,对其中"绝"字的词性不少人认为是程度副词,但我们认为"绝"不是先秦程度副词,"终逾绝险"中的"绝"应是形容词,表"非凡的,最高的"的意思.另外一种可以把"绝"解释为"险恶的", 与"险"字的含义接近.句中"绝险"是同义词连用,同样受到动词"逾"的支配.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西方哲学中的truth乃是一个重要概念,有关它的探讨常常与being相关。该词的中译文很多,最常见的是真理和真理性,即使在同一上下文中,同一译者对同一个truth也会采用这两种不同译法。这无疑是有问题的。应该认识到,truth乃是true的名词形式,它的本意来自it is true(是真的)。因此应该将它译为真,而不是译为真理,并且应该在西方哲学研究中将这样的理解和翻译贯彻始终。应该看到,这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史铁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4)
"最"在现代汉语中作程度副词.在古代汉语中"最"除这一功能外,还作时间副词,或与其他词搭配表范围.今人在说诗说词或古诗文注释中,常将时间副词"最"误作程度副词.他们忽略了古今词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梁宗岱是有着鲜明个性的诗学批评家:诗人的敏感、重文采,评论家的理性与逻辑的严明,熔铸在梁宗岱的批评文字之中。梁宗岱的批评执着于“真的追寻”。“较真儿”体现出他的批评个性:重视文章中字、词、句甚至文法、结构的批评,强调文章表达要“中肯”与“确当”。梁宗岱的这类批评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尖锐,不留情面;梁宗岱有诗人的气质,在其诗性批评中彰显浪漫与理想情愫,有强烈生命意识及情感张力,追求艺术恒久价值,这恰是我们今天多元文学批评时代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8.
蒋冬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近两年来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反复被人们提出来讨论 ,有人主张只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 ,有人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也是真理。从双方的争辩中作者注意到 ,致使双方争执不下的原因在于流行的教科书及一些工具书上有关真理问题的论述是不一致的 ,而双方的实质分歧则在于没有明确“真的”与“真理”的根本区别 ,“真的事理”才是真理 ,因此 ,正确的感性认识虽然是真的 ,但并不因此就是真理 相似文献
9.
陈秋岩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被评为劳模”式组合中的“被”,直接出现于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意义。在它应属哪类词这个问题上,至今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在不同的论著中,它分别被归入介词、副词、助词等词类。相对来说,把它归入助词要更合适些。 相似文献
10.
严宝刚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73-74
近代汉语中了、着、过、来构成了一个时体助词系统,由于了、着的分布发展处于动词和宾语之间,受这种趋势类化的影响,过和来语法意义相近,同样处于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过最终战胜了处于宾语后的来。 相似文献
11.
"是"是古汉语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文言词语,一般可以用作代词、助词、形容词、动词。(1)作指示代词,相当于"此",意为"这、这样、如此";(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充当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作用,无实在意义;(3)作形容词,与"非"相对,为"对、正确"之意;(4)作动词,同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5)作动词,同于现代汉语中表存在,表肯定的"是"。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汉语副词“真”和“很”的用法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思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2):55-59
本文筛选出误周副词“真”的几个典型病句,同时搜集了一些典范作品中副词“真”和“很”的例句,分析比较了副词“真”和“很”词义的差别、“真”句和“很”句语体色彩、语用功能、句法结构的不同,以及某些副词对二者在使用上的制约,较具体地归纳出二者在使用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4.
窦焕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93-95
我们把有后带单音节动词以及主谓、动宾、状中、中补、连谓、兼语等谓词性结构统称为有+VP结构。关于有+VP中有究竟应该属于什么词性,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大致有四种观点,分别是动词、助动词、副词和体助词。我们认为,有在这种结构中还不能看作成熟的体助词。另外的三种提法分歧的原因在于分别处于不同的词类划分系统。动词说和副词说并无实质不同。助动词是动词的一个特殊小类,我们认为助动词的提法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张蔚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6):124-126
先秦至六朝时期,“甚”的词性并不相同,许多语法著作一直把它当作副词,也有诸多学者在论及到“甚”的词性时,大都把它当作程度副词。实际上,从语法化的角度看,在先秦两汉时期,“甚”主要看作形容词;直到六朝时期,“甚”才逐渐由形容词演变为副词。 相似文献
16.
副词状语在句中的位置复杂多样 ,句法结构、语义分类及语用含义都对副词的位置产生很大的影响。探求副词作状语时在句中位置的特点、规则 ,对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副词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张利蕊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36-142
话语标记“真的”在序列结构的分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评价序列;2)回应序列;3)信息告知序列。其互动功能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强化认识立场;2)促进立场趋同;3)凸显互动话题。文章还探讨了交际双方认识状态对“真的”互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阿育几坡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134-137,151
副词和形容词是两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部完全不同的词类,但以往的彝族学者没有从本质上把这两种不同的词类区分清楚,存在着把这两种词类混为一谈的现象,本文探讨凉山彝语副词词法,试图辨别凉山彝语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周有斌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本文采用变换、描写等方法分析形容词谓语句中三种副词状语在语法、语义上的一些特征,指出了同一类型的副词在入句充当形容词而语句中的状语之后所产生的细微的语义上的差别及其在搭配上的特殊要求.此外,还依照《形容词用法词典》对进入某一格式的形容词做了测定,并以此来对形容词谓语句中的副词林语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大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23-126,135
充当状语成分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之一,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形容词来说,充当状语成分的情况比较复杂,分为可以直接充当状语和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两类,从句法功能频度上分,可以分为常作状语、不常作状语两类。考察了127个甲级形容词。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形容词这个词类来说,充当状语成分不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常用功能,但可以说是次要功能、次常用功能。而对于某些形容词来说,作状语的句法功能甚至超过作定语或谓语,成为主要的句法功能。分析了甲级形容词充当状语的频度和特点,并归纳了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