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公共权力监督的"软件系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权力监督"软件系统"中有权力特性系统、人性系统和政治文化系统等三个子系统.权力特性既存在于公共权力监督之中,又作为公共权力监督的对立物与公共权力监督彼此消长;人性是塑造权力特性的直接因素,而公共权力监督拥有引导掌权者的人性及其所支配的权力特性的巨大能量;同时,最有能力重塑人性并开拓监督空间的政治矢量当属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2.
吴红 《社科纵横》2012,(11):64-65
权力腐败产生总是与公共权力结合在一起的,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腐败,防止权力腐败的关键在于制约权力,而制约权力的关键在于加强道德建设、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转变职能,规范用权,科学配置行政权力;加强民主监督,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指出 :“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既是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防止腐败 ,做到标本兼治 ,正确运用公共权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一、建立公共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必要性社会公共权力 ,就其理论而言 ,它与政党权力和政治社团权力共同构筑了政治学中政治权力的基本理论体系。就其本质而言 ,它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集中反映。就其功能而言 ,它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4.
李敏 《社科纵横》2014,(4):140-142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习近平在中纪委全会上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自党的十八大以后16个省部级官员纷纷落马,更是彰显了当前中国反腐的力度。本文从阐述新闻媒体对公共权力监督的主要作用出发,具体分析了当前舆论环境下新闻媒体实施公共权力监督的内容及弊端,并相应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具体做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反对腐败的政治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腐败是公共权力主体利用职权,违背社会政治规范,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和现象。腐败并不在于公共权力本身,而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在于公共权力的归属和运用背离了公共的性质。腐败动摇公共权力主体的合法性;破坏政治关系;阻碍或破坏政治过程;阻挠或中断政治发展;毒化社会政治心理;瓦解和动摇政治制度的阶级基础。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标本兼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对公共权力主体制约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哲学视域看,公共领域是一个与公共权力、市民社会、私人领域等诸多概念重合且具有多重意蕴的复合概念.它是一个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调和沟通二者的意见地带;是以公众为主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以自由和公开的表达为保障的社会交往空间;它通过公共舆论对公共权力进行批评和监督,以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维护公共权力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根本目的.这种政治哲学的解读对于解决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对公共领域理解的歧义、混乱和矛盾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的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认为,从建立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长效机制而言,对权力的全方位、多视角的监督是最好的机制建设.从权力的宏观监督而言,就是要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外部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第一,审计的权威性在于它的客观性及在经济行为、行政行为中的监督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审计是一种法律行为,是国家公共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是古而有之的。在历史上就是作为国家监督财政收入手段而出现的。因为国家作为公共权力机构出现后,它不可能既是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又是财产物资的直接经营者,只能建立审计机构对财政、财务及某些具有经济行为、行政行为的部门进行监督,以维持和保护社会经济活动、行政活动的正常化、秩序化。第二,审计监督是保证改革开放健康发展的需要。审计是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中最高层次的监督,其功能是否健全及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经济过热,经济环境欠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及社会政治生活中权与权、权与钱,权与物的交换等现象的存在,都与审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审计功能不到位有关。所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审计制度,通过强有力的审计工作,净化经济环境,端正国家公职人员的行政行为,惩治腐败现象,以保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民主文化特点是一种以公共理性为引导,倡导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正义观念的文化,它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指引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并保证其真正落实。在建构公民的民主文化中,在公共理性视角下,树立公民意识,明确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并寻求在公共领域中的权力和公共舆论的批判精神和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0.
私人性与公共性--公共权力的两重属性及其归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私人性和公共性角度来分析公共权力的属性,并探讨公共权力的合法归宿。本文认为公共权力的私人性是公共权力的主体依赖性特征,它具有不断占有社会资源的倾向,这一倾向容易造成对他人的支配,成为控制性权力,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分析了公共权力公共性的本质,并提出应该以公共性为价值目标用行动权等概念来重新解释和构建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