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和地理集中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仪  姚敏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5(11):106-111
产业的地区专业化和地理集中是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通过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集中率指标,对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和地理集中度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普遍提高,但地区专业化发展不平衡,部分资源开发和资源加工行业在西部地区集中程度加强,而其他工业行业的地理集中度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为推进西部工业的地区专业化发展,应遵循地区专业化原则,依托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原有工业基础,发挥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并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寻求西部各具特色的地区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产业互动发展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在阐述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分析中国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现状及其互动不足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设计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设计金融、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推动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数字化改造是推动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数字化改造的主体,但学界目前对这两类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差异缺乏研究。目前,制造业与服务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数字化改造存在不同的机制和路径。其不同机制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数字化主要是提升生产效率,而服务业的数字化可能重塑发展模式。不同路径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包括加强工业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工业数字装备和软件、推动供给端标准化、推进工业数据流通和共享,以及加强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而服务业数字化改造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包括发挥市场和企业作用、完善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规范数据使用秩序和标准,以及加强消费互联网平台包容审慎的反垄断监管。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通过要素之间和生产环节之间的整合建立以专业化分工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能强化地区经济增长核心能力。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跨越发展,需要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和推动。文章从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方面分析和探讨了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机理,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福建省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现代物流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四个路径:服务本地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转变生产模式;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完善物流服务,促进制造业改善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石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省市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了地区和内部制造业集群优势结构的较大变迁。集群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集群升级,是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同时作用的结果。区域成功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表明,京津冀制造业集群升级可遵循四种可行路径:嵌入全球价值链升级、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升级、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升级、依托钻石体系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设计战略与产业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沿海经济大省,工业基础雄厚,当前无论传统产业升级,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都需使设计创新成为促进产业优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力量。分析山东产业规模、结构及发展思路,把握产业发展现状,有助于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规划上进一步把握设计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明确设计在当前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需要.但是,推动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投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难于消除、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本与风险较高、高端生产要素培育与集聚机制不完善、基础创新与合作创新不足、区域配套能力弱等等.政府要构建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动力体系,根据区域传统装备制造业基础去选择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从传统向高端跃升的途径,支持现有骨干企业主攻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打造产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产业集群及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地方化能力是产业集群的最高目标 ,也是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集群效应。我国高新区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网络 ,与高校等科研组织的合作机制不完善 ,在风险投资体制和区域创新文化等方面明显不足 ,限制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诗  胡晓鹏 《社会科学家》2013,(4):62-64,68
文章计算了泛珠三角区域9个省(自治区)的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并通过这些指标定量分析泛珠三角区域的制造业转移和集聚情况。广东省的制造业在全国有着比较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其他8个省份的制造业不具备专业化优势。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等4个省份的制造业增长速度较快,广东的制造业在向这些省份转移;贵州、海南、云南的制造业增长速度缓慢,呈向外移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业关联表现形态。对单一产业集聚的研究表明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试图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溢出作用。研究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2003—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多空间尺度运用EG修正指数和DCL指数测度了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地区创新的溢出效应,以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益的思路。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存在产业协同集聚现象,但水平仍然较低;(2)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度高于大湾区,其中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最高;(3)都市圈尺度下的比较发现,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居于大湾区领先水平;(4)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低于珠三角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显示出生产要素未能高效便捷流动导致港澳近年来与珠三角制造业的经济关联度不及珠三角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关联度;(5)粤港澳大湾区尺度下的协同集聚度与区域创新水平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地区尺度下两个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对珠三角...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对我国商贸流通业进行产业链识别的结果显示:对商贸流通业供给强度较大的重点产业有物流产业、信息智能制造业、能源动力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对商贸流通业约束性较强的上游重点产业有服务业、交通设备制造业、智能设备制造业、动力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是商贸流通业服务的传统产业,服务业是商贸流通业服务的新兴产业,服务业对其服务需求有增加趋势;初级产业和制造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扩张性较强,是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性产业,部分服务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扩张性较强。商贸流通业成长需在突破自身路径依赖的同时延长拓宽自身产业链。优化商贸流通业产业链,既要扶持商贸流通业依赖性较强的上游产业,又要重视需要从商贸流通业获取较多服务的下游产业。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发展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其永续动力是创新,而产业集聚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前提。产业集聚可分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文章就哪种类型的集聚更能促进城市创新做了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机理分析显示:多样化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培育与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前者产生的劳动力匹配、知识外溢和企业培训的激励效应明显大于后者,在吸引高技能劳动者以及提升现有劳动者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更胜一筹。实证研究显示,集聚类型对城市的创新效应还因城市区位和行业差异而不同,且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上述研究结论可为加快城市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东北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作为新型现代化产业组织形式,是实现自主创新的载体,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扩散;自主创新是保证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东北三省作为以重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出现了以经济整体滑坡为特征的"东北现象",但东北三省制造业仍存在着相对发展优势。在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对国内各省市的创新竞争力进行评价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差、企业研发能力弱是东北三省制造业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因此,东北三省制造业必须采取政府干预式与原发式产业集群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作为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产生的一种创新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产生的效应是极其巨大的。要实现福建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跳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范畴,在更高的层面上,根据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突出服务业为制造业服务的力度和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努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从而构建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打造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企业与消费者融合的典型特征。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创新政策、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等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求。未来应以制造服务系统观为指导,加快形成以制造与服务相融合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后工业社会,服务经济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从经济学和战略管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和规范研究方法,在梳理服务经济理论、剖析服务经济本质的基础上,推导出服务经济作用于区域竞争的4条战略路径:专业化分工、科技进步、服务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探究了区域获取竞争优势应采取的竞争战略。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升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它虽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国际经验表明,在现代经济中,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的发展,其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营销策划、技术研发、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集群理论指导地区产业分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一般理论出发 ,讨论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集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了企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集群与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的关系 ,提出江苏区域发展必须借鉴产业集群理论 ,政府要创造有利于集群发展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指出了集聚的外部经济,即因共享区位而相邻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在内的“免费服务”。信息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各种不确定性导致在制造业中出现柔性专业化及其空间组织形式,即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的、在专业化分的基础上既竞争又联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区,这种新产业区以本地结网、企业的本地化、企业之间的对称关系为主要内容。新产业区作为“孕育创新过程的区域组织”,是本地化的一种网络结构,行为主体在企业交易过程中的学习和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了创新网络,行为主体根据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保证了创新的传播、交换和技术文化的更新,以及创新环境本身的互换。新区位理论对依靠内力发展区域经济、中小企业以及它们之间的结网、企业的对称性、企业的本地化的强调,有助于纠正想方设法吸引外来资本而忽略“集成”、过份强调组建企业集团而忽略企业之间结成网络、网络间等级组织的复苏、忽视企业的本地化的偏向,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