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谁都承认新时期文学已呈现出多元的审美态势,但从文化的动态结构看,又可从这种多元的审美态势中概括出两种基本的审美流向,这两种审美流向是互逆和互补的。 考察这两种流向,首先要考察文化的动态结构。涉及文化问题,不禁使人想到近年来在文学评论中引入的“大文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如此笼统、抽象和包罗万象,以致当一些论者神通广大地用它来涵盖新时期文学纷繁而丰富的文学现象时,不免显得大而无当和空疏  相似文献   

2.
纵观新时期以来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学生态,文学之于受众的兴奋点由文本向事件的转变可谓其间最大的变革.这一变革的发生除了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学本身传播方式的变化,尤其是文学两级传播中"意见领袖"的变化也影响巨大.文章试图通过对新时期和后新时期中国文学两级传播中意见领袖变化的梳理,以传播学的视角来打量中国文学生态近30年来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文学的两种思潮●鲍维娜由于长期以来美国社会上存在着种族歧视,美国黑人文学几百年来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黑人作为创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人们的作用不容忽视。一百多年来,黑人在这个自诩为“自由”与“公正”的国度里,为寻求“认同”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一个从政治反思到文化反思的过程。回顾和总结文化意识对新时期文学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判断民族文化传统的优劣,使中国文学走向成熟、走向兴旺、走向世界。文化与文学从来就密不可分,五四新文学就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发展壮大起来的。几年前中国思想界、理论界一场沸沸扬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国的历史,在近几十年间,曾一度迷途,走进了死胡同,在几代人的心灵中投下巨大的暗影。理性泯灭,文化断裂,文学也因而失落了清醒的历史意识。然而,步入歧途的历史,毕竟还是历史,毕竟组成着无限延伸的历史链条的一环。严重挫折之后,常常会有一段坦途;而历史的灾难,也总会由历史的进步加以补偿。但这必须是在认真总结并消化了挫折和灾难提供的教训之后。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新时期文学·改革题材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概念最早见于中共中央"十一大"文件。"新时期文学"话语最先出自刘白羽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80年代末,新时期并未终结,新时期文学继续发展。"后新时期"、"后新时期文学"仅是一种说法,与实际相去甚远。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题材文学是新时期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与"文革"前"跟形势"、"写中心"的文学大相径庭。在文学创作日趋私人化、边缘化、商品化的情况下,改革题材文学呈现卓然不群的美学品格:强烈的时代感、使命感、真实感、悲壮感,具有揭示矛盾。匡扶正气、寄托理想、提升灵魂的警策功能和鼓舞力量,其思想穿透力、艺术感染力、情感震撼力深获读者称赏与共鸣。为一切时代而写作的最好方式是真诚地描写现在;为走向世界而写作的最佳途径是忠于自己的祖国。  相似文献   

7.
与德国文化一样,中国的文人墨客把漂亮的女性作为美的标志,诗人笔下也不乏女性美的代表。尤其如西施、王昭君、貂婵、杨贵妃,常常被人们以"倾国"、"倾城"来描述,而席勒诗中以及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也常常如此。美与丑的统一就是自然,自然之美就势必追回到田园,典型的如陶渊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以晚清政治小说为代表的精英启蒙文学形态与以谴责小说为代表的民间启蒙文学形态的差异.第一,文本叙述体式上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文本叙述中作者意识与叙述者意识的关系处理.第二,在启蒙叙事题材上,晚清政治小说与谴责小说也表现出不同的书写特点.第三,晚清时期两类知识分子不同的身份认同和价值立场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启蒙姿态和书写立场.  相似文献   

9.
<正> 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是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四年来,我们的戏剧创作最突出的成就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众多的富有时代光彩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给我国戏剧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异彩。这些人物形象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从真实性和典型性上;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广度上,还是从艺术的创新上,在我国当代甚至现代的戏剧史上,都有新的突破,表现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水平。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戏剧文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特别是着重探讨一下如何塑造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质量,我认为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新时期文学形势的估量和评价,是这些年在文艺界讨论的很热烈的一个问题.这些讨论,既涉及到对于几千年来我们文学创作的评价问题,也关系到对于我们作家队伍的估量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说明,这些方面的讨论是完全必要的,因为新时期文学在短短的几年中,不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和其他战线一样,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毫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环境文学(ENVIRONMENTALLITERATURE)也称为“公害文学”、“生态文学”或“自然写作”,是一种以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宗旨与美学追求的有着明确的现实针对性与社会功利性的文学,是一种伴随着人类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达而生存环境却日趋恶化的悖反现象而产生的充满忧患意识、自审意识、反思精神与伦理精神的文学。环境文学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文学的鼻祖、美国小说家梅尔维尔(HERMANMELVILLE)的代表作《白鲸》中的哈亚船长那蔑视天地万物、不计成败得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阐释学前理解与理解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中的两种阐释向度:阐释不足与阐释过度。从前有、前见、前结构及译中理解的发生考察了不同译者在有差异的前理解与理解中出现的阐释度偏差。研究表明,前理解与理解会对文学翻译的阐释不足与阐释过度构成选择性制约,而因为译者乃特定的历史"此在",前理解相较于理解对译文的风格形成影响更大,译者会在前理解的制约下表现出极具个性特色的选择取向。  相似文献   

13.
桀骜不驯的文艺潮流,在历史时空形成的河床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以汹涌磅礴的气势、永无止境地奔流着。它的轨迹和律动给我们绘制了一部形象生动、绚丽多彩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政通人和的历史时期,是孕育文艺春潮的河床。每逢人类曲折前行的历史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00,(8):9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体态之美决不亚于容貌之美。如果有了美丽的容貌,而没有合乎比例的身材,容貌之美也难以体现出来。常做美姿运动的女性,她的肌肉和皮肤会保持紧缩,富有弹性,不易出现皱纹,脂肪不会过多地积存,体态不致发胖。体态美来自持之以恒的运动,坚持美姿运动,应当成为习惯。女性到了三十多岁以后,肌肉开始松弛,四十岁以后,会有两种可能:消化系统健全者,开始发胖;消化系统不健全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萎缩,微血管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与批评,一直存在着与公共论域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公共论域中的文学与批评的爬梳,本文认为,文学走向公共论域必须关心书写文学以外的"公共性"问题,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提出和担当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女性”是相对于“男性”而言,两者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印证,而非相互对立。我们所以特别提出“女性”来谈论,是因为“女性”还远远未获得应得的、与“男性”相对应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地位和认识。这是由于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历史迫使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未意识到“自我”,这就决定了在以往历史中所形成的公共语言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男性”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实质上总是相对公共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解构传统制度下做男人与做女人的历史,并试图重建其他历史时意识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新文学史上,塑造寻求个性解放新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家,除了鲁迅、茅盾、丁玲外,就要算曹禺了。他塑造的蘩漪、陈白露、愫方等女性形象,以独具的艺术美而争妍于新文学园地。这些具有悲剧美的形象是通过她们对个性解放和美的追求与独特的社会环境形成的强烈矛盾冲突,内心的无比痛苦及感情波涛的起伏而塑造出来的。她们的灵魂经历了从人间到地狱的广阔世界的悲剧旅程。曹禺以具有悲剧美的女性形象而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并将悲剧的文学剧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陈坪 《晋阳学刊》2011,(1):124-128
“新时期文学”是尚有明确社会改造目标引导的文学,而在“后新时期文学”中,这种理想的目标已经淡出并趋向干无。这是决定两个分期文学现象呈现质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两个分期的文学阶段的所有相异之处,都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9.
文学解释学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心理重建解释学与当代哲学解释学形成两种对立的解释学概念,二者对意义的观点截然不同。我提出的文学解释学的意义观强调:意义是对立中介的第三生成物。这是由意义形成过程中的对立观、中介观、第三说和生成论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究其实践品格来说是一种"事件",事件是主体间的对话、"谈判"、互释与融汇创新,阅读即事件。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女部》中有大量的女部字描写女性外貌美,这些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女子美的评价标准,女性的颈部、腰身、肩部、胸部、眉目、肤色、身材、姿态、体态、妩媚、艳丽等都要美。对女性美的细致分类反映了男性的过分关注,反映了男性的评价视角,反映了女性的被物化和被观看的社会地位。目前很多字不再使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审美标准不统一、、双音词语取代单音词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