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虚拟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志良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4,25(1):157-160
在当代,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正崛起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思维方式是在虚拟实践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再次实现了对实体型思维方式的否定,而且也是在当今时代对实践思维方式的确证,是实践思维方式在现代意义上的延展。虚拟思维方式是一种"如何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合成性的思维方式,也是高度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虚拟形态:从虚拟思维到虚拟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在广义上,虚拟则指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人类虚拟活动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而虚拟思维和虚拟实践则是其中两大基本形态。从虚拟思维发展到虚拟实践,是人类超越活动的一次重要飞跃。  相似文献   

3.
虚拟性实践的存在形态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价值功能却是真实的。虚拟性实践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作为“符号动物”的类本质特性,带来了人类思维能力的飞跃,推动了精神生产的发展,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条件下 ,人类实践方式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实践方式趋向于有机整体性 ;人的交往信息化、高速化 ;主体更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从而加快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虚拟性实践在极大的影响着人的存在方式 ,但现实性实践仍是人类最根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以现实性为根本 ,虚拟性为补充 ,是现实和虚拟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当代视野中的实践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发展 ,知识经济和虚拟实践的兴起 ,引起了当代实践形态的变革 ,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则赋予人类实践新的理念和价值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深深地植根于人类实践之中。关注和研究当代人类实践的新变化、新特征 ,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入“当代”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虚拟文化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它打开了人类的解放视界,也孕育了新的迷误.和谐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历史传承,却是尚未完全实现的文明期待.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历史性际遇,经历了从"误解"、对抗、消解到理解、融通、相互建构的过程.理解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共生、共存和共荣是人类走向崭新文化形态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具有全新实践形式的实践——虚拟实践应运而生,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虚拟实践不同于普通实践,具有全新的特征,它的出现使马克主义的实践观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开创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内蕴着创新性,外显着综合性。它的基本意义从总体上说,其诞生与运用是人类哲学史上思维方式的一场伟大变革,同时又有力地影响了人类哲学史上哲学内容的一场伟大变革,为开辟实践唯物主义全新哲学前景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形式,为人类在实践中"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提供了可行的思维路径与思维手段。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现状,它在理论上可以满足当前中国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能够强有力地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的全新思维方式;在实际上可以满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能够强有力地推进我国各族人民在各项事业中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全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杜威的经验理论既是他的哲学核心,也是他的美学核心所在.他的光谱隐喻让我们领会到一种辨别和连续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研究虚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虚拟作为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审美实践,它拆除并消融了人类思维中真与假、主体与客体、开放与禁锢、有限与无限、行动与静思之间的严格区分,这种光谱式的辨识、重叠和连续效应凸显出虚拟实践、辩证和体验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