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新阅读     
据2009年调查显示,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三成受访者对自己读书状况不满意,更有六成多的人希望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带动自己读书。生活节奏改变读书现代人不读书或者少读书,总有各种理由。最常见的是"没时间"。读书固然需要引导和督促,但读书毕竟主要是个人化的行为,最终得靠每个人自觉自愿地爱读书、多读书。  相似文献   

2.
该文简论了“笔记摘录法”、“四多读书法”等十种读书方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与他相处的时间,比他和自己家庭成员相处的时间还要多,因此,毛泽东对这些成天在他身边转的同志的发展成长,总是多方关怀,亲切教诲。鼓励读书、实践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兴趣是读书,所以他经常鼓励身边工作人员多读书,尽可能地通过读书,在思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的读书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社会每个人关心的社会问题。从家长到老师都希望少年儿童能够爱读书、多读书,健康全面地发展,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才。作为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更有责任把握好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向,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5.
《今日南国》2014,(9):40-41
读书有三个层级: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哪些书是好书呢?名家一再强调,多读原著,多读经典.经典历经岁月淘洗而不朽,总有神奇之处.近日,14位知名大学校长向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书目,你读过哪些呢?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党工委开展老少结对同读一本书活动后,我成了一名读书活动指导员。我清楚地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于是我加强自身学习,多看书、看好书。八年来,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的放矢开展教育老少结对读书活动的宗旨是读书、明理、立志、成才,这也是我指导学生读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读书对我来说是头等大事,从记事起我就与书有缘。母亲曾经说我,小时候就痴迷读书。躺着读书、坐着读书、站着读书,一书在手,万物皆可无。岁月久远,我不知道母亲所言可属实,但我现在是爱读书的,家中也唯有书多。《小窗幽记》中道:"万事皆易满足,惟读书终身无尽;人何不以不知足一念加之书?"第一眼看到这段话就心生欢喜。  相似文献   

8.
叶履森 《社区》2014,(17):5-5
古往今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多,所以做有关读书文章的人也多。谈到读书,有人称其乐,如古人所说的“一卷陶然”,而“红袖添香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漫了,如钱谦益、王闽运等皆是;也有人称其苦,如称读书为“苦读”或“十年寒窗”。宋人黄庭坚称读书既不言苦,也不言乐,说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需要,譬如人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是须臾不可离的事体。  相似文献   

9.
“多读书学习”.是市委领导同志对机关党员干部提出的最新要求。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际.强调机关党员干部多读书、多学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读书学习”.是中央、省市领导同志对机关党员干部提出的最新要求。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际.强调机关党员干部多读书、多学习,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区》2005,(6):38-38
山东省龙口市润新社区成立之时,恰逢全国社区读书活动启动,他们立刻把这项工作摆在了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挂帅的领导小组,确定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社区建立了20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在图书室配备了书柜、阅览台、饮水机等设备,采取多种形式购置各类图书。同时,根据居民的分布情况,在全社区成立了35个由社区成员代表为组长的读书活动小组,明确了社区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居民读书小组和具体工作人员的任务目标、工作职责,将读书活动的任务、责任进行具体分解,形成了居委会主任亲自抓、负总责、带头做…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希望     
读书可促进人的进步,读书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多读书也是当今时代对人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郭泉真 《社区》2008,(23):7-7
人到底为什么而读书?“从来不问这个问题的人,不是读书的人。”雷达说。伟人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智者答:读书对于智慧像体操对于身体(爱迪生);于丹答: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圆满;胡适答: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看似各有不同,其实都有共性,所为就是所爱。  相似文献   

14.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近年来,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节”“书香满校园”等活动,形成了大量的书面资料,课外阅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学校还评选了一大批“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可谓可喜可贺。但这其实这都是表面的繁荣。我们发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结合本校的读书情况,发现课外读书活动效果并不是很好,表面热闹的读书活动背后,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宝华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可是很少有人称他为“孙校长”,通常称其为“书生校长”、“书迷校长”。他虽然身为校长,但既不擅酒场应酬,也不喜人际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不是站在书橱前找书、翻书,就是伏在书桌上看书、奋笔疾书。他不仅自己是书的崇拜者、迷恋者,还倡导全体教师读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他每次都强调:“多读书才能教好书;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没有爱读书的老师就没有爱读书的学生;只有多读书,你才能读出先进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钱科峰 《社区》2014,(29):11-11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烛佳人,西窗伴读,古人这种读书意境曾经是许多读书人的美好向往。然而时过境迁,佳丽多在夜总会,窗前多是网游人。在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一个ipad玩一宿,一部手机捧半天,就是缺失了捧书夜读这档事,家里可以没有书,却不能没有wifi,读书者几何?我们已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书香满校园     
《源流》2006,(7)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中心小学从诞生之日起,就着意打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终生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克服困难,新增图书4万多册,精心挑选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图  相似文献   

18.
先师黄星楼先生 ,江苏如皋人。少年习儒 ,长从镇江褚鹏飞氏学医 ,尽得其传。后又师从于天津张锡纯先生 ,受益亦深。悬壶于如皋 ,历时六十余稔 ,无分寒暑 ,就诊者接踵而至 ,全活之众 ,莫可数计。先生禀性仁慈 ,存心济世 ,笃志岐黄业 ,不竞逐荣势。数十年来 ,读书孜孜不倦 ,穷究医理 ,博采众长 ,造诣独深。诊余还兴及诗文字画 ,是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前辈。师言习医之道 ,一要多读书 ,二要多实践。而实践应以读书为前提 ,读书应以实践为正鹄。读书必须从源到流 ,即先熟读经典 ,立下根砥 ,而后再读名家之著 ,以博其闻 ,广其见。先生主张读书应有所…  相似文献   

19.
人赤裸裸地降临世上时,唯有读书才能使人生命飞翔.读了一本好书就像身上多了一片羽毛,读得越多身上羽毛就越丰满,更能抵御严寒,使自己飞得更高更远。读书能令人睿智豁达、优雅美丽。人生有限的时空,变得宽广辽远,浩荡激越;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读书让人生永不听任命运的摆  相似文献   

20.
史杰鹏 《社区》2013,(20):6-6
很久以前.我就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人自打出了校门之后,还能每天坚持读书的可谓寥若晨星。在校园内,学生为了毕业必须读书。哪怕是只读教科书;大学教师为了炮制论文,也必须读书。估计中小学老师不读书的例子比较多,就我个人所见,中学老师家里没有书橱的大有人在.但有麻将桌。这每每让我别有幽愁暗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