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运猫[上]     
小读者们对奥地利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布热齐纳一定不陌生吧?因为我们已经介绍过他创作的“冒险小虎队”系列作品中的《智擒黑帮》。那可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啊!今天,我们再将他的“神勇小虎队”系列作品中,同样扣人心弦的《幸运猫》介绍给大家。作品中的主角仍是我们熟悉的三个少年:12岁的女孩碧吉、11岁的男孩路克和12岁的男孩帕特里克。由他们组成的神勇小虎队坚强如虎、聪明如虎、强壮如虎,在许多案件的侦破上屡建奇功。  相似文献   

2.
哲学 宗教论古代蒙古族原始道德意识花纳惕·色·巴特尔 《内蒙古社会科学》第 4期1- 6页论蒙古族传统幸福观的历史记叙纳·色楞 《内蒙古大学学报》第 3期10 1- 10 8页论阿阑豁阿与孛端察儿伦理思想的内在联系花纳惕·色·巴特尔 《内蒙古师大学报》第 3期77- 82页《蒙古秘史》所载神话的思想倾向德·达林泰 《内蒙古师大学报》第 2期88- 94页论《蒙古秘史》中所表现的早期蒙古人的生命观包银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第 1期56 - 6 4页成吉思汗与乞颜精神那仁敖其尔 《蒙古学研究》第 2期  2 9- 43页成吉思汗关于忠诚的政治思想及其…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年,英国《英国文学评论》第五卷第二期出版了一个专辑,发表论文如下:约翰·劳拉:“莎士比亚戏剧生涯中的连续性和革新性”;诺曼·山德斯:“《凯撒大将》中的权力转移”;罗伯特·B·希尔曼:“为了认识他自己”;巴巴拉·布尔基:“《汉姆列特》:对本来面目的探求”;恩斯特·襄希尔:“《冬天的故事》的结构图案”;英加-  相似文献   

4.
鲁迪·威伯(RudyWiebe, 1934-),加拿大著名作家,长期从事小说、散文和戏剧创作,迄今已发表小说14部,散文4部,剧本2部,其中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1973)和《发现陌生人》(1994)荣获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围绕历史题材,关注印第安民族和门诺教徒等边缘群体的境遇,文风厚重、凝练,寓意深远,被誉为“兼具福克纳和巴尔扎克的特点”(《加拿大读书报》)。赵伐(1958-),宁波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自1992年起涉足加拿大文学的译介和评论,主编《加拿大获奖文学丛书》(共17部),独译或合译加拿大文学作品12部,其中鲁迪·威伯的小说3部:《大熊的诱惑》(中译本2001 )、《发现陌生人》(中译本2001 )、《天伦之爱》(中译本2004 ),有关鲁迪·威伯的作品评论有:“在历史语境中虚构真实———论鲁迪·威伯的长篇小说《大熊的诱惑》”和“历史———文本———虚构:论历史文本在《发现陌生人》中的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5.
时代之子托马斯·曼有人说,托马斯·曼在文坛上的出现就象米尼微从朱庇持头脑中蹦出来一样,迅速而突如其来。他二十二岁开始写作,二十五岁完成了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一举成名,跃居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高峰。托马斯·曼谦逊地把自己的成功归之于他的时代。歌德七十五岁时说过:“我极占便宜的事情是,自己出生在一个世界大事逐日相接的时代。”托马斯·曼生活的那个时代,也有着“足够辉煌的世界大事和变迁”。若说老年歌德曾满怀忧虑地预言自己身后的世纪(那正是托马斯·曼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浅薄的”,那末,经历了“世纪末悲哀”的托马斯·曼逐渐走出了悲  相似文献   

6.
《蒙古文学的民族性与国际性》①是蒙古当代著名作家Л·图德布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1982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用俄文出版。Л·图德布的许多作品都译成俄文,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而且写出一系列文艺理论性著作,如:《高尔基与蒙古文学》(乌兰巴托,196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政策》(乌兰巴托,1971年),以这个题目Л·图德布于1967年在莫斯科通过了副博士论文答辩。作者的第三部文艺理论专著是《蒙古文学的  相似文献   

7.
《新疆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发表了署名蔡德贵的文章《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读后感受有三:这篇文章是有针对性的,即针对本刊1982年第1期发表的拙作《关于研究新疆兄弟民族哲学与社会思想史的初步设想》和同年第4期发表的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德·伊明的文章《论艾卜·奈斯尔·法拉比的逻辑学说》,此其一;其二,文章的作者断言法拉比是“阿拉伯哲学家”,“法拉比的国别是不成问题的”;其三,文章就“法拉比的哲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矛盾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先后刊载过几篇关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生彘肩”的解释文字。我对那些文字,有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语文学习》一九八○年第十期方楫的文章,解“生”应是“全”字传抄中的误写,此说见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余行达的《〈鸿门宴〉》注释商榷》一文,并非新解。又据我所知,解“生彘肩”为“不熟”的彘肩,亦早见于《康熙字典》“生”字条。 二、《语文学习》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所载  相似文献   

9.
《外国文学专刊》第二期刊出了拙译普希金长诗《科洛姆纳的小房》。这篇长诗被认为是普希金的一个“闷葫芦”,俄国人自己也承认很难理解,一直聚讼纷纭。为了给研究普希金的学者提供研究资料和帮助一般读者理解这篇长诗,谨从《苏联科学院学报·文学语言版》一九八○年第三期翻译了这篇专论。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自题小像》一诗中的“灵台”,所见到的解释中,无一不是作“心”解的。其主要依据是:《庄子·庚桑楚》:“不可内(纳)于灵台”;晋朝郭象注“灵台者,心也。”又: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有“热力无量,涌吾灵台”之句。据此大家都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学画廊中,艺术大师们塑造了一组组读者熟悉的形象:英雄典型、吝啬鬼典型、多余人典型、野心家典型、美的女性典型、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典型……而《包法利夫人》中的医生包法利、《红与黑》中的市长德·瑞那、《安那·卡列尼娜》中的官僚卡列宁等也似乎同病相怜,无以名之,姑且叫做被遗弃的男子或“戴绿帽的丈夫系列形象”。这三个人物虽非三部作品的主要人物,但都是刻划得有深度的艺术典型。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在《包法利夫人》英译本导言里赞赏它“全部人物的现实性(最小的人物也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纳斗盆。”其中的“顾”字,人民教育出版社80年代起出版使用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必修本为第五册)都释作“但”,显然欠妥。“顾”作“但”讲,用以表转折。但“顾念”句与前文“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云云语意上已被中间的“少年固强之”句隔断,形式上更不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并不需要在句首用表转折的词语来连接。这个“顾”当是实词,与“念”同义。《中华大字典·戌集·页部》“顾”字条注:“念也。《国策·齐策》:‘而不顾万乘之利。”’“顾…  相似文献   

13.
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英国文坛耸立着伟大的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忧郁形象。哈代做为一个小说家,作品是非常丰富的,而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统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作品。“性格和环境小说”包括这样几部作品:《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得》等。作家给这些作品起的名称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它们所反映的正是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环境发生冲突而产生悲剧,其中或者以性  相似文献   

14.
在汉初最高层领导集团的政治较量中,“白马之盟”的盟词犹如一柄威严的上方宝剑,几乎时时可见其幽幽寒辉。亡命于其下者,不乏其人。赵王友仅被诬陷以玩弄了这柄宝剑而丧身(见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第203—4页。下引该书版本同,略)吕氏集团也因最终无力抵挡这锋宝剑而覆灭。  相似文献   

15.
为作品中的人物作特殊命名在中外文学创作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中的“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惹不起”,16世纪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历史剧《亨利四世》(Henry IV)中的Sir John Falstaff,美国现代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的小说《八月之光》(Light of August)中的主人公Joe Christmas以及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尼  相似文献   

16.
1982年,在众多的美国畅销小说中,出了一部非同凡响的作品:《太空风云》。该书连续39周列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单上,获第一号畅销书的美称。作者詹姆斯·米切纳的成就,再一次在读者和书评家中引起了轰动。  相似文献   

17.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讲话》是对反映论的重大发展二《讲话》推动了解放区文学的发展《讲话》与建国后17年文学·……文学生命的永恒火种············一黎山峡(第3期)孙党伯(第3期)曾永慈(第3期)陈美兰(第3期)政治学高校德育改革经验与德育发展趋势·····,……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与加强党的建设略论列宁关于人民监督的思想············……延安整风与毛泽东完整的建党学说的建立…列宁的社会主义道路新探··················……··“·”…郑永廷(第2期)··…  相似文献   

18.
1990年《民族研究》第5期,刊载冯魄同志的《粟栗与栗粟考》,一文,根据向达先生所著《蛮书校注》一书中,将“栗粟”这一族称误校为“粟栗”,从而对近10多年来编写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傈僳语简志》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傈僳族等,有关傈僳族的族称问题,作了不同的解释。现就此与冯魄同志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19.
《复旦学报》1983年3期,发表了黄霖同志的《金瓶梅作者屠隆考》。我有些不同看法,愿提出来与黄霖同志商榷。一、屠隆的的一诗一文,尽管存在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中,但这还不能作为屠隆就是《金瓶梅》作者的证据。因为,在《金瓶梅》中引征他人作品的例子极多,如第七十回的《端正好》(“享富贵受皇恩”)原出自李开先的《宝剑记》,第七十三回的《集贤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八年第二期《杭州大学学报》刊载了拙作《稼轩词论两题》一文,其中谈到了辛词《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年、本事等问题,也顺便提到了自己对《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一词内容的理解.现在读到了《南京师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常国武同志与我商榷的文章《重读辛词三首随札》(以下简称“常文”),感到十分高兴.“疑义相与析”,真理总会通过辩论而愈辩愈明的.由于上述三词是稼轩的重要作品,对广大读者影响极大,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再把自己的看法作些补充和申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