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5)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建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4-6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并借鉴传统和谐文化的精华,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思想理论的诞生,既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又发展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既来源于改革开放思想理论的实践,又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个和谐整体。建立和谐生存世界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自然界生命价值的承担者与呵护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主体。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图书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提供人性化服务,为读者创造一个亲切、温馨、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 相似文献
5.
丁成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5-8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的智慧资源。从儒学的传统来看,值得借鉴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和为贵”——和谐社会的人道原则、“性向善”——和谐社会的人性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畅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07-209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它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释,成为各家各派思想学说的灵魂。和谐社会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重新挖掘传统和谐思想内涵的良机。和谐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与社会模式,挖掘、整理其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向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4
“和”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由来久远,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表现为“人与天(自然)”、“人与人”、“人与我”和谐相生、圆融无碍的境界。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传统和谐思想肇始于远古的巫术礼仪之中,汲取“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得以形成,经儒、道、释等不同哲学体系各有侧重的发挥,逐步深化和不断丰富,最终由宋明理学加以辩证综合,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对“和”的共同祈求与向往,构成了中国哲学史关于和谐思想的华彩乐章,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慧之光,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王春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26-29
藏族传统道德文化中蕴藏着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关系的和谐文化价值,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努力使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依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6):29-3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如以和为贵,天人合德,兼爱非攻,物我同在,致虚静,道中庸等等,这些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被认同的人文精神,又是今天我们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主要从道家、儒家、墨家、佛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审视中国古代和谐思想,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6):66-69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文化的民族,和谐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涵涉儒、道、墨、释等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挖掘、整理其经过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和谐基本精神、基本思想,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总和,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首先要研究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缘与内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崇德重义、持中贵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开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春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6):12-15
“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谐”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和为贵”、“兼相爱,交相利”等理念,构建和谐世界”是对“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其对构建和谐世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爱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3-17,27
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人口增加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经济高速增长使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因而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伦理关系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它是和谐社会的伦理特征之一;现阶段节约、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伦理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夏显泽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9-22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三个向度体现出了对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因为“民胞物与”是其基本态度;“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是贯穿其始终的主线;赞天地之化育是其归属。加强对其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汲取我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构建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以“和”为内在精神和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其实现提供了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本身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和抹杀的作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慧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4-7,26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的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来说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郝建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0-22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存在三种理论,即“极端的人类中心论”、“极端的自然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的正义价值、传统自然法三大理论都要求和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同时强调这种和谐共处是在以人为本前提下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物我谐和的唐诗生态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63-66
唐代诗人由于承传《风》《骚》及汉魏六朝文学的自然生态意识,同时受本朝儒、释、道思想的共同影响,以及投笔从戎的边塞生活和贬谪地方的特殊身世等,与自然的关系已达到了物我谐和的空前地步,其主要表现在六大方面,即以物为友、颂物以关、感物惠德、托物言志、悲物悯人和护物有责。唐诗浓郁的自然生态意识,是唐诗精神的有力体现,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文学史、艺术史之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斌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6-28,46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法治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良莠不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既有有利之处,也有不利的地方,必须在严格区分的基础上加以继承、批判和改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