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傅斯年的“新潮”文化思想是五四新文化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他的文学革命主张、倡导汉语改用拼音文字、致力改造国民劣根性等三个方面 ,可以勾勒出他在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2.
许多热衷于革除汉字的语言学家都认为,文盲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字的难易,并以中国文盲率高作为一条振振有词的理由来反证汉字的“难学难认”,而主张实行拼音文字。然而,如果对文字和文盲率进行一些社会学研究就会发现上述论断是颇可怀疑的。当前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所讲的语言不到一百种,其中使用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者又属极少数。但是文盲率的高低是否会依使用拼音文字而划界呢?实际统计数字则做了否定的回答。1982年联合国社会统计概览表明,通用汉字的中国的文盲率与通用多种拼音文字的非洲、拉丁美洲、北美加勒比地区的文盲率相比则要低得多。就亚洲来说广泛使用汉字的日本的文盲率尚不足百分之三,南朝鲜为  相似文献   

3.
拼音化运动是以创制拼音文字满足普及教育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取代汉字记录汉语为最终目标的拼音文字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拼音化运动长期与政治运动、思想论争相关联,对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与汉语的适切关系缺乏冷静、充分的学理思考。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便于区分同音语素,与汉语词汇字族化、词义表面化的特点比较契合。《汉语拼音方案》不能很好地区分同音语素,无法承担取代汉字记录汉语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的构成是循着由单音节到复音节的方向发展的。先秦上古汉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而现代汉语则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客观事实。汉沿由单啬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原因何在?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史稿》中写道:“汉语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将来实行拼音文字的时候,拼音文字也会成为汉语复音化的第三个因素,因为复音化是减少同音词的重要手段之  相似文献   

5.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燕 《理论界》2009,(6):145-146
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如何提高留学生习得汉字的效率,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学好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柄同志的《汉语诗歌形式民族化问题探索》一文(载《文艺研究》1980年第2期,以下简称《探索》),探讨了汉语诗歌的平仄律和诗句构成,主张汉语诗歌遵循这两条基本规律发展,以实现形式民族化。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现仅就汉语诗歌形式的基本规律问题,将粗浅之见简述于下,并乞教于杨柄同志。 一、节奏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发生学角度认为,拼音文字采用“元音、辅音”二维方式来表达“所指”,而汉语语音则采用“声母、韵母、声调”三维方式表达。它们没有好坏高下之别。在文字结构上,汉字也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二维线性排列,而具有三维立体特性,并决定了它具有容量大、信息多、内涵丰富的科学价值,这是重新认识汉语言生命力的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一般的语言学教科书中,皆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这个结论对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而言很不全面,它只说了较后阶段的事,而不是说的全部关系。本文对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作出一些探讨,并就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和拼音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运动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保守派和激进派,前者坚持继续使用文言,后者则主张废除汉字而改用拼音文字,或者至少是废除文言而使用白话。但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中也有被人们忽视的共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语言是维系一个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正是语言变革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使得"国语"成为民国初年对立各方基本都能接受(达成妥协)的一种语言改革方案,并酿成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中"国语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的合流,使得"国语"被普遍接受并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10.
浅谈英语语音和单词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是现在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据有人统计,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有三亿二千万以上,仅次于说汉语的人数。全世界的报纸和期刊有一半以上是用英语出版的;全世界的邮件有四分之三是用英语写的;全世界的电台有五分之二是用英语进行广播的。 随着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日益发展,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势必日俱频繁,无疑对各种专门人材的外语水平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为适应西藏地区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陈红娟 《社会科学辑刊》2024,(1):27-33+237+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是由自在契合向自为契合、原初契合向高度契合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入中国语境通过意译、语词借贷、借用日制汉语实现话语形式的转换。同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进一步诠释其价值观主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意义关联、意义投射与意义转移。在此基础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契合中找寻新的生长点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型,科学社会主义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得以延续、创新与发展,从而在新文化语境中实现意义的延展与概念内涵赋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应在文与言的关系中进行.从文言关系角度出发,汉字与拼音文字在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在文字与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汉字与拼音文字对应语言分节点不同;从文字与语言的连接方式看,汉字与拼音文字存在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差异;从“道”与“器”的关系来看,汉字重“器”更重“道”,而拼音文字重“器”.  相似文献   

13.
问题的提出我去年上学期带领陕西师院中文科二年级学生去三原县两个中学进行教学实习,我与另外一位同志负责指导语法。刚一接受任务时,感到初中汉语课本语法材料太多,主张把它作适当的删减。但又觉得那么办不妥当,因为汉语课本是全国统一的教材,不应当随便删减,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后来参考一些书报和苏联先进教育理论,找出抓重点,解决本质问题的方法,给我一个很大启发,觉得抓重点不但教材多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就是教材不多也应该那么办。于是我在那篇“谈谈汉语与文学试教应注意之点”  相似文献   

14.
精彩小品     
汉语可治“失读症” 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汉字,循着这条线索,科学家进一步实验、探索,发现: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  相似文献   

15.
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当地土著民族为与汉族移民进行有效交际而出现的带有本民族语言特征的汉语。云南汉语方言是明代中期在通用官话的基础上受土著民族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又一汉语方言。在汉族移民人口数量还不是较多的情况下,土著民族汉语以其简略易通的特征成为不同方言区的汉族移民之间、汉族移民与土著民族之间进行有效交际的工具。本悟成书于1586年的《韵略易通》是明代汉族移民云南汉语方言形成的标志。书中因"韵略"而出现的大量的"重韵"不是当时任何汉语方言的特征而是云南土著民族汉语的典型特征。明前期汉族移民为了交际的"易通",他们使用的汉语未能向当时的通用官话靠拢,而是向土著民族汉语靠拢,最终形成云南汉语方言。明代土著民族汉语是云南汉语方言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16.
音义码     
获得上海优秀发明奖的新型汉语辅助文字——音义码,立足于普及教育和电脑运用,发明人俞苏宁讲师曾经在华东师大、复旦、同济和建材学院等单位举办过义务讲座等活动,反响咨询较为热烈。大量同学认为确实相当简便实用,能帮助记课堂笔记、写作等。“音义码”旨在超前帮助学龄前儿童表达自己的灵感思维,用类似拼音文字的键盘符号编码,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明对话的浪潮影响下,现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由尖锐对立转入平等对话的时期,表现在第三代新儒家纷纷提出与马克思主义进行平等对话的主张。但是,平等对话的主张并没有消除二者在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根本分岐,希望通过复兴儒学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仍然是第三代新儒学追求的目标,在中国现代化实现之前,现代新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将不会因平等对话主张的提出而消失。可以预见的是:马克思主义将以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努力,充分说明和验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最后将现代新儒学的合理成分融入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新儒学的真正融合,这是现代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对立和对话之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五四:世界化及其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宇 《齐鲁学刊》2004,5(3):136-143
五四新文化运动选择了世界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在现代化这一目标制约下,世界化就是西化,西化就是现代化。虽然"全盘西化"作为一个汉语词汇是后来才出现的,但五四时期已经存在这种倾向。《新青年》集团批判"特殊国情论",反对"调和折衷论",目的都在于推进中国的充分世界化。他们之所以主张充分世界化,主要理由是西方文明比中国文明进步,而进步的标准则是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更能够保障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19.
精彩小品     
必须学好用好汉语 据《世界科技译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学者吉姆·罗杰斯指出: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和美国的世纪,20世界是美国的世纪,那么未来的21世纪将进入中国时代。吉姆·罗杰斯又指出:21世纪的中国汉语将成为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工具,将超过英、德、日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子孙后代必须学好、用好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特别是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得力工具与基础性设施的语料库研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清华大学ZW大型通用汉语语料库”的研究。 一、ZW大型通用汉语语料库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