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宇明 《社区》2008,(32):15-15
著名小说家、编剧都梁这些年以剧本闻名于世,作品数量却不是很多,已经面世的小说有4部,分别是《亮剑》《血色浪漫》《狼烟北平》和近期问世的《百年往事》。而已经搬上荧屏的《血色浪漫》和《亮剑》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创下了不错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2.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所塑造的男、女性人物形象主体意识都是很强的,并不是像网上有人著文说的什么"主体意识缺失"。事实上,都梁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全国反响强烈,是在于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男性)充溢着阳刚之气,一扫当代文坛的萎靡之风。要说"缺失",当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正缺失李云龙式人物的阳刚之气。应该说,都梁作品流溢的阳刚之气,正是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一种更高品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依据作家自己提供的线索,我们可以肯定地把它的写作时间确定在1925——1926年间。至于它所反映的生活,作家则更为明确地表示过,那是民国八、九到十一、二年间在北平发生的事迹。而这正是老舍本人在北平北郊教育界供职的时间,书中所写的人与事都有相当扎实的生活依据而决非向壁虚构,这就从总体上决定了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格调。虽然正如老舍本人反复讲到,我们评论界也有同志已经指出过的,作为一部长篇,《老张的哲学》还说不上是很成熟的作品。但文学史上常有这种情形,一位大家的第一部作品就其本身讲也许还不很成熟,甚至很不成熟,但它却由于从一开始就显示了作家不同凡响的艺术追求,表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创作潜力,萌芽了作家以后整个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特点而理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老张的哲学》就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老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八年完成的百万字煌煌巨著《四世同堂》,是作家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也是一部取材独特的作品。 其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反映敌伪统治下,沧陷区北京市民的亡国之痛上。作品没有用烧杀抢掠这样惊心动魄的事件来暴露入侵者的凶残,而是以北平一条叫小羊圈的普通小胡同里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为创作素材,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被奴役者普遍的屈辱和痛苦。  相似文献   

5.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作品。1934年8月,郁达夫经由青岛赶上北平,有感于“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写了这篇散文,发表在天津《当代文学》一卷3期,后来收入他的最后一本散文集《闲书》。《风景谈》是茅盾的作品。1940年,茅盾应邀去新疆讲学,归来途中,于5月至12月访问了延安,回到重庆后写了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6.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鸽子》、《低音提琴》和《夏先生的故事》是聚斯金德的三部力作,简单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含义。文章试从“存在的孤独与荒谬”这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三部作品进行分析,为这三部作品的解读提供一种途径。另外,聚斯金德的这三部作品还继承了西方书写小人物——即“局外人”的传统,他的“局外人”作品又有着独特的寓意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老作家沈从文在20—40年代写过大量作品,其中《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小说在他全部著作中并非力作,但却同引起过不少争论而为他的研究者所瞩目。在北平解放前夕,沈从文不受国民党引诱,拒绝随同南逃。但就在这前后,他因写过《看虹录》和《摘星录》两篇作品,被一篇《斥反动文艺》的文章斥为“桃红色”作家,联系到他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期间发表过一些为文艺而文艺和中间路线的言论,进而被界定为“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的作家。北平解放后,他因此惴瑞不安,一度自尽未遂,以后便告别文坛,转向了古文物的研究。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9.
绿茶书情     
正《中国淑女》[英]谢福云著新星出版社2018年5月谢福云是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女儿,在中国出生长大。她的旅华四部曲《名门》、《中国淑女》《崭新中国》《潜龙谭:北平新事》以中国为叙事背景,讲述一位西方人视角下的中国风情。和很多西方人的游记、纪实作品不同,谢福云用小说家的角度,纯文学的手法描绘近代中国的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0.
岳珂佚书考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除了六部传世作品外,还有《小戴记集解》、《读史备忘捷览》、《东陲事略》、《西陲奏稿》、《北征》、《续东几诗余》等六部作品已经散佚,这些作品共同构架起其在学界享有盛誉的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的著述思想。本文依据现存史料对岳珂的这六部佚书作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144年6月的一天,雁门关上的士兵看到了滚滚而来的匈奴骑兵。负责通讯的信息传递长官,也就是烽燧长大喊一声,命令士兵点起了狼烟。如果你手头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它会告诉你“狼烟”是什么。词典对“狼烟”是这样解释的:“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唐朝的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也说:“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不过一个叫作威廉·林赛的美国学者,却对“狼粪说”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简·爱》与《傲慢与偏见》两部小说加以比较,指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其中包括女权主义在庄园生活中的体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同时本文也指出了两部作品创作中的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一部被称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两部作品都以怪异闻名于世,两部作品都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李相培  王玮 《新少年》2013,(4):22-23
韩国儿童文学作家李相培,对妖怪题材的故事情有独钟,出版过《妖怪爸爸》、《去上学的小妖怪》、《妖怪三侍郎》、《哈哈,我是妖怪》等多部以可爱的妖怪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此外,作者还创作了《阿里郎》、《变成星星的草筐》、《泪花》、《花儿的蝴蝶梦》等多部童话。《爱上读书的妖怪》是一部情趣盎然的作品,作者选择了极其独特的视角,在没有刻意强调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和《雪国》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和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性作品。看似毫不相干的两部作品,实际上却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着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并且都以非常规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部作品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都有着简洁的写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象征手法的使用也使人们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唐诗《春江花月夜》和器乐曲《春江花月夜》都是广为人们熟悉的作品 ,虽是同名 ,但表达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在创作时间、表现手法、描写对象、作品意境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 ,从而阐明了两者在意境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伊豆的舞女》和《雪国》为立足点,深入挖掘两部作品中艺妓的形象。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中艺妓形象的设定与作者自身经历的关系;其次,论述两部作品中艺妓形象的联系;最后,阐述川端康成描写艺妓的思想动机,希望可以为川端文学的爱好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其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雅歌》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两部在主旨、文体、色彩、人物形象、最初出现的时间、空间等方面迥异的作品,但两部作品具有一个共性,即音乐性。两者都撷取音乐形象和风格特征,使之与作品特定的情景、氛围形成共鸣,利用音乐听觉感受来增强作品的叙事效果。从七个层面来分析两部作品的音乐性,可以从中解读两部作品创作手法、思想内容的迥异,同时,也期望引起人们对两部看似无关的作品的内在关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人间喜剧》的其它作品从《长寿药水》的题材、主题人格、语言等角度分析研究后认为:这部作品完全保持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和要素,因此,它实际上是一部用荒诞的手法表现的现实主义作品,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相比,《长寿药水》只是一部更为严肃,更为沉重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