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我校赵国栋老师的学术专著《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一书由西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计47万字,50多幅珍贵照片。该书在作者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学视角西藏传统茶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CSH059)结项成果基础上充实完成,从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维视角深入全面地展现了西藏茶文化。全书史料丰富,尤其使用了一些茶叶间谍资  相似文献   

2.
西藏社会体育的发展,是根据西藏历史变革而发展的。早期的西藏体育活动项目多半由西藏上层统治者享用,不能谓之大众性体育活动。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促进了西藏社会性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西藏人民物质生活、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条件的提高,西藏社会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代体育、民间传统体育在西藏各地竞放异彩,为西藏社会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社会体育活动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给人民带来了越来越健康的体魄。挖掘整理西藏社会体育发展历史,保护、传承和弘扬西藏民族体育项目,是研究西藏社会体育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宋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发展长河中承上启下、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宋代“点茶法”在中华茶饮文化中独树一帜;宋代茶制利于军备并刺激了经济的发展;茶道文化促成了中华茶文化重教崇德传统;宋代全面开启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新局面,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文学艺术珍宝,成就了中国茶器具文化的美学高峰,创造了宋茶文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的奇迹。当今,我们应吸收宋茶文化中的精华,传承其优秀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为当代发展所用,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和”韵,以茶和天下的胸襟,助推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扩大对外开放;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德”韵,弘扬中华茶道文化和传统美德;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雅”韵,共筑文化供给侧精品化和大众化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挖掘和创新宋茶文化“新”韵,鼓励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创新创造。  相似文献   

4.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提出,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站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价值,提出挖掘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向上的文化价值,讲好西藏故事,发挥在“治边稳藏”和促进民族团结中的作用,推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篇章。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党在西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梳理和解读。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在西藏工作的重要内容“;玉麦精神”凝结家国情怀,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一个西藏例证“;建设美丽西藏”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西藏华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了本体分析,认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有其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是在藏民族中传承的文化现象,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竞技体育在西藏的普及,具有原生“活态”性质的传统体育不少项目面也临失传的境地,对如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茶在西藏社会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唐朝起,藏族同胞饮茶就已经具备了社会过程化,即受到了多方社会因素影响,并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自身的发展历史。变迁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意义,表现了藏族同胞与西藏社会中具备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为其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寺院文化是西藏佛教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西藏宗教文化乃至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藏寺院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于实现西藏寺院文化的现代转型,促进构建西藏和谐社会,弘扬西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方法,围绕新时代西藏文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审思藏棋在西藏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与发展路径,确保藏棋文化在西藏文化建设中守正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在西藏的文化建设中繁荣兴盛提供思路。文章从构筑和谐社会与民族团结、维系边疆稳定与国家认同,彰显民族文化魅力、促进文化传播融合,拓展传统文化多元性、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阐释了藏棋在西藏文化建设中的时代价值,并提出以下发展路径:回溯藏棋本源价值、重塑文化记忆,破解文化传承困局、实现文化回归,架构文化交流桥梁、促进文化交融,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引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2015年2月,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的赵国栋先生赠我大著《茶叶与西藏:文化、历史与社会》(西藏人民出版社2015年1月版,47万字),这部书是作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心血之作,值得学术界重视。众所周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地位重要,但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却十分困难。赵国栋先生很年轻,竟然能够争取  相似文献   

11.
西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不等同于宗教文化,但以特质与类型而言,它又是以宗教文化为主的文化。如果不把文化看成是观念形态的东西而以凡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文化的观点去研究西藏传统文化,那就无法概括西藏文化的特点,也就无从进行研究。西藏传统文化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在不同历史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现阶段,西藏传统文化从总体上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并不脱胎于传统文化,而是吸收了其中的优秀成分,建立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基础上的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全新文化。因此,应当全面把握西藏传统文化,既要吸收其精华,更要抛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12.
唐代盛行饮茶,《茶经》的问世与茶道的形成,大为强化了原有茶文化的品位,不仅与茶本身相关的种茶、采茶、煮茶、饮茶、品茶具有技术、文化韵味,而且与茶间接相关的茶具,诸如茶瓯、茶托、茶釜、茶水等等也沾上了文化色彩,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并以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而著称于世.那么唐代茶文化的内涵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近几年学术界关于“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这一专题的学术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就西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及特点,西藏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西藏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的构想及西藏传统文化与西藏社会经济现代化和西藏教育现代化等问题进行分析评述,指出这一专题的研究对西藏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古发现中的武术文化,远古部落和格萨尔传说中的武术,吐蕃时期的武术与唐蕃武技文化交流、元明清时期的武术和西藏和平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等方面,探讨了西藏武术运动的起源、进程、内容和形式.西藏的武术运动,有着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论述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主要精神的基础上,介绍了西藏第四次座谈会召开后中央关怀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187项和180项工程,以及对西藏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金融与投资、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尽管伴随着传统宗教整体式微的现代化变迁,西藏民间社会盛行的转经习俗仍然保持着较强的传承能力,尤其在圣地拉萨体现得较为鲜明与典型。神权时代"政教合一"体制的强大惯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内部传承和承载着日常化展演仪式的转经空间,成为转经习俗发生横向与纵向传承的重要机制,其中既具有民俗传承的普通共性,也呈现出西藏社会宗教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西藏宗教是一种多功能的宗教.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转型,藏传佛教的传播表现出了功能的双重性.具体体现在五方面:宗教传播密切了人与神的关系,虚拟的精神世界却麻醉了、泯灭了、失却了民众对现实世界的生活激情;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整合、社会控制,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有碍社会的变革;西藏宗教传播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但却造成了发展的同质化、单一化;西藏宗教的传播增加了民族的认同感,但同时造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即冲突叉一致的矛盾状态:西藏宗教传播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统一,但也会引发社会动荡、冲突、分裂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是传统文化由传统方法保护转变为特殊权利方法保护的例证,也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范式。格萨尔、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西藏实施公约义务的有力实证。但应看到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仍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和保护措施不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清的现实,因而,像《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样的地方性立法,不但是传承与发展西藏传统文化的自身需要,也符合创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法律架构的终极诉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财政与金融两大宏观因素对西藏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西藏财政对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是直接的和明显的,但金融作为宏观经济因素之一对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强财政,弱金融”的命题无疑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西藏对外传播研究,构建西藏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加强西藏对外传播研究平台和“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升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科建设水准,“首届西藏对外传播高端论坛”2013年6月29日在西藏民族学院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