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赣江水生态问题日益严峻,流域生态补偿已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国一些省份如浙江、江苏、福建等已进行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这为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借鉴。赣江水环境保护可通过地方立法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内容,同时确立激励制度、监督制度和保障制度,以实现流域生态补偿的长效性。  相似文献   

2.
完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闽江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着补偿主客体模糊不清、补偿标准不科学、补偿资金营运不规范等诸多缺陷.完善机制,立法先行,加快闽江流域生态补偿立法,应当着重从制度上解决"谁补偿谁"、"补偿多少"和"怎么补偿"三个基本问题,即要明确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其责权利,合理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和计价办法,规范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运营机制,实现生态补偿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立法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炳淳 《河北学刊》2008,28(1):172-176
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法学的角度来厘清生态补偿这一概念,明确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态补偿的种类,使国家生态补偿成为生态补偿的核心,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开发利用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妨碍了资源地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完善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缺陷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的措施和立法设想,以期弥补我国资源开发补偿法律机制的立法空白.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已成为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经济手段,确定补偿标准技术方法成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瓶颈.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方式,边界明确、法规健全,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最典型的区域.通过对云南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集体林地和人口现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进行了56个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和机会成本核算,首次建立了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最高标准、木材采伐价值为最低标准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确定方法,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生态补偿原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建设者的积极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态补偿在法律实质上反映为人对人的补偿;生态补偿的法学目的是实现环境公平;生态补偿追求的法律价值是环境利益的分配正义。要深入理解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质,就必须明确生态补偿与环境损害赔偿、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之间的不同之处。根据生态补偿的主体不同,可以构建国家生态补偿和社会生态补偿两类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但是在海洋生态建设的立法中存在海洋生态保护缺乏、新兴海洋产业的立法不足、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区域合作法律制度不完善、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依据不足、缺乏海岸线保护方面的规定等问题.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急需通过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海洋管理机构的组织立法、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救济法律制度等的相关立法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之一。通过对新安江流域皖浙两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考察,分析跨省流域水资源在生态补偿实践中所遇到的困境。据此,建议从立法宗旨、启动机制、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跨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以推进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生态环境这类特殊的公共产品设计的以协调生态补偿相关方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化安排。过去,海西在森林、流域、矿山开采等领域展开了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探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这一制度化安排。从重视立法先行、突出政府主导、坚持市场运作、创新补偿方式、强化绩效考核等方向努力,逐步完善海西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162-166
流域水空间管理立法立足于流域水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特点,从生态系统保护和自然修复视角出发,探讨流域管理立法。生态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正义理论是流域水空间管理立法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流域水空间管理立法中,有关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的高位阶立法缺位,洪泛区湿地生态保护和流域土壤板结防治等立法内容缺失,使洪水资源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流域水空间功能恢复等相关制度缺乏;经济手段如生态补偿机制运用不足,补偿内容、方式和标准等规定缺乏明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国应制定高位阶流域水空间管理立法,完善缺失内容,建立相关制度,并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以及运用经济杠杆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按期间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草原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5。据统计,目前我国90%以上的草原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中,草场退化面积达20亿亩。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离不开生态补偿机制,本文阐述了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以及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五点建议,希望能对草原生态补偿立法和制定相关政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自被提出以来日趋升温,而流域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流域生态效益补偿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并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立法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长效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大中型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长效补偿机制有效减轻了移民搬迁安置的压力,实现了地方政府、电站业主和移民三方共赢,是新形势下移民安王方式的有益尝试和创新.通过对移民长效补偿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的研究,揭示长效补偿机制的必要性争发展趋势,对潜在风险作出科学预测并提出需要完善的相关应对策略,对于化解移民难题、促进水电建设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机制在我国的实施面临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其中生态补偿主体利益缺乏法律保障、退耕还林还草中农牧民权益受损害的问题尤为突出。基于社会公平性的要求,我们不能在追求乃至实践重要生态区域外部经济性的同时忽视当地民众的生存与发展。应将生态补偿问题寓于立法之中,确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从法律上明确补偿主体和受偿主体的权利义务,逐步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规范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对我国环境及社会影响的逐渐显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铀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补偿中具有代表意义,本文以铀矿开发为例,在论述生态补偿机制概念及生态补偿机制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铀矿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并结合国外矿山生态补偿的经验,提出了健全我国铀矿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生态环境仍呈不断恶化趋势;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立法,建立起有效的生态补偿的法律机制,才能确保西部生态补偿工作得以长期、稳定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补偿效用函数分析是研究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为指导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在此以西藏矿区矿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统计软件,应用2006年~2010年西藏矿区生态补偿相关指标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业企业的声誉、政府生态补偿的各种形式投入以及政府与矿业企业的契约三因素对西藏矿区生态补偿决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矿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特种经营对西藏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起着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是当前西藏矿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近84%的调查样本点中政府未与当地居民就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达成有效的契约,对西藏矿区的生态环境恶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需求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逐步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存在补偿标准模糊、主客体识别不够精准等问题,从而降低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效率.“十四五”时期,必须将解决现有问题凝练为制度建设的政策需求和发展方向,将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生态补偿效率,建立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吸收借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的方法与思路,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应用,确立既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推进和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在加强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应努力将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完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路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是前提;多方位开拓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渠道,扩充资金来源是基础;明确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权限、范围和标准,采取多种补偿方式是关键;明确执法主体和严格问责制度是保障;专业监督和公众参与的海洋生态补偿监管机制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0.
名称是对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生态补偿条例》和《生态效益补偿条例》都有其不周延之处,笔者建议命名为《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第一,界定立法中的生态补偿专指狭义的正外部性即增益性的生态保护行为,既与国际接轨,又避免了歧义;第二,强调目前的生态补偿仅停留在经济利益的补偿上,我们的生态补偿还有更高的目标——生态效益补偿要实现。生态补偿立法在内容上要具有完全性、明确性和协调性,才更具可操作性,一是涵盖的生态补偿要素要广泛,区域生态补偿应纳入调整的范围;二是要确定生态补偿的具体标准;三是法的规范内容与立法目的应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