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全球视野下,各国间文化市场正呈现出一种融合和整合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世界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市场的影响,探讨了中国文化市场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推动者.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是否已经"过时"、"终结"和"消亡"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认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并没有"过时"、"终结"和"消亡",只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面临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挑战,各国如果积极地应对挑战,全球化将给民族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既对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造成挑战.全球化对民族精神带来的机遇表现为:全球化为民族精神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提供了动力;为民族精神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提供了舞台;为民族精神之中普世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全球化对民族精神发展造成的挑战表现为:全球性的价值认同消解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对民族精神优秀价值观的冲击弱化民族精神固有的积极功能;导致非健康的民族精神自觉,影响民族精神健康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一是要努力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全球化进程;二是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强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主体意识;三是要立足于本民族与世界的发展大势,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30年来,马列文论研究在学术界和理论界呈现出表面繁荣,而实际上萧条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在于其价值立场的缺位和批判意识的淡化,在于一定范围内马列文论在“讲什么”和“怎么讲”两个层面的意义被虚化,在于马列文论边界意识的模糊化。建构马列文论的当代形态首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0年来的系列成果,尤其是其中关于文化、文艺的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不仅为我国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而且有利于加快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但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下 ,必须 :(1)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 ;(2 )培养核心竞争力 ;(3 )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4 )转变政府职能 ;(5 )为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而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列文论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继续发挥马列文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正视当代马列文论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现实,试图从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传统文论和马列文论的融合,以及马列文论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这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健 《云南社会科学》2003,23(3):99-104
深藏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并不平静,其冲突的表现形态、方式和本质,在广度上、深度上都有新的变化,但总的走向是冲突与融合相互交织。全球化为中国文化的建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建构与发展中国文化当代形态,中国文化随着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必将重放光芒。  相似文献   

8.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从标  贾廷秀 《学术论坛》2002,1(4):145-147
时至今日 ,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既想参与全球化又害怕受到全球化负面影响的两难境地。这种悖论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 ,也将体现在文化领域 ,而事实上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这样一种相反相成的世界潮流 ,既是对 2 1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巨大挑战 ,同时也蕴涵着中国文化自我更新和再铸辉煌的巨大生机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是自16世纪近代民族国家出现后国家存在的基石,已发展成为包括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在内的全面体系。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对国家主权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了国家主权的弱化;另一方面又为民族国家强化国家主权和职能提供了契机。面对经济全球化,主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从容应对,趋利避害才是惟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力和高新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关于全球化的问题,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早有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如何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共产党宣言》对我们仍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从整体和过程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入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去分析和把握全球化的实质、特征,考察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际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马列文论作为文艺理论体系中指向性最强的一类,对于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因此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文章以两次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座谈会讲话为基本材料,探讨马列文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指导意义,并对其在当代社会中如何继续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领导人历来都相当重视马列经典著作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党的继续学习具有重大启示和借鉴意义:在学习维度上,坚持制度化学习与自主化学习的有机统一;在学习路径上,坚持文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在学习理念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思想文化领域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关系到文化繁荣发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原则是坚持文化产品一般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发展多样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大众传媒与党的喉舌、有形载体与无形内涵、娱乐功能和知识功能与价值导向的统一 ;任务是搞好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文化管理体制等软件建设 ,实现思维方式向开放进取型、文化价值取向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文化管理体制向公平竞争与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向“法治”、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向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工作向“服务”功能、思想文化产品创作向适应市场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自觉意识。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局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必须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人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自身发展,进而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新全球化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挑战和应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次上构成挑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在新地平线上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展示自己当代性,因而必然导致创新、与时俱进。本文基于“时代反思”的基本路径,考察了新全球化时代的特征及问题谱系,认为理论创新的主题、视界与范式应以“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宗旨,从而成为“充分适应”这一时代的哲学。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时从战略上做出选择,寻找应对措施。一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二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体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三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姬学友 《殷都学刊》2007,4(1):102-106
本文从左翼文艺运动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过程中的文艺观和文艺实践。以此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影响和论争的需要,鲁迅和马克思主义有了亲密接触,这种接触与他以往的知识经验和人生体验参合印证,融会贯通,不仅增强了他的文艺现的科学性和辩证色彩,使他的文艺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我国文学理论的“转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转型"进程,大体经历了"复苏"、"探索"、"建构"三个阶段。其整体特征是,在多元的背景下多样化地走向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之途。总结和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的"转型",不能离开这条根本主线。有些"转型"的论述过分现象化,与实际的转型情况不相符,其根本原因是如何看待文学理论变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问题。如果以所谓的"现代性"为指导,那就会引领文学理论的反思和发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董学文 《阴山学刊》2002,15(1):5-12
文学理论是系统解释文学性质、特征和文学分析方法的学说。“文学是什么”构成文学理论的核心 ,极具弥散性和渗透力。文学是“一种有意思的话” ,是语言的“突出”和“综合”。文学理论研究 ,有结构式理解方式和范畴式理解方式。文学理论的存在形态也是多样的 ,有作为科学的、作为思想史的、作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作为方法的文学理论。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 ,只有走“综合创新”之路 ,才是一条坦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