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佛教文化自汉三国期间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中国汉文化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与儒道学说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使得中国汉文化更加光辉灿烂。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区,同时也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原佛教文化融合的典型区域。正  相似文献   

2.
佛塔的演化,是一本展开的佛教史,是一门艺术的类型学,是一道思辩的哲学题。佛教在历史的发展演化中形成了三大文化圈:印度佛教圈(包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以及中亚一些地区)、藏传佛教圈(包括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蒙古及中国内地一些地区)、汉化佛教圈(包括汉地、朝鲜、日本等),各文化圈中的佛教都是印度佛教外传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跨文化的审美文化比较来说,理解了艺术的原形态,就更能理解它传播到其它文化以后演变出的新形态的意义。佛塔在汉地,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但汉塔无论在艺术形式和象征意义上都与印度佛塔大不相同,本文主要论述印度佛塔形式和意义,及其在印度佛教圈的南亚和东南亚的演变,这会为理解整个佛教艺术中的塔提供一个基础,也为更深地理解汉塔提供一个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斯里兰卡佛教自公元前3世纪中期从印度传入之后,到公元前1世纪,这200年间保持了纯正的上座部传统和全国统一的局面。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东的大寺,是全国佛教和佛教文化的中心。公元前1世纪,新建的无畏山寺容纳来自印度的犊子部僧人和方广派经典,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4.
汉印语音对比与教学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地语属印度欧罗巴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通行于印度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宪法生效,根据宪法规定印地语成为印度的国语,在印度印地语和英语为印度官方语言。现在,印度使用印地语的人数有三亿多,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汉语和英语。除印度次大陆外,在太平洋的毛里求斯、斐济各约有1/3的人讲印地语。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及苏里南等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印地语使用的文字是梵文天城体。天城体是一种拼音文字,书写时自左向右。印地语源于梵语,由普拉克利…  相似文献   

5.
天台宗,创立于隋,兴盛于唐,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最早产生的佛教宗派,亦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历经几百年的演化而形成的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佛教思想体系。随着天台宗的发展,其思想远传至日本和朝鲜,对日本与朝鲜的佛教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至今日,日本佛教天台宗和日莲宗仍极为推崇中国天台思  相似文献   

6.
岁月虽然在流逝,但佛教文化并没因此而没落。佛教,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由印度,经西域从而进入到中国。佛教,体察人生无常、无我、苦空的短促,它的正义是要人提醒警觉,赶快修善,不把时间虚弃,空过一生。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信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初印度思想家罗摩·莫罕·罗易所宣传的理性-神论和启蒙思想,标志着印度古典哲学的终结,近现代哲学的发端。印度近现代哲学实质上是印度资产阶级的哲学。从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印度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由封建社会的瓦解到全面沦为殖民地,从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至民族的独立。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是这一伟大时代的主角。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印度近现代哲学,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思想体系。本文试对十九世纪初到1947年印度独立这一历史时期的印度资产阶级哲学作一粗浅的探索,力求从中寻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研究中国近代哲学思想和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璨的文化.从历史的角度看,两国的文化又都是呈经纬两向发展的。经线是各自独立发展的文化,纬线是相互交流的文化,丝绸之路则是连接两种文化的彩带。沿着这条彩带,兴于印度的佛教文化途经西域,汇集了中亚细亚各民族的文化而到达中国。在这条宗教与贸易的丝绸之路上,多少高僧大德、商贾客旅梯山航海,匹马孤征,传播着文明的种子,各国的文化艺术,繁花异卉,争妍斗艳,孕育出新的果实。犍陀  相似文献   

9.
佛教     
这是一方神秘的土地。在东晋至辽的700多年间,朝阳一直是东北地区佛教圣地和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佛教文化遗存遍及朝阳,  相似文献   

10.
近四世纪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流传黄鸣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公元7世纪起有文献。17世纪以前,全球使用英语的主要是500—700万英国人,英语世界也不过是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不列颠岛的文化圈,和远在万里之外的华文世界谈不上什么直接交...  相似文献   

11.
古代印度(包括中世纪印度)是否存在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是在研究印度历史的中外学者中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关于印度“不存在土地私有制”的真正含义,二是如何从多方面挖掘史料,正确分析史料。从研究方法上讲,是找材料给马恩的观点作注释,还是从大量的史料中得出结论,以丰富和发展(包括修正)马恩的观点。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讲,准确理解马恩关  相似文献   

12.
周明 《南亚研究》2012,(1):15-29
从1991年中亚国家先后独立到现在,印度的中亚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991年至1998年,这一阶段印度中亚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加强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之间的接触,为印度与中亚关系的发展打下基础。从1998年至2001年,随着国际形势与印度自身发展的需要,中亚国家成为印度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和打击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的重要合作伙伴。2001年至今,印度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关注与投入,致力于加强与中亚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与文化诸领域的合作,印度在中亚的影响也随之增强。虽然印度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仍受到一些制约,但印度介入中亚事务越来越明确的态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印度人没有写史的传统,古代留下的史书很少,戒日王时期也是这样。这时期的主要史籍,印度人写的只有波那跋吒的《戒日王传》。波那是戒日王的宫廷诗人,是个婆罗门。这书第一章是讲述作者自己的生平和家庭,中间几章讲戒日王的家族,第六—七章讲戒日王的战争和征服,最后一章叙述当时在温底亚森林中生活的各宗教派别。全书讲戒日王家族事情较多,讲他为王时期的活动较少;讲政治演变较多,关于当时印度的社会、经济生活记述较少。除这本书外,在印度一些地方发现了戒日王时期的铭文。如马杜般铭文(公元631年)追溯了戒日王的四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东亚世界,朝贡体系并非是唯一的地区体系,东南亚地区内部存在一个独立的曼陀罗体系。东南亚的世界秩序观受到印度教-佛教文化的影响和印度政治哲学的教诲。单一的曼陀罗体系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是核心圈、控制圈和朝贡圈。不同的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的互动形式,战争主要发生在不同的曼陀罗中心以及中心和朝贡圈之间。曼陀罗体系有三个典型特征:中心的特殊性、变化性和多元性、普遍存在的双重或多重朝贡事实以及体系内部不同圈层的流动性。无论从观念还是从结构上看,曼陀罗体系都不是朝贡体系的附庸,也不能简单看作是朝贡体系的一部分,但由于这两种体系采取共同的朝贡形式、中国被视为一个可接受的曼陀罗中心以及两种地区秩序理念的互补性这三个因素,朝贡体系与曼陀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由陈公余、任林豪编著的《天台宗与国清寺》一书,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在1991年10月出版。编著者从一九八二、一九八三年调查测绘国清寺开始,由表及里、由浅而深逐渐认识了国清寺与天台宗,最后终于撰成了一部资料系统详实、立论公允、图文并茂的著作,这是编著者近十年辛勤耕耘的收获。中国的佛教是由中国人承袭了印度佛教义理自行创立的。佛教无论在印度还是在中国,都宗派林立,但总括起来讲,只不过空、有两宗。有宗,即印度的瑜伽行派,在中国,有宗的创始人是唐代的玄奘与窥基。空宗,印度的创始人是龙树及其弟子提婆。在中国,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是承龙树之学术而创立的中国佛教空宗派系。中国佛教天台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几百的不断适应、不断改造,并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创立起来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一宗,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东渡扶桑,日本高僧最澄大师从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受传教义以后,回国在日本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并曾与真  相似文献   

16.
杨思灵  徐理群 《南亚研究》2020,(1):21-52,148,149
印度是中国在亚洲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周边安全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课题.洞朗对峙之后,中印两国高层保持了频繁紧密的交往,两国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客观来看,鉴于中国在印度地区安全知觉意象中的复杂性,中印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在中印关系中,双方的安全知觉是错位的,即在周边安全环境中,中国并不认为印度是中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印度则认为中国是其周边安全环境中最首要的因素.在这点上,从2002~2003年度至2018~2019年度印度国防报告中均有体现.毋庸置疑,历年的印度国防报告形成于印度安全知觉与实践的基础之上,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印度在全球与地区层面对中国的安全知觉意象,涉及中国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印度对中国在其地区安全架构中的看法与知觉.厘清这些印度对华安全知觉意象对于思考未来中印关系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历年印度国防报告及其综合的外交实践,大致可以勾勒出印度对华安全战略的形态.研究认为,如何稳妥地促进印度地区安全知觉中中国意象的转变是中印关系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7.
印度于1947年8月15日独立,1950年1月26日颁布印度联邦宪法并成立共和国,1951年4月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已完成了七个五年计划,其间于1966至1969三个年度因经济困难暂停执行五年计划,目前正在制订第八个五年计划(1990年4月至1995年5月)。总的说来,印度经济的发展是平稳的,其主要特点是国民总产值呈稳定、持续和缓慢的增长。据印度官方统计,从1950-51年度至1989-90年度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9%,如果把这40年分为两个时期,即从1950-51年度至1979-80年度的前30年和从1980-81年度至1989-90年  相似文献   

18.
积极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是印度发展经济的重要方针。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印度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获得美国、苏联等国提供的大量援助和外国私人投资,虽然在利用国外资金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但还是使其在印度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展望八十年代,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滞胀的泥潭,短期内难以出现转机,美国和世界银行的对外援助政策已从优惠转向苛刻。印度在利用外援和外资方面出现了复杂而困难的局面。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印度获取外援外资概况这一阶段国际条件有利于印度吸收外援和外资:(1)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势力范围对发展中国家竞相援助。战后初期美国以比较苛刻的条件提供援助,但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基本上实行优惠政策。印度是它进行经济援助的重点国家之一。美国在五十年代曾提出要使印度成为  相似文献   

19.
印度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天文学更是世界古代天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本文仅从吠陀文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对印度古代天文学作一粗略的窥探。吠陀文学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记录,其形成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之问。“吠陀”一词的一般含义是指“知识”。吠陀文学共有四种,即《梨俱吠陀》、《耶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为古老。而每一种吠陀又有各自相应的本集、梵书和奥义书(或森林篇)。另外《吠陀支节录》亦属吠陀文学。该著作中包括纪律、仪典、字源、音韵、天文和语法,也就是吠陀的六个续编部分。该书的成书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年。另一古籍《摩诃婆罗多》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描写俱卢族人与般度族人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1988年9月18-20日,在江苏省常熟市举行了全国“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学术讨论会”。该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三个所——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常熟市佛教协会共同举办。全国11个省市30个单位的53名代表(其中列席代表8名)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