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金属羰基配合物是一类特殊的配合物,由于它们在性质、结构和成键方式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引起了合成化学、理论化学和材料科学界的极大兴趣。金属羰基配合物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合成了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吸引着更多的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有人致力于开发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实际应用,而且已经发现某些具有特殊的催化活性、生物活性和导电性能;有人侧重于新型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规律和成键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Mn(Ⅱ)型金属配合物的性质比较成熟.但Mn(Ⅲ)型金属配合物因不常见,对其性质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利用高锰酸钾氧化的方法,在三乙酰丙酮存在下,合成了三乙酰丙酮合锰(Ⅲ)金属配合物,并且利用该配合物在外磁场作用下在现出的磁化学性质,应用Gouy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磁化率,对该配合物的碰矩、未成对电子数目、键型等重要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求避开一些较抽象的群论推导和变换,运用大家较熟悉的对称性概念,以及简单的线性代数知识来探讨本文的命题。 有一大类分子,中心原子A被其它原子,例:B_n、B_(n-c)C_c或B_(n-c-d)C_cD_d等原子包围,可通称其为AB_n型分子。其化学键的特点是中心原子以杂化轨道与所有配位原子键合,而配位原子间并不键合。这类分子一般都有规则的外形,有固有的对称性特点,属于这类结构的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十二羰基三铁Fe3(CO)12作为催化剂前体,研究了Fe3(CO)12分别与两种炔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当炔烃为二苯基乙炔时,可以同时得到四苯基环戊二烯酮化合物(1)和具有铁碳五元环状结构的双核铁羰基配合物(2);而与双二茂铁基乙炔反应时,仅获得了一个产物四二茂铁取代环戊二烯酮羰基铁配合物(3)。这类反应产物种类繁多,通过设计该类反应,可为合成不同取代基的环戊二烯酮类化合物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分离变分局域自旋密度泛函方法,对正二十面体MCo12原子簇的电子结构和磁性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子簇的中心原子与表面原子之间具有键长收缩效应,其相互作用得到了加强;用Ti、V、Cr、Mn、Fe和Ni原子替代中心Co原子后,原子簇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均呈现出金属特性和一定的磁性,价带宽度随着M原子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宽。该研究将为探索以过渡金属原子簇为基础合成新的特殊功能材料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出现一些特殊的化学键,如d-pπ配键、大π键和多中心键等.讨论d-pπ配键和大π键的形成过程和条件以及表示方法,掌握该部分知识有助于对某些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Ph2PCH2CH2PPh2)与母体簇合物{μ3-Fc-C≡CH}FeCo2(CO)9(Fc=C5H5FeC5H4-)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Fc-C≡CH}FeCo2(CO)7dppe簇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双齿膦配体dppe的两个膦原子取代了金属簇核FeCo2中两个Co上的羰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合成和着手研究的配合物的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新型配合物如镧系、锕系元素原子作为中央体的配合物的制备,激励着理论化学家对这些新化合物的键合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涉及到f轨道成键问题。在关于键合理论中、电子配对法(Heitler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一种过渡金属配合物连接的三维无机有机层状固体多金属钒酸盐Co(212′-bipy)H2O(VO3)2,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化合物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和热失重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Ph2PCH2CH2PPh2)与母体簇合物{μ3-Fc-C≡CH}FeCo2(CO)9(Fe=C5H5FeC5H4-)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Fc-C≡C}FeC02(CO)7dppe簇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双齿膦配体dppe的两个膦原子取代了金属簇核FeCo2中两个C0上的羰基.  相似文献   

11.
常香玲 《南都学坛》2001,21(6):47-48
应用分子轨道理论对有机化合物呈色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有机分子的共轭π→π 跃迁类型与颜色的关系 ,得出有机分子中共轭π→π 跃迁类型是有机化合物呈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四种西弗碱锰金属配合物双(已酰丙酮)缩邻苯二胺合锰(Ⅱ)(1)、双(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锰(Ⅱ)(2)、双(已酰丙酮)缩1,2-环已二胺合锰(Ⅱ)(3)、双(已酰丙酮)缩1,2-丙二胺合锰(Ⅱ)(4),以这些配合物为催化剂催化环氧化苯乙烯,讨论了配体结构、不同轴配体、pH值对催化环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汤秉遵 《中南论坛》2007,2(4):98-100
卟啉是一类具有刚柔性大共轭体系的大环化合物。当它们以盯配键和耵配键与金属配住时,其耵共轭性更为扩充,因此,卟啉金属配合物(MP)具有明显的电子缓冲特性。既可作电子给予体,又可作电子受体。其基态、激发态、阳离子自由基和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从而显示出特殊的电化学、光化学、光电化学和磁性质,也决定了它们在有机合成、材料、分析化学以及工业、医学方面的特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求算金属 -苯和金属离子 -苯配合物电子转移反应的 Franck- Condon( FC)因子的从头算法 ,并计算了金属 -苯配合物的振动频率 .在振动频率比热能 ( k T)低 ,并且键长的变化小于从反应物到产物间距离的情况下 ,此法算出的 FC因子与经典和半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吻合 .本研究的电子转移反应是在气相条件下进行的 ,可以忽略电子转移反应的外氛影响 ,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来描述更为合适 .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与母体簇合物(u3-S)(u-H)Fe2Co(CO)。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u3-S)(u-H)Fe2Co(CO),dppe.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FezCo簇核中,两个Fe原子之间含有一个H桥,配体dppe中的两个P原子取代了Co和其中一个Fe原子上的CO.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氨基巯三唑Schiff碱化合物,4-(亚糠基氨基)-3-(呋喃-2)-5-巯基-1,2,4-三唑(简称HFFMT)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确认其结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超冷原子及超冷分子的研究备受人们的关注,缓冲气体冷却法作为最为普遍有效的研究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但实现具体原子和分子的冷却前需要对相应原子或分子与作为缓冲物质的气体的相互作用有足够的了解.稀有气体是良好的缓冲气体,现已有He实现了贵金属原子冷却的报道,但其它稀有气体是否也能用作缓冲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采用单参考组态CCSD(T)方法,金属原子采用有效核势aug-cc-pVQZ-pp、稀有气体原子采用二次扩散d-aug-cc-pVQZ基组.通过采用键函数3s3p2d2f1g和3s3p2d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比较,最终确定3s3p2d2f1g作为键函数.从头计算用MOLPRO程序包实现,势能曲线的范围为0.30到1.295 nm,步长为0.005 nm.本文研究的九个二聚物的势能曲线都有比较浅的势阱,表明它们都是束缚态,而且这些二聚物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很微弱.对于同一金属不同稀有气体原子的二聚物,从He到Ar,其二聚物的平衡键长越来越小而离解能越来越大.对于同一稀有气体不同金属原子的二聚物,从Cu到Au,其离解能越来越大,但是平衡键长却不是越来越小.Cu-He和Ag-He的平衡键长几乎相同,Cu-Ne和Ag-Ne的也相差不多.由于Cu,Ag和Au的最外层电子有着相同轨道角动量但对应着不同的主量子数,而He,Ne,Ar虽然都是闭壳层但是主量子数不同,这将影响着最外层电子数的分布.波函数的重叠部分不同,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不一样.因此,随着二聚物原子序数的增加,大致呈现出平衡键长减小而离解能增大的趋势.通过LEVEL程序计算得到的振动能级与现有的理论值吻合得很好.对于同种金属不同稀有气体的二聚物,M-Ar的振动能级要明显多于M-Ne.对于同种稀有气体不同金属的二聚物,随着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振动能级也越来越多.同时,首次系统给出了这些二聚物的光谱常数,由于没有可比较的实验值和理论值,这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金属与稀有气体二聚物较大的平衡键长和较小的离解能表明它们之间的确存在范德瓦尔斯力.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大致呈现离解能增大平衡键长减小同时振动能级增加的趋势.MS函数依然可以描述金属与稀有气体原子形成的二聚物之间的弱相互作用.这九个二聚物都有着较大的平衡键长和较小的离解能.由于实验上已经用He来束缚Cu和Ag,也实现了用Ne来束缚Nd,这种类似的弱相互作用表明Ar可以作为缓冲气体,且Au原子可以作为被束缚的原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其一是探讨了BX_3分子中存在离域π键,从而使得它的稳定性提高,水解程度不同。其二是用“极化理论”解释了配合物的顺反异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双齿膦配体dppe与母体簇合物(μ3-S)(μ-H)Fe2Co(CO)9进行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混金属簇合物(μ3-S)(μ-H)Fe2Co(CO)7dppe.利用IR,NMR,MS等方法对新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Fe2Co簇核中,两个Fe原子之间含有一个H桥,配体dppe中的两个P原子取代了Co和其中一个Fe原子上的CO.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和判断共价多原子分子或离子 (不包括配合物 )空间构型的原理 ,导出了一种用价层电子对数直接预测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