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国共两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斗争阎玉田,李爱香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问题,实质上是涉及到革命领导权这个根本问题,“不弄清这一点,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在国内外政治斗争激烈复杂的形势下,中国人民空前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团结协作、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战的结果。从表象上看,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共产党仅掌握着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权,但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了对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抗战中,国共两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实际上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考察中国的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领导权的涵义。领导权的一般意义是权力的象征,但考察中国抗战领导权,就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从理论上说,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也应由我党领导。但抗日战争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执政的国民党都是革命的对象。无论在根据地、在白区,只要是  相似文献   

4.
抗日时期,苏联由于和中国革命、中共的特殊关系,与中共文化领导权建构产生了重要交集。一方面,苏联对中共文化领导权建构给予重要的指示、建议,另一方面,苏联对中共文化领导权建构提供人事、经费、文本和其他帮助。这些苏联因素促使了抗日时期中共文化领导权建构的理论基础的形成;促成了中共文化领导权建构主体的成熟。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总之,苏联因素对抗日时期中共文化领导权建构乃至建国后的文化领导权巩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很多方面是通过国共合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是那时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重要特点。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是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共产党在湖北省党部中的领导作用问题,对于深入研究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特点是有益的。(一) 湖北省党部的建立,体现了共产党在组织上实现了领导权。毛泽东同志说:“当时各省的国民党,都是我们帮助组织的。”湖北省党部就是由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中国文化革命运动的实践中,最早地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争取文化战线领导权的理论,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主要论点有: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领导中国文化革命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文化大众化是实现领导权的重要形式。瞿秋白文化战线领导权思想,为实现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领导权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还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它不仅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成败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有着十分意义。本文就瞿秋白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1920年曾以记者身份访问苏联,向国内介绍了苏联十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很多方面是通过国共合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是那时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重要特点。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是革命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共产党在湖北省党部中的领导作用问题,对于深入研究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特点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2 0年代初 ,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促进中国共产党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上 ,表现出浓厚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色彩和立场。这种形式 ,自始至终存在着领导权之争 ,它客观上有利于国民党掌握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由于处于幼年也限制了中共掌握领导权 ,同时中共对此也没有做好合作和分手的两手准备。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概括起来,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大革命是由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中国国民党是大革命的领导者。(三)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了大革命。本文拟以大革命的史实为根据,对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 大革命领导权谁属,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一)我国新旧民主革命领导权的过渡性 大革命时期,我国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领导权从资产阶级手里转移到无产阶级手里,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种过渡性,是由原国民党领导权的延续性和共产党的不成熟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欲望之旅和延宕叙事是铁凝后期小说的两大魅力之源。前者把文本从叙事层面推进到人的内心深处,对私欲进行大胆地揭露,从而开拓了中国现当代小说新的欲望形态,具有独特的心理学价值;延宕叙事既是一种叙事手段,又是一种心理呈示方式,与欲望之旅具有同构关系。这两者是互相指涉、互相彰显的。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的审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本体论为理论基础,可以把中国古代艺术散文与诗歌在审美形式上的区别归纳为三点:在思维和创作方法上,艺术散文重在体物而赋形,诗歌偏于缘情而立象;在文本上,诗歌强调情调,散文强调智慧和趣味;两者之所以不同,是由诗歌与散文作为中国文人不同的存在方式而决定的,也是由诗歌纵情和艺术散文任性的内在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文化”命题,曾对宗教研究起到了解放思想的巨大历史作用,也开拓了宗教研究的广阔视域,对扭转进而深化对宗教的理性态度功不可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宗教研究的深化,该命题自身的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出来,那就是将宗教研究的泛文化化倾向,从而导致对宗教自身的超越维度的遮蔽,削弱了作为一种文化样态的宗教特性的澄明.由此,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仍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课题.事实上,在狭义的文化视域下,人类文化样态植根于宗教之土壤;而从宽泛文化视角看,宗教则显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二者协同渗透、功能互补,宗教在与世俗文化样式互照中展现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颜色革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形色色的"颜色革命"的表面形式是选举夺权,而其背后则有一只若隐若现的手--国际非政府组织.从南联盟到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每个国家的反对派都有自己统一的标志性颜色,通过策划选举运动来达到和平夺取政权的目的.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这些"颜色革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幕后探纵和推动作用.国际非政府组织表面上不受政府支配和约束,实际上是政府机构另一种形式的扩展和延伸.不少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西方情报机关安插在前方的特洛伊木马,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际上是中国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信仰尝试.这一实践给后人留下的多是扑朔迷离.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民这场伟大的信仰实践的多重视角分析,深刻揭示出这场信仰实践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后人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麦金太尔认为,德性的失落是启蒙运动以近代自我观念取代传统目的论的结果,它导致近代思想家们为传统德性寻求合理性的努力失败。然而,由于他忽视了近代文化转型的客观必然性,致使他所设计的德性超越之路成为一厢情愿。事实上,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已经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德性的表现方式也由主体自律转向制度约束。因此,只有以制度的正义性为基础并辅以相应的社会改革和文化引导,才能逐渐走出德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诗界革命"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没有进行词体革命,这不仅表现为创作的贫乏,更表现为理论的缺失。而梁启超前期以"雅化"的标准推尊词体,也许是他没有进行词体革命的内在因素。胡适提出"白话词"理论,应该为现代文学史上词体的第一次革命,但还只是文学革命的附庸。曾今可发起的"词的解放"运动,是"诗界革命"以来第一次以词为主体的革命,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丰收;但因为未能领会诗界革命"新意境"的内涵,从而脱离了时代。李冰若和卢冀野之"旧辞新境"的改革,取得了理论和创作的成功,是最接近梁启超"诗界革命"精神的一次词体革命。词体革命经历了四个阶段,经过了三代学人的传递,呈现出不同的词体定位意识,导致各家理论无法调和,很难创造出各种要素完美结合的新词体。但词体革命在语言、格律、意境、风格等方面的探索,对当代词坛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分类(实际上是指对科学进行分类)是一项古老的科学学或科学哲学工作。关于分类的科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对科学分类本身至今还处于一种相当不自觉的状态。科学是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发现、认识并理解科学,进而运用科学是人在这个小小星球上存在与发展的自然选择——人择。人类追求科学的确定性存在:形式或抽象的确定性,历史文化或对既成存在的确定性,以及未来的确定性。这形成了科学的三元结构:形式科学元,解释/实证科学元,设计/实践科学元。这三种科学元构成了科学分类的元结构。在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三类科学中,设计科学是目前最欠发达的科学元,今天人类对发展的不满与担忧的绝大多数问题是我们所进行的设计水平不高引起的,根本问题是设计科学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任何科学都必须精密、精致,促使科学精密精致的根本在于其各科学元的公理化实现。其实,所谓的后科学社会则是设计科学的春天,而今天所有不够科学的科学都需要通过公理化的努力实现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哲学中出现的各流派之间的分化和融合,最为明显地表现在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诠释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在,分析哲学与现象学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被看作拥有相同的论域。共同讨论的话题比较集中的是:意义与理解、符号与语言、思想与世界。它们共同构成了分析哲学与诠释学之间的交叉点,同时也被看作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偶然性的朝鲜战争直接诱发了台湾问题。透过历史的表象进行分析,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二战后国际冷战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美国遏制战略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