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周有奴隶贩卖,五个奴隶价匹马束丝,这是郭沫若同志考释《曶鼎铭文》的重要发现;至今奉为不刊之典,并写入了历史教科书。今细推敲铭文,实有俣释之嫌。谨陈所见,就正方家。 兹先录有关铭文(依《奴隶制时代》释文,个别字依《大系》)及考释如下: 唯王四月既生霸,辰在丁酉,井叔在异为△,〔曶〕 使厥小子(?)以限讼于井叔:“我既卖汝五〔夫效〕 父用匹马束丝。限(?)曰(?)则俾我偿马,效父〔则〕 俾复厥丝束。(?)、效父迺(?)(?)曰于王参门△  相似文献   

2.
一近年来,出土了一批蔡国铜器,铭文上有一个“■”字,很难弄清楚。经过许多古文字学家的努力,较多的同志认为:这是一个“(?)”字,是“(?)”的繁体,“吕”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较多同志认为:是蔡昭侯的名。蔡昭侯名“申”,那么,“(?)”就是“申”了。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写了《寿县蔡侯墓铜器铭文考释》(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指出:“(?)”与“申”,古声近通用。另一个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先生略持异议,他在《蔡器三记》里说:“小篆之卵与申字形近易混,《蔡世家》昭侯名申,当是卵字之误。《番生(?)》的‘朱(?)’,《毛公鼎》作‘朱(?)’,即此字。”《说文》云:“亂,从(?),(?)亦声。”亂,《集韵》、《韵会》、《正韵》并云:“卢玩切。”而卵呢?《唐韵》云:“卢管切。”二字声本同。陈先生之说,正好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3.
西周时期的何尊铭文对周初历史的研究,其重要性决不亚于《尚书》中《周书》的一些文献资料。两者在研究周初历史时,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何尊于一九六三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铭文为十二行,共一百二十二字。全部释文为: 惟王初(?)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白天。 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辶来)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 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虖乌!尔有唯小 子亡识,视于公氏,有昏于天,彻命。敬享哉!”(?)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 诰,何锡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惟王五祀。 对这篇重要的铭文,诸家都做过较详尽的考释。考释者无不认为,这是周初的一篇至关紧要的文字,它所记的大致意思是,宗小子何这个人在周的京室接受了周王的一番诰令后,并被赏赐了卅串贝,为此,何铸此尊特以观耀。其大意虽则如此,但对铭文中  相似文献   

4.
陈来生 《社会科学》2004,(6):106-109
“《诗》亡而后《春秋》作” ,通常的解释是《诗经》因王者之迹熄而式微 ,《春秋》应运而继之代兴 ,世风大变。这种释义对文体递变和记史方式的演变未加注意。本文认为不但可以从政治义理上解读成“《诗》亡而后《春秋》作” ,更可以从记史方式的韵散嬗递上解读成“诗”亡而后“春秋”作。“诗”指“史诗”类记史记事韵文 ,而“春秋”则指散文体史书。《诗》亡而后《春秋》作是历史叙事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清代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小盂鼎,原器亡佚,仅存拓本,铭文约四百字。诸家考释,多定为康王器,尤以郭沫若氏《两周金文辞大系》论之甚详。郭氏定为二十五年器,依据拓本铭末“隹王廿又五祀”,断为康王,主要立论于铭文中有“用牲啻周王(武)王成王”,以为武王、成王之后自是康王无疑。 殊不知,“成王”之后,铭文泐缺四字,辞已不可考求。由此断为康王器,实属佐证不足。而“隹王廿又五祀”亦属误释。 1986年春,笔者与东北师大陈连庆教  相似文献   

6.
命父諥殷跋     
命父諥(?)乃未经箸录之器。数年前,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同志从电解铜厂废铜堆中捡得。铭文三行,连重文共十八字。铭曰: 命父諥乍宝 (?)其万年子=孙= 用享孝受福 此(?)作者名諥,字命父。古人之名与字其义必相应,亦有用反义者,清人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已详言之。諥,《广韵》:“言相触也。”《说文解字》:“触,牴也。”命,《说文解字》:“使  相似文献   

7.
北宋嘉祐年间,在凤翔开元寺下出土了一块秦国的刻石文,后人称之为《诅楚文》.《诅楚文》作为秦国"告于丕显大神巫咸,以底楚王熊相之多罪"的祝诅之文,对楚怀王前期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刻骨铭心的抨击.其所述内容,有不少未见载于《战国策》和《史记》.姜亮夫先生指出:"细绎其内容,则与战国时势关系至大,可补史公之缺,以见从亲一派之大力未遂,且亦关一时  相似文献   

8.
《巴官铁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官铁盆》是东汉永平七年巴郡官铸的煮盐器,它是三峡盐文化的历史见证。但原物今已不存,唯在文献中留下有关发现此盆的概况及其铭文的若干记载。人们大多以为其器已亡,其铭已没,遂衍生出对此盆铭文及相关名物制度的一些误释,误判。事实上宋代文字学家刘球《隶韵》、娄机《汉隶字源》已将其16字铭文中的14字摹写收录,馀二字之字形亦见于洪适《隶续》的记载中,使之未被历史风尘掩没。现将其铭文逐字辑出,以图恢复其本来面貌,并据有关文献予以详考,以便为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可信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此师克盨盖系一九五七年三月间,西安商业学校熊本周同志捐送陕西省博物馆,为其先人步龙先生遗物,(闻步龙先生在清光绪间曾任教三原味经书院)器早佚。盖通高八、五公分,口宽一九、九公分,口长二七、八公分。铭文(图版一、)凡一百四十四字,又重文三、盖面铸夔龙纹饰。据郭沫若先生考订:“大克鼎称其祖为师华父,官职为师。此师克亦称师,表明世袭,可知克系同一人。铭文第三行又下(?)字,见录伯(戈冬)(皀殳)、单伯钟、毛公鼎、王国维释劳。案此铭多一(?)(凡字),当是声符,准凤从凡之例,此当为奉之初文,会意,凡声也。”  相似文献   

10.
盠作骡尊跋     
此尊铭文,已由段绍嘉何汉南二同志作考释,载在人文杂志创刊号。邦怀有所补充及不同意见数事,今条列如后。铭云:“王初执驹于(厂干攴)。”段何二同志云:“周礼校人”:“春祭马祖,执驹。”注:“执驹,无令近母,犹攻驹也。”铭文中执驹似有牵驹意。邦怀按:郑玄注:“玄谓执犹拘也。”尊盖铭文:“王(?)驹”之(?)字,右旁虽不可识,然从系可辨,左从句,盖为絇之繁文,絇、拘同声,知郑玄训执为拘、是也。“王初执驹于(厂干攴)”者,言王初次祭马祖于(厂干攴),行执驹之事也。(?)为地名,段何二同志云:”周睘尊铭文有(?)与(?)相近,……按(?)字,真书作厈,……此作(?),多攴,与(?)似  相似文献   

11.
《切韵求蒙》是清成丰年间广东顺德人梁憎宝作的等韵图,是研究汉语等韵学以及中古语音的重要材料。梁氏此书成于公元1877年(清光绪三年),有光绪十六年孝梁家塾刊本,1955年古籍出版社曾影印出版。《切韵求豪》以十六摄统帅《广韵》的二百o六韵,十六摄中,以阳声韵居前,阴声韵居后,每摄所辖的囵数不等,全书共分为八十个图。把《广韵)}的韵部除冬与建、唐与阳、登与蒸、臻与股、欲与戈等韵同列一图之外,其他各韵都分别自立一图(或两图,有开、合之分者立两图)。在韵图的列字上,“悉主《广韵》,辅以《集韵》、《玉篇》,凡后出…  相似文献   

12.
二帝乙十祀征人方历程地名考释帝乙两次征人方,在现有卜词材料中,以十祀征人方材料最多,首尾啣接,是研究卜词地理之宝贵材料。我们以李学勤同志《殷代地理简伦》所编排之《征人方日表》作为叙述,讨论之资,集诸承研究的胜说,再参以我们的研究所见,作帝乙十祀征人方历程地名考释。帝乙十祀征人方之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段:(一)十祀九月甲午,以“正人方·告于·大邑商”开始出师,至十一月已巳南下至攸。(二)十祀十二月癸酉自舊返至攸侯鄙永。(三)十一祀正月癸卯四月癸酉。由攸返商,由商至云奠河邑。下面,我们就按这三段路程,对征人方历程地名之可考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曹胜高 《中州学刊》2023,(12):144-149
周有七祀制度,王祀泰厉、诸侯祀公厉、大夫祀族厉,以厉祀祭祀无后者。殇祀则祭祀二十岁以下的殇者,使其附先祖从食。二者皆以祭祀的方式,使其魂有所归而不为祟。兵死者不入兆域,通过集体安葬而享受祭祀。楚有厉神,又有武夷掌兵死者,皆使兵死者享受祭祀而有所归。由厉祀、殇祀制度观察,《国殇》当为楚国为兵死者举行的公祀仪式,以安其魂。按照楚汉的魂魄观念,神灵魂魄合一,常人则魂飞魄散,故《礼魂》当为安魂曲,用于人鬼之祀,其当为《国殇》的附歌,而非送神曲。  相似文献   

14.
燕国之燕,史籍皆作“燕”。西周金文作“匽”,或作“匽”。战国时期,“匽”字加邑旁,书作“郾”,这已由出土的燕国青铜器铭文得到确证。 燕国自燕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称王后,燕国的青铜兵器上,绝大部分都铸有燕王的名字,这对考证《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记燕之世系中失去王名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燕国自燕易王称王后,经历了燕王哙、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和燕王喜六代。过去出土的燕国青铜兵器上铸有王名的有:郾王职、郾王戎人、郾王(吅言)和郾王喜四代。这四王的青铜兵器出土不少,都散见于过去的著录中,如: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善斋吉金录》,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邹安的《周金文存》,陈介祺的《(?)斋吉金录》,端方的《陶斋吉金续录》,方濬益的《缀遗斋彝器考释》,于省吾的《商周金文录遗》及《易水金石志》等。 解放后,燕下都遗址又出土了郾侯载戈、郾王职戈和郾王喜戈。1973年4月,燕下都第23号遗址南部又出土铜戈108件,其中铭文清晰的计有:郾王职戈24件,郾王戎人戈37件,郾王(吅言)戈16件,郾王喜戈8件,总计85件。 本文根据这批铜戈的资料和已发表的或见于著录的资料,对燕国的铜戈形制、名称做一初步研究,并对这四王的世系做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5.
鲁杰  杜玄图 《江汉论坛》2022,(11):73-80
基于词曲相通、用韵贵纯的词韵主张,李渔《笠翁词韵》以《词韵略》为框架基础,并参合时音,兼赅23韵部和27韵部两个系统。23韵部为宽式词韵系统;27韵部是一个近似于南曲韵的严式词韵系统。李氏韵与稍晚的《诗词通韵》《韵选类通》一样,都是清初典型的曲化类词韵专书。曲化词韵的主张以词曲互动风气为土壤,不以单纯的辨体辨韵为编韵目的,而是以揭示词韵的词体音律属性为目标,这与时兴之格律类词韵大相径庭。在清代词学辨体、尊体的主体语境下,曲化词韵因有体不尊、律不辨、韵不正之弊而见弃,但其以音律为指归的词体反思对后世词韵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孟子"诗亡"之论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兴华 《学术论坛》2007,30(8):100-102
《孟子·离娄下》中"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语,论者多作"《诗》亡然后《春秋》作",将"诗"理解为文本之《诗》.鉴于先秦时《诗》未曾衰亡,而诗歌创作的衰竭则是一种与《春秋》之起有着必然联系的客观事实,且孟子之时关于诗的文体意识已经明朗,故文章认为,孟子"诗亡"之论,所指为文体之"诗"而非文本之"《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部分卦爻辞的训释作了探讨,认为: 《孠》九二(?)读作沙,郑本作址,址乃(?)字之形讹,(?)为沙字或体;《(?)》六三可(?)读作盱豫,不读作歌豫,意为妄大之豫乐也;《钦》九三(?),帛本作(?),均当读作腓,今本作股,则疑后人有意改字所致;《钦》九三(?)字读作随,帛本、今本亦作随,俞樾认为今本随字当读作骽(腿),说误;《揆》六五陞宗,陞即陞(升)字.训登,宗训宗庙,不训宗主,又本爻(?)肤读作噬(?);《艮》九三(?),帛本、今本作肥、夤,三字均读作(?),夤为(?)之通用字,训夹脊肉;《丰》九三芾,帛本、今本作殖、沛,三字均当读作旆,训幡幔,虞翻则云日在云下不明称沛,说误等。  相似文献   

18.
《顾亭林诗集汇注》第586页:《为丁贡生亡考衢州君生日作》,王(?)常按:丁贡生不详。据序知名雄飞,据诗知为南京人。《同志赠言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有其署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按:丁贡生,即丁雄飞,字菡生。《书杨彝、万寿祺等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作菡生(中华书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的铜器《鲜盘》,著录于巴纳和张光裕编的《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中。它的铭辞全文是: 隹王卅又四祀、隹五月既望戊午,王在…京,禘于邵(昭)王;鲜蔑历,祼王璋, 祼玉三品、贝廿朋,对王休,用作子孙永宝用。 不少中外学者,根据“禘于昭王”一语,论断为穆王时器;还有人依据其铭文字体很象穆王时的《刺鼎》,认为可以视同穆王时的标准器。一个好友闻风而动,据此修正了他的西周年代论文的个别论断。赵光贤先生推算了他的纪时后,认为不符旧说穆王34年的月、日;加  相似文献   

20.
《尚书》是我国记述上古史事最早的一部史书。今传《洛诰》篇载周成王初年如下几件重大史事:一、周公营筑洛邑;作《洛诰》,告成王居洛之义;成王在成周烝祭文武,诰命周公后。二、周公教诫子伯禽和成王诰命伯禽等语。三、成王在成周行殷礼,周公致政,成王即政,祀天改元,称秩元祀。篇末署“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王国维在《洛诰解》一文中,从文字到史事均作有精深的注疏考释。上述史事年岁,总括于成王七年①。郭沫若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