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周锦国张洁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1-5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其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对今天我们解读《诗经》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从远古社会的鸟图腾崇拜、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和婚恋风俗、上古社会的政治讽刺几个方面分析,阐释《诗经》成语中的动植物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4-77
《诗经》的宴饮诗反映出仁爱精神与道德理性在周代文明中成长了起来,它塑造了情感兴发的诗教传统以及即生活即宗教的儒家人本精神。在《诗经》的宴饮活动中,重在情感抒发的“乐”与重视人伦秩序的“礼”统一成为儒学的文化特质。《诗经》中情感兴发为开端的诗教精神与《易传》中忧患敬畏为开端的教化思路,共同构成了儒家的教化传统。《诗经》的礼乐精神,经过情感本体论的现代诠释,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美学之维。 相似文献
5.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0-115
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作为新兴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用来分析文化遗产的系统结构和传承规律的。《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组合要素包括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文化群落和与之相关联的人类群体及生态环境,不同的文化群落又各自组成结构独特、功能相互差异的文化子系统。同化和异化是《诗经》文化生态系统新陈代谢的决定力量,遗传和变异是《诗经》文化发展演进的表现形态。采用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审视《诗经》学的系统结构与演化规律,可以为《诗经》文化传承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蔡廷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3):64-67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诗经》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诗经》成语从多方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如汉语审美文化、农耕文化、礼乐文化、婚恋文化和祥瑞文化等,对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6-6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作为我们民族最早的诗,我们先民对自然和宇宙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第一句歌唱,它对我们后来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奠定着我们民族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本文试从上帝与祖先、自然与万物、战争与和平四个方面,解读《诗经》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女性审美传统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剖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田俊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2):101-105
在古代政治活动中,祭祀成为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祭天之礼是王朝大典,一直受宗周统治者的重视,祭祀作为古礼的最重要的来源,从根本上奠定了我们处理天人、人人关系的基本观念然和思想。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原则。祭祀诗的出现与宗教观念和祭祀制度密不可分,祭祀诗是人类文化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祭祀诗的具体内容和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完全是由宗教观念的特点和祭祀活动的地位所决定。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祭祀诗都包括在《诗经》中,可以从祭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祭礼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这部分诗歌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朱子《礼》学解释《诗经》是韩国李朝后期具有本土特色的解《诗》方式,也是李朝对中国朱子学说全面接受的具体体现。重在论述李朝这种解《诗》方式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李朝士人用朱子《礼》学阐释《诗经》过程中对诗意的丰富,并论证了李朝《诗经》学在《礼》的民间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普及,以及其对于夯筑韩国儒学民众基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瑞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异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一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中不乏对自然灾异的描写,这些记载可以说是对灾异的形象而生动的再现。检索发现,《诗经》中涉及自然灾害的诗歌达到36首,占305篇总量的十分之一强。这些灾异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学性较上古灾异诗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齐风》作为齐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象之一 ,以其独特的文学笔法 ,形象地反映了齐文化诸多方面的内涵。这主要表现在《齐风》反映了齐文化中的朝议制度、贵族生活、平民生活、婚姻生活、男女恋情、狩猎生活和尚武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研究<诗经>,古已有之,而探讨<诗经>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显著的地域文化现象则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诗经>的一个切入点.从<诗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州文化、三秦文化、齐文化和宗周文化等若干鲜明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诗经》宴饮诗开中国宴饮文学之先河。记录周代仪礼在宴饮场合中的践行,多颂德称美之内容,注重描绘宴饮中和美的人伦氛围,具有丰富的礼乐文化内涵。作者身份、描写内容、审美取向均体现出华贵的格调,具有贵族化的品格。在题材内容、教化功用、语言风格方面对于后代具有典范作用,引领了宴饮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诗经·秦风》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5):76-79,85
符号作为文化的物化载体,承载凝聚着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核。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文学,将文化的质素统摄于语言符号之中,在所指与能指中包蕴文化的内核。作为秦地文学的早期代表《诗经·秦风》,在语言符号中既反映出了秦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所积淀而成的好勇尚武的秦文化,又体现出了秦对异质文化尤其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吸纳,从而使《诗经·秦风》彰显出多元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6-59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投降类型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星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3)
<三国演义>用艺术化的手法重现了三国时期云诡波谲的历史面貌.各种情况下各式各样的投降事件和投降人物,成为一部三国贯穿始终的重头戏,演绎出一幅幅精彩纷呈、令人感慨万千的经典画面.多种投降类型反映了特定年代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起伏变幻和统治集团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从中揭示出战乱时期投降类型的文化意蕴以及古人对投降文化本身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莫纯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Z1)
《诗经》弃妇诗以朴实的语言 ,大胆真率地描写了弃妇恋爱和婚姻的心理过程 ,揭示出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关系 ,深刻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民情风俗和婚姻制度 ,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黄汉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3)
历代对诗经《郑风·风雨》一诗的题旨解释,大致有三种:《毛传》传统认为,此诗旨在“乱世则思君子”;朱子解为“男女淫奔”之诗,现代人则舍去朱子之道德偏见,认为此诗表达了寻常正当的男女相悦之情;方玉润解为怀念朋友之诗.三种解释的差异取决于如何理解诗中的“君子”.透过对“君子”的辨析,可以得出对此诗主旨的三种不同理解,但这三种理解未尝不可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20.
周建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49-50
中华五千年历史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之树上的硕果.它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形成深厚无比的文化积淀与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