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本文通过详细考察韦伯核心的科学学说文本,认为在韦伯的科学学说中,价值的自由形态之所以不同于价值的自然正当性,是因为其必须借助科学这一“中间性的世界”来成全,因此价值的自由形态和科学作为价值与伦理的中间世界是同时出现的。从上述社会科学面临的根本处境出发,本文接下来讨论了韦伯社会科学的第一次奠基,即将经验正当性落在了价值观念上的意涵。这一奠基致使韦伯那里“价值自由”的社会科学对种种带有“客体化”色彩的理论追求(“自然主义”和“精神化”)进行了相应的批判,从而走向了以意义问题为核心的“历史个体”与“理想类型”。这一过程的实质问题在于,意义问题更直接地放在了“人造物”上(理想类型),社会科学因此以某种二律背反的形式表明深刻的自由人格设定。这也是韦伯社会科学的第二次奠基,即人格奠基的意涵。  相似文献   

2.
“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中国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讨论被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旨在分析讨论西方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范式。通过分析总结国际一流社会科学杂志之范文,本文勾勒出经验社会科学研究的八个组成部分:问题、理论(文献)、假设、数据、测量、方法、发现和结论。这种范式反映后实证主义逻辑,我权称其为洋八股结构。文中重点分析问题、理论和假设三股,讨论提出好问题,做好文献分析的指导性原则;强调假设乃连接理论与经验之桥梁,并分析建构假设的几种常见策略和形式。最后,讨论了洋八股与本土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隐蔽青年现象已越发普遍。基于知识社会学现象学传统中关于实在的理论视角,以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三个个案进行的研究发现,隐蔽个体在形成其主观现实的过程中具有意识张力向有限意义域转移、整体性自我的消解、次级社会化障碍和意义危机等特征。社会管理者可以从提供隐蔽青年的互助和沟通场域、对隐蔽个体的家庭成员提供援助和为隐蔽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与心理疏导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干预。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进步,在道桥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构有效的处理措施和路径,提升管控结构和管理水平,深度贯彻落实施工要求和规范化施工流程,以优化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从道桥施工项目防水路基面施工的必要性入手,对道桥施工项目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技术管理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社区居民归属感因素的研究,运用量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描述,针对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现状,制定可行性的策略,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完善社区居民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培育,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和谐社会和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推进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会同北京市民政局,在顺义县进行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工作。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典型凋查等方法,调查范围涉及10个乡(镇)、38个村,问卷调查的样本总量为1000个,深度访谈样本总量为150个,典型调查样本量为4个镇、12个村。现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城乡流动中的传播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的升温,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逐渐展开.本文着眼于农民工城乡流动这个过程,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农民工流动情况中存在的传播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还没有脱离传统乡土社会的特点,主要还是依靠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来沟通信息,而大众传播媒介在城乡流动中的作用却十分微弱.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传播方式存在着很致命的弱点:盲目性和无序性.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弱点将给农民工自身甚至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证伪在社会科学中可能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在社会科学中影响广泛的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认为证伪主义除了受到自然科学哲学的批评外,更不适合于基于概率性因果关系的社会科学。本文讨论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使用证伪来判断社会理论的科学性的四个问题:(1)理论的辅助性假说使得证伪在逻辑上不可能;(2)社会科学命题复杂的因果机制对证伪形成挑战;(3)统计命题不能被单个反例证伪;(4)限界条件并不能挽救证伪主义。基于上述讨论本文认为,只有严格地发展理论,而不是寄希望于证伪的简便性,才能推动社会科学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质的观点出发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进行了深度的探索,并访谈了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发现当前在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今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高职院校道桥专业现状入手,首先讨论了加强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运行与管控体系建设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与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当前高职院校道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控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内容与功能、校企合作和生产性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探索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已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一块“试验田”。反思中国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方法论,需改变“以外校内”的“学徒式”状态,始终保持中国立场。作为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具有“双核心、多基础、两支撑”的结构。作为交叉学科,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星丛结构”表现为多学科多样性的融合状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整合性知识体系将会涌现。未来社会保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守“以我为主”,强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的引导;以问题为导向,把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建构在中国大地上;以时代为观照,实现中国社会保障知识体系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使用者在“汉口路西延事件”中的参与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探讨了大学生网民如何在事件公共化的基础上通过公共讨论、公共协商对公共决策产生影响的可能。研究发现。基于BBS的公共讨论凝聚了网民的公共表达和利益诉求,是一种议题式的公众参与。网络公共讨论促使事件公共化形成压力效应,在一定现实行动的互动下使决策部门启动协商对话并作出公共决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相关的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该研究着重以孩子的视角,来分析父母离婚后孩子的心路历程。从年龄的不同,父母离婚原因的不同,父母离婚后是否再婚以及孩子对于父母的关心程度等等四个方面,探讨父母离婚过程中孩子反应的具体表征及其影响。以及孩子对父母离婚的意义建构与孩子的主动应对方式进行不同的划分和总结。并且全面探讨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过程及应对方法。建议社会工作从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教育等方面开展针对父母离婚孩子的社会服务,促进其身心的调适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危机教育,本文以浙江省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的公共危机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大学生公共危机意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开展公共危机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宁晶  张初平  原珂 《公关世界》2022,(12):41-43
作为发现公共问题和社会规律的有效工具,研究方法类课程已成为社会科学必修课程,在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现象、提升综合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管理专业将公共管理研究方法作为必修课程,为反思研究方法类课程现状提供了切入点。本文基于北京地区3所高校的任课老师以及10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访谈资料,采用教育学经典的3P教学模型,从前提条件、过程实施以及结果评估对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困境进行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课程更加倾向于理解和探究,相对于小学,知识内容、思维深度、知识广度进一步提升,再加上教学衔接缺陷以及教学体系尚未构成等问题,导致小升初语文教学难以有效衔接,需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做好中小学之间的课程衔接,以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本文结合小升初语文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小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波 《职业》2015,(7):159
本文就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校研究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获得了该四位在校研究生对某一宿舍冲突事件的回忆,并记录和整理出他们真实的宿舍冲突体验。之后以访谈材料为主要依据,分别分析出了这些四位同学的若干宿舍冲突体验主题,也进一步分析出了他们四位宿舍冲突体验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18.
自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欧洲思想界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使得近代社会科学从其哲学母胎中得以脱颖而出。这一知识体系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向非西方文化地区不断渗透和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知识体系开始引入中国,并且在与中国已有的文化和知识研究的竞争中取得了绝定性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在西方系统学习过社会科学方法和理论的中国学者们,也开始思考这些西方舶来品对于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实问题的逻辑性结构关系究竟何在的问题。这样一种具有主体意识的思考,给中国社会科学的早期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切实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心理学领域,潘菽于1939年写就《学术中国化问题的发端》;在社会学人类学领域,以吴文藻和费孝通为代表的燕京社会学派为开创中国社会研究及社会科学本土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可惜的是,他们所追求的学术道路在20世纪中叶而被迫中断了。  相似文献   

19.
选秀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新的形式,因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旨在讨论分析选秀活动对于参加者——大学生的社会化影响。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学这一领域分析选秀活动。结合高校学生参与选秀活动的抽样调查资料及深度访谈资料,从四个方面具体解析了选秀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心理素质社会化、角色社会化、职业社会化和政治社会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对高校组织选秀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研究假设的有效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 言  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问题,已经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社会学和管理学领域,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的论文数量不断上升,在2 0世纪90年代定量研究风起云涌的基础上,近年来采用焦点小组、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也有上升的趋势,关于研究方法本身的讨论也日渐增多(风笑天、田凯,1 998;风笑天,2 0 0 0 ;林彬、王文韬,2 0 0 0 ;侯龙龙,2 0 0 1 ;陈向明,1 996,1 997)。在分析总结国内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的实证研究,或者没有充分利用数据,或者没有恰当利用数据,数据与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