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究国外媒体对中国公共政策议题的策略解读与建构过程,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施政国际环境。以国外媒体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报道为研究样本,结合内容分析法与话语分析法,从体裁类型、议题属性、话语方式、情感倾向四个层面出发,探究误读发生的诱因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报道,国外媒体倾向采用通讯及述评的方式,集中报道与人权相关的政治议题,并通过"对立"与"多声"的话语策略,设置"议题政治化"的框架,进而建构负面的中国形象。因此,为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形象,应基于国家政治安全视角构建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完善国家战略传播的危机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国家对外传播语系。  相似文献   

2.
15世纪,西班牙人开始在菲律宾殖民后,将其本土的摩尔人原型施加于本地穆斯林群体,从而创造了"摩洛人"文化集团及其标签式的负面异教徒形象--"摩洛形象".此后,在西班牙殖民者、菲律宾北方天主教徒和南方穆斯林的长期互动之下,这一形象逐渐定型、固化.而菲南穆斯林自身的独特伊斯兰文化属性也促成了双方矛盾的延续及自身形象的负面化.摩洛形象是东西方文化冲突的结果,也影响了菲律宾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8—2013年间以90后大学生为报道主题的1893则网络新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的新闻报道倾向均以中性报道为主,正面报道次之,负面报道最少;90后大学生正面媒体形象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热心公益、创新创造、自立自强、见义勇为、感恩孝顺和爱党爱国,负面媒体形象主要表现为违法犯罪、柔弱娇气、道德失范和铺张浪费。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事件与群体事件存在着天然的关联。随着后者被官方看作一种公共社会问题的同时,网络群体事件也越来越多地以负面形象出现。纵观目前国内的网络群体事件研究,已经出现了一种问题化倾向。但是,国内对群体极化问题的实证检验却表明,"群体极化"的发生存在限度,并不构成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关联,因此重新对网络群体事件的问题进行辨正,以及对群体极化进行再认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科举制遭遇了一个极端化、负面化评价过程,这集中体现为针对科举的"污名化"与"妖魔化"。晚清以来科举考试正向功能的下降、近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引发的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焦虑"等,促成了科举评价负面化倾向的发生。科举评价的负面化倾向不仅令科举形象受损,对科举制被废止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左右了20世纪以来科举评价的基本取向。走出科举评价的极端化困境,既是科举认识深化的结果,也为科举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再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文章以 1998- 2 0 0 2年《人民日报》对再就业群体的相关报道为依据 ,在描述《人民日报》建构的再就业群体形象的基础上 ,分析再现中存在的偏差 ,研究发现 ,这些偏差是媒介的转述动机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网络围观参与特征及引导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在网络围观参与方式、参与强度、参与途径、参与内容、对"网络围观"本身的态度、参与素养等六个维度的调研,结果表明研究生群体在网络围观参与中整体呈现出较为"理性"但"被动"的特质,并且在参与素养方面表现出"辨真的习惯"弱于"辨真的能力","人格异化"倾向重于"群体极化"倾向等现象。针对研究生在网络围观中表现出的这些特质,提出相应的引导对策,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明清徽商的研究很深入,但对近代关注不多.《申报》对近代徽商的形象多有报道,学界利用很少.文章对《申报》中关于徽商的报道作仔细检阅,指出《申报》对徽商负面形象的报道主要包括徽商诚信之缺失,徽商娶妾、烟赌问题的严重等.徽商负面形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本载体特点、经营艰难、唯利是图风气、热衷奢侈性消费及徽州本地陋俗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众媒介对导游多从收受回扣、欺客宰客等负面进行报道,致使导游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堕落为“坑蒙拐骗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调查法分析大众媒介的报道,可知大众媒介建构的导游负面形象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媒介报道中存在“以偏概全”、“有失公允”的倾向,加剧了导游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了导游职业的恶性循环。导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导游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导游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和行业为导游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大众媒介应该以事实为报道依据,对旅游业加强正面宣传,以促进导游职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唐慧案”中唐慧女性形象前后逆转的媒介镜像分析,发现民粹主义思潮已触及新闻媒体.媒体报道的民粹化倾向,离不开当今各阶层差距悬殊的大背景,以及强势群体的话语缺失、草根群体的舆论施压、传统新闻框架的影响.作为舆论引发和引导的主力,媒体民粹化的报道倾向助推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勃兴,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和上海的《新民晚报》为例,运用叙事分析的方式观照我国当代城市新闻媒体对于女性这一群体的情感再现或是集体素描,并分析了这些“再现”对于该群体之社会身份形成即在城市社会所获得的文化认可所造成的意义和影响。认为两家报纸情感讲述都采用了高度类型化的叙事方式,进而产制了高度类型化的女性形象,但两家报纸的类型化女性形象差异巨大,他们所呈现的形象和经历的故事不同,这些叙事和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后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媒体对华报道中出现的倾向性态度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媒体国际新闻报道态度模型,记者对报道态度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负面新闻的接受程度和新闻的重要程度。仅当社会对负面报道的接受程度较高时,媒体内部报道态度才会出现差异,即关联度较高的记者会倾向于负面报道,关联度较低的记者则倾向于正面报道。基于《纽约时报》对华新闻报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记者比非《纽约时报》记者负面报道倾向性更高,新闻工作者相较自由记者更倾向于负面报道,这表明美国媒体对中国新闻的负面报道现象源于美国民众对中国新闻存在先验偏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影片《塞尔玛和路易斯》大胆颠覆了传统好莱坞以男性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对两性的平等再现做出了积极探索。文章分析了该影片在塑造正面的女性形象方面的重大突破,并指出了这些正面形象对于改善女性对自我形象的认知,以及其他群体对妇女的看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资讯     
>观点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发生变化全世界重大新闻80%源自西方几家主要媒体,国际社会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受众,大多是通过西方媒体的报道了解中国。因此,我们要在国际社会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关键是在国际传播中,如何使西方主流媒体体现出真实的中国形象。以3家西方主流报纸2005年涉华报道的内容和倾向为例,在总共243篇涉华文字报道中,客观报道64篇,占报道总数的26%,偏见报道83篇,占34%,平衡报道96篇,占40%。可见在倾向性方面,中性占多数,负面略多于正面。这3家报纸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大致为:经济形象是高速增长,前景广阔,并积极参与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作为主要信息源,在科学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互联网则为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提供了更为开放便捷的平台.本研究通过电子邮件向国内"211工程"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学家发放问卷,深入探索科学家在线科学传播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科学家更倾向于在网上向公众单向传递知识,与公众互动交流意愿较低.其传播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感知公平以及感知公众知识缺乏显著影响科学家的在线科学传播意愿,而性别、年龄、职业发展阶段、所属学科、感知网络媒体的影响及感知网络媒体的报道缺陷对科学家在线科学传播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科学家在线科学传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事件"及人民网报道关注的热点及网络传播对政府形象的影响,通过对人民网政府形象网络传播的反思,总结了网络媒体在运行、监管等方面还应该掌握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政府形象的网络传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2001-2020年新浪、搜狐、腾讯三大网站关于幼儿教师形象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二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形象认知内容从关注师表形象到关注师德形象,认知态度从正面报道为主到以负面倾向占据主导,认知期待从幼儿教师养育者形象向幼儿教师专业者形象过度。探究认知变化背后的原因发现:国家相关政策颁布拓展形象认知;媒体语言“象征性权力”滥用误导形象认知;社会大众育儿观念变化反刍形象认知。今后需增强正面报道、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对幼师职业的全面认知,培养大众科学育儿观,多方协同塑造新时代幼儿教师良好新形象。  相似文献   

18.
过去情绪体验对自尊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过去情绪体验是过去时间洞察力的基本维度之一,指个体在过去时间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过去(或过去时间)所持有的一种独特的态度和主观的情感体验.本实验以18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混合设计考察了过去情绪体验对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正面情绪体验者倾向于高自尊,过去负面情绪体验者倾向于低自尊.对于高自尊词的回忆量,正面情绪组显著高于负面情绪组;对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正面情绪组显著低于负面情绪组.在正面情绪组,高自尊词的回忆量显著高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在负面情绪组,高自尊词的回忆量与低自尊词的回忆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韩愈在中唐至晚唐五代之间同调甚少,其为人所公认的地位与成就,主要是经历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当时效法韩愈古文运动,推动诗文革新,均以韩愈为标榜,对于韩愈的接受有着明显的转进,是接受韩愈最重要的时代,而其中尤以欧阳修对韩愈的接受关系为重大.经过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士人群体推波助澜,韩愈的负面形象得以扭转并趋于理性客观看待,而其诗文的开拓示范意义亦逐渐被发掘出来,成为文章轨范,对北宋以后的韩愈研究及接受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已不能用简单的正面、中性、负面的分类方法来概括,而应是向圆形、立体、多样化方向发展。农民工的优秀品质和对城市建设的贡献得到了展示,新市民、新产业工人的称谓正逐渐被社会认可;农民工有待改善的工作生活处境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农民工的负面行为在报道中已进行了量的控制和有意规避,农民工的"妖魔化""污名化"的标签式报道已趋于销声。未来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应在加强深度报道、提升农民工主体地位、强化农民工城市建设者的形象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