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列主义哲学的发展是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分不开的。由于马列主义哲学来自于社会实践和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所以把马列主义哲学和实践相结合,这在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已成为全面地、创造性地继续发展马列主义哲学的依据和推动力。马列主义的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它告诉我们,必须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了使马列主义的方法论更为精确,必须进一步完善其每一个基本原理,如精确定义:什么是国际主义、党性、乐观主义以及它们的原则性;什么是客观性,处理一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同苏联哲学协会从1977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有关马列主义社会哲学和社会认识方法论的迫切问题的全苏会议。所探讨的问题都具有综合的、跨学科的性质,因此,参加会议的有哲学家,也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志学家等。第六次全苏协调会议干1982年12月在莫斯科召开,其议题是:“文明与历史进程”。这个题目与苏联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的总议题“哲学与文化”有关。应当指出,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一系社会文化学科中常常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文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矛盾     
论人的矛盾孙忠梅,姜照华一、人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那么,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呢?我们认为,人的哲学的基础应当是唯物辩证法。只有建立关于人的唯物辩证法,才能从最高层次上使关于人的各门具体科学统一起来,而研究“...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思想史教授卡门卡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邀请来华访问,于1984年11月10—11日在该所作学术报告,并就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等问题同中国学者进行了广泛讨论。卡门卡教授曾撰写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哲学以及中国法律思想等方面的著作。1980年他曾作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执行秘书随团来华,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中澳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协议。在同中国学者进行的座谈中,卡门卡教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本质——关于“实践逻辑”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本质科学确证的历史性探究,展现了以历史的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理论系统框架。从中指出了传统哲学解释框架对唯物辩证法理论误释之要害,也批判了那种试图以人本主义逻辑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人道主义化的错误倾向,以及那种所谓“新马克思主义”的“超越”的真实本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唯物辩证法一向是他认识中国社会和改造中国社会的最锐利的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改造中国社会的过程中,又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新的贡献。人们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这些新贡献,但主要的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唯物辩证法理论的贡献;二是对唯物辩证法理论应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社会科学》季刊1983年第4期报道,黑格尔哲学协会(即国际辩证法哲学协会)于198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了第一次大会。来自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匈牙利、苏联、南斯拉夫和其他欧洲国家及美国的大约100名哲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历史哲学与哲学历史”。大会由协会主席H.霍尔兹(荷兰)致开幕词,并听取L.隆巴迪(意大利)和T.奥伊则尔曼(苏  相似文献   

8.
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1985年第1期报道,1984年6月13日至15日在新西伯利亚市召开题为《哲学(方法论)讲习班:经验、问题及发展前景》的全苏会议。此次会议由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所属哲学(方法论)讲习班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分院哲学(方法论)讲习班学术委员会和高教部马列主义干部教育科学方法委员会共同召开的。苏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B.扎哈罗夫致开幕词并作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科技知识分子政治思想培训的任务》的主要报告。  相似文献   

9.
浅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一直持续着的争论问题。这一争论是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名义下进行的,在这场争鸣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和具体化,为辩证法体系增添了新的范畴,提供了新的规律;同时,还有人提出系统辩证法的概念,进而认为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个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各自的规律、范畴与概念;与以上观点全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系统科学只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中介,根本…  相似文献   

10.
俄(苏)和中国的科学哲学同属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各有特点.俄(苏)科学哲学的基础是苏联时期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认识论转向"促成了俄(苏)科学哲学的兴起.中国科学哲学的产生根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范式的转换.中俄科学哲学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哲学的民族性,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各自民族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东德《德国哲学杂志》1981年第10期报道:1981年4月初,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东德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黑格尔哲学与马列主义”国际讨论会。讨论会的目的在于阐明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源之一的黑格尔哲学的意义,批判资产阶级的、修正主义的和社会改良主义的黑格尔研究。M.布尔(柏林)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对黑格尔之后的一百五十年这个主题的五点意见》的报告。他以不同的、特有的批判方式提出了马列主义关于当代黑格尔研究的指导思想:第一、黑格尔死后,虽然没有一位继承者——E.甘斯在悼词中就已正确地指出过这一点——然而有一种继承,特别是有一种“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称之为世界历史作用”的继承。第二、长期(指整个十九世纪)避开黑格尔遗产的资产阶级哲学,在当代已  相似文献   

12.
论点精撷     
弗·吉托夫和李尚德在《现代哲学》2003年第3期撰文指出,当代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2年至1995年为全盘否定或叫非法时期。苏联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搞垮后,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列主义学说瞬间被打倒在地。所有的马列主义研究机构被查封,中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被取消,专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研究,投放的精力和取得的成果甚多;而对范畴的关注和研究则显得力所没及或及之甚少。其实唯物辩证法诸范畴是一片亟待开发、极有价值的沃土。本文试就偶然性的分类及对社会发展的价值,表述一下自己的见解。现代科学发展证明:非确定偶然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现代科学的突进,提出了划分两类不同偶然性的客观要求。近代哲学一个最突出的成就与特点是走上了一条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正确之路。所以,以近代经典科学理论为基础的近代哲学(主要是英、法、德三国资产阶级哲学)对必然与偶然这对范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唯物辩证法体系的产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现在通行的体系的模式是在苏联三十年代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作者认为苏联哲学家在制订体系时,把恩格斯提出的辩证法第二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混同于列宁提出的“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是一个根本的错误。文章根据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对立面统一”与“否定之否定”是一个意思,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最后,文章尝试突破苏联的传统模式,按照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础上重建作为“发展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把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构筑成为一个历史发展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现代无产阶级科学的完整的世界观,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先进的方法论。列宁,忠实地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改变了整个世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建立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把经济范畴无矛盾地彼此漠不相关地罗列出来的形而上学方法,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经济学的范畴本身就是矛盾的同一,“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因为,作为矛盾的关系,只能是对立双方相互关联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矛盾着的双方“每一方只有在它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的部分同志认为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同一),把它作为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广为宣传。另一些同志虽不赞同这种看法,也没有公开提出异议或予以坚持,使得这种观点似乎成了“定论”,甚至最近又被写入供大学哲学专业用的哲学教科书中。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了。其实,上述观点与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是根本不相符合的,它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仅没有任何根据,而且早巳遭到批判。例如,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和杜林把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当作对立的东西看待时,指出这种观点必然导致唯心主义。恩格斯说,意识与物质如果是对立的,“那末意识和自然,思维和存在,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如此密切地相适合,就非常奇怪了。可是,如果进一步问: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它们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探微谢青马克思曾经十分精辟地把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成果,高度概括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紧紧抓住这一点,是揭示黑格尔哲学秘密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的关键。因为“否定”不仅是黑格尔哲学的...  相似文献   

19.
据东德《哲学杂志》1981年第7期报道,1980年11月25日在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的弗兰茨-梅林学院举行了一次学术会议,议题为“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作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方法论问题”。这次座谈会的倡议者是弗兰茨-梅林学院的H.弗里德里希、J.贝谢尔、经济科学部的W.玛伊瓦尔特和马列主义哲学/科学共产主义部的W.缪勒。  相似文献   

20.
张耀影 《社科纵横》2008,23(6):15-16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设想不仅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对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